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 第 15 页/共 31 页

不乐一境,故能为天下之乐也。   无益於性者,不以累德,   欲非性益,德以静成耳。   不便於生者,不以滑和,   静则便生,和因欲乱。   纵身肆意,而度制可以为天下仪。   夫德之大者,举指不踰闲也,则纵身肆意,皆可以为哀仪。   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适情而行,   斯圣人之守简易也。   余天下而弗有,委万物而弗利,岂为贫富贵贱失其性命哉。   物之自有,未知自全。   若然者,可谓能体道矣。   守清   清而不挠,可鉴嗜欲之妄。   老子曰:人受气於天者,耳目之於声色也,口鼻之於香臭也,肌肤之於寒温也,其性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为君子,或为小人,其所以为制者异也。   夫生之情也,六事同适耳。若外不过当,内不犯和,则毕命自天,全行归物。若声色以荡志,冰炭以加身,自然与死为徒,与妄为迹。岂非天受人丧,所制异宜者哉?   神者智之渊也,   以万神深静,所以智用无竭也。   神清即智明,   但不为物浊,则举事明审。   智者心之符也,   心有所至,智则舍而辫之。   智公即心平。   心能使,智能谋,虚应当,则可见心之正矣。   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澄水者,以其清且静也。   不外受故清,不中挠故静,鉴照之者自然而明。   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   形其情者,唯心之静也。且好为则有遗,劳扰则无鉴。清平如水,即物至自形矣。   故用者,心假之於弗用也。   役之以至劳,用之无用也。澄之以成鉴,不用之用也。   夫鉴明者,尘垢弗污也,   鉴镜。   神清者,嗜欲弗误也。   神清则智明,智明则不失常性,故无累耳。   故心有所至,神即溉然在之,   心者直至,神者妙用。夫意行则神往,意止则神住。可不澄定乎?   反之於虚,即消燥灭息矣,   虚者神之宅也,反则刳心而任神,忘欲而能鉴矣。是以阴阳水火不复牵变於己也。   此圣人之游也。   神与化游。   故治天下者,必达於性命之情而后可也。   夫有生之域,唯性与命。情所同保,类所异者,非神而不可达,非大顺而不可治也。   守真   适形而安,则安而无佗;适性而往,则所至非妄。然大名大师,亦自此而生。   老子曰: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   生之不得已者,衣食也。周身量腹,余为佗物矣。但内外无污,谓之圣人也。   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   圣人不以天下奉己之嗜欲,而忘天下者也。故有能治之,名寄於天下也。   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者也。   大名誉所求,不饰於妄,而区区之行皆妄。   诚达乎性命之情,仁义乃因附也。   通性命者,誉指自成仁义之行。   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同条达,澹然无事,   内无累,为虚通。   势利不能诱也,   无贪。   声色不能淫也,   无染。   辩者不能说也,   无惑。   智者不能动也,   无易。   勇者不能恐也,   无惧。   此真人之道也。   淳粹之至。   夫生生者不死,化化者不化。   夫道常存,能化於物,故顺天不可见,同道不可穷也。   不达此道者,虽智统天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   《庄子》云:惠施之辩,连环可解也。   辞润金石,犹无益於治天下。   夫冥顺於天,玄同於物,则变化之机可验,性命之理可通。然后在家在邦,未尝不达。若以智谋明察,辩说德泽,盖一曲之功,非全治之道也。   故圣人不失所守。   谓守生化之原,不用明察为治,故天下咸若,百姓谓我自然也。   守静   圣人安此,以为生根德本也。   老子曰:静漠恬淡,所以养生也,   尽其生分,始可为养。   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   受物以虚,接事以和,德居此而为成。   外不乱内,即性得其宜,   声色俱为弃物,性乃全也。   内不动和,即德安其位,   不以爱累亏接物之和,故德有所宁於位。   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   夫性之未全,为欲所牵也,不可经纶世也。德之将败,为物所累者,不可终天年也。而外有物,伤中唯性变,虽欲勿困,其可得哉?故静漠保生,乃堪涉动,和愉然后保终。体道之人,此之谓矣。   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藏无积气,   形和性静,此患何施?夫血脉郁滞,在乎厚养。五藏积气,由之喜怒也。   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埃,   挠性乱和,沽名求福者,伤生之士也。   非有其世,孰能济焉。   此圣人与道之辞也。夫静圣之道,与治相符,与乱相反,故无明王,则自全之道未之能保矣。   有其才不遇其时,身犹不能脱,又况无道乎。   此圣人劝道之辞也。且有堪任之才,未适权变之用,则多事之世未能脱离。况非守静而践危机哉。   夫目察秋豪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者,大有所忘。   一淫声色,失性之远。   今万物之来,擢拔吾生,攓取吾精,若泉原也,   声色之类,左右不可尽,故至天生竭精也。   虽欲勿禀,其可得乎。   以在耳目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