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 第 13 页/共 21 页
  
  
   以至於无为,
  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
  无为而无不为。
  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取,治也。治天下当以无事,不当劳烦也。
  及其有事,不可以取天下。
  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
  任德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
  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似无心也。
  以百姓心为心。
  百姓心之所便,因而从之。
  善者吾善之,
  百姓为善,圣人因而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百姓虽有不善者,圣人化之使善也。
  德善。
  百姓德化,圣人为善。
  信者吾信之,
  百姓为信,圣人因而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百姓为不信,圣人化之使信也。
  德信。
  百姓德化,圣人为信。
  圣人在天下怵怵,
  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惧富贵,不敢骄奢。
  为天下浑其心。
  言圣人为天下百姓浑浊其心,若愚暗不通。
  百姓皆注其耳目,
  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为圣人视聪也。
  圣人皆孩之。
  圣人爱念百姓如婴孩赤子,长养之而不责望其报。
  贵生第五十
  出生入死,
  出生,谓情欲出於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胸臆,精神劳惑,故死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言生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香臭,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反是。
  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人之求生,动作反之,十有三死地也。
  夫何故?
  问何故动之死地也。
  以其生生之厚也。
  所以动之死地也,以其求生太厚,违道忤天,妄行於己。
  盖闻善摄生者,
  摄,养也。
  陆行不遇兕虎,
  自然远避,害不干也。
  入军不被甲兵,
  不好战以杀人。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养生之人,虎兕无由伤,兵刃无从加也。
  夫何故?
  问虎兕兵甲何故不害之。
  以其无死地。
  以其不犯十三之死地。言神明营护之,兵兕不敢害。
  养德第五十一
  道生之,
  道生万物。
  德畜之,
  德,一也。一主#15布气,而畜养。
  物形之,
  一为万物设形象也。
  势成之。
  一为万物作寒暑之势以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所为,莫不尽惊动而尊敬。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一不命召万物,而常自然应之如影响。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道生於万物,非但生而已,乃复长养、成熟#16、覆育,全其性命。人君治国治身,亦当如是也。
  生而不有,
  道生万物,不有所取以为利用。
  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长而不宰,
  道长养万物,不宰害以为利。
  是谓玄德。
  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见。
  归元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
  始者,道也。
  以为天下母。
  道为天下万物之母也。
  既知其母,复知其子;
  子,一也。既知道已,当复知一。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既知其一,当复守道,反无为也。
  没身不殆。
  不危殆也。
  塞其兑,
  兑,目也。目不妄视。
  闭其门,
  门,口也。使口不妄言。
  终身不勤。
  人当塞目不妄视,闭口不妄言,则身不勤苦。
  开其兑,
  开其目,视情欲。
  济其事,
  济,益也。益情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