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 第 11 页/共 31 页

精之为用,无迹而物化,非名言所及也。   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言枭呼也。   任乎精诚,其化如响。故端天下正矣。   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   同立言而独见信者,此以其诚信素着也。   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   同出令而独施行者,由其诚副於令,民皆从之。   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也。   以其信在言前,诚在令外,故其化如神之速矣。   动於上,不应於下者,情令殊也。   情犹诚也。   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之逾笃者,情也。   婴儿岂知亲疏之利害也,然其慈爱弥厚,则交感之道明矣。故百姓无知,圣人无名,但相感而顺也。   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   言教之化,不能变俗。   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   精诚之感,天下皆化。   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   由信傃智,莫不顺其言。以诚至明,莫不副其意也。   忠信形於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夫感道内着,化功外应也。贤谓君子,圣谓圣人,此所以同举成章者,圣人抱君子之能,君子阐圣人之化耳。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於中,而不违其难也。   夫为臣子者,岂钓忠孝之名以赴君亲之难?然恩义感中,则自有忘生徇节之事矣。   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   君子怀仁,憯怛於世,非苟尚之直自中出,然不察其俗而教导之,则失於政矣。   夜行圣人不惭於影,故君子慎其独也,   圣人无私,君子居政。故虽处幽暗,而未尝慑惧,且不负物,宁愧影哉?   舍近期远塞矣。   自得为近物应为远舍其自得远岂通哉。   故圣人在上,即民乐其治,在下即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圣无私属而以当济为志,以济之无极,是称志焉。然亦非立志之志也。故其在位居方,百姓莫不安其德教,慕其诚素也。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   勇者,气也,气出乎诚,而三军众心为之僻易。向非义勇之气,感激之分,虽临敌执兵,然未能卫一身也。   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不合者。   中谓内外感会之际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彼不载,由其精诚未相接也。   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已也,   心诚则物应,形正则物儌。   故说之所勿至者,容貌至焉,   夫言说之教所不及者,则正形之化而可及矣。   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   正形之化所不及者,精诚之感而必及矣。   感乎心发而成形,   内全而外自化。   形精之至者可以形接,而不可以照期。   形谓容貌,精谓情感。二化之道,期可接乎形类,而不可县解而自期也。若然者,则中有所待,则何精之能纯,形之未正耳?非其形正而能感化於物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   言有立教之宗,事有制作之本。   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若寡言。   既丧宗本,则蒡衍为害,固不及保其静也。   害众者倕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班咈之巧,有为也,则名着而指断。造化之巧,无为也,是以用成而体全也。   故匠人知为闭也,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   顺於变化,与时成功,任乎知巧,必资终败也。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   事异所顺,化同所归。   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处此四异之际,不忘乎利人之忘也。   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哀乐者主於中,固非殊俗所能异也。   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哀之效也,精於中,应於外,故所在以感之矣。   歌哭者,得丧之验也。夫治化之道,顺其生则皆乐,抑其性则皆哀,而群物怨畅之由,莫非君上之所感也。   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   故华夷皆化也。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   性静而安。   有为者,即伤无为而治者,   加知以事,故伤性本。   为无为者,不能无为也。   将有所存,斯有为矣。   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既失己之静性,安能治於物哉?   人无言而神,   神,精神也。虚寂乃全用耳。   有言也,即伤无言之神者,   言以辩物神理而系之,故伤也。   载无言即伤有神之神者。   存无於胸中,乃心之不能虚也。以是而碍,则精神不无伤也。   文子曰:名可强立,功可强成。昔南荣畴耻圣道独亡於己,南见老子,受教一言,精神晓灵,屯闵条达,   屯难闵疾。   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牢。   味道而饱德也。   是以明照海内,名立后代,智略天地,察分秋豪,称誉华语,至今不休,所谓名可强立者也。   事具《亢仓子》。   故田者不强,困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不精;将相不强,功烈不成;王侯懈怠,没世无名。   此篇玄旨,尽以精诚为宗。文子恐世人但欲存诚而忘强学,故历举以为诚也。   至人潜行譬犹雷霆之下藏,   其迹不见。   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进退无难,无所不通。   适於时变,合於物理。   夫至人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也,喜而不忘天下有害也,怵若有丧。   性与理冥,且无得而无丧;形与物顺,故哀乐之若是也。   夫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以我之同物,物亦不我异矣。   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唯无心以冥天下者,故可为天下牢。   至人之法始於不可见,终於不可及,   感以内诚,故始不可见;绝其陈迹故终不可及。   处於不倾之地,   以安静为本。   积於不尽之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