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99 页/共 142 页
仕宦非不遇。王畿西北垣。斯民如鱼耳。见网则惊奔。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浑。
刑政虽首务。念当养其源。一闻襦衤夸音。盗贼安足论。
原选者评。始述近事。中叙旧游。末段。见网惊奔。等语。本指新法言之。亦是元翰本事。然却隐而不言。但以作赠行者。劝勉之词。气味深厚。如此而。龟山语录。乃谓坡诗只是讥诮怒骂。何耶。
施元之曰。公自密移守河中。至京师。改徐州。时有旨不许入国门。寓城外范蜀公园。故首句云云。鲁元翰。名有开。乃肃简公之侄。自知南康代还。王介甫问。江南如何。元翰对。
。新法当为异日患。介甫怒。仅得亻卒杭。公时亦为杭亻卒。与鲁同官。鲁先代去。前有寿星院饯鲁少卿诗。即元翰也。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
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
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
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
原选者评。每於转接处。见其笔力之奇矫。如。二麦枯时雨如洗。以下。忽接。不知雨从何处来。际天菽粟。以下。忽接。饥火烧肠作牛吼。神鬼言动。以下。忽接。无功日盗太仓谷。
波诡云属。殆是莫可思议。昌黎云。不待弹劾还耕桑。此诗云。因君作诗先自劾。贤者惟时深食禄之耻。所以政事多卓然可观。
。乌台诗案。曰。此诗言。本因神龙懒惰不行雨。却使人怨天公。以讥执政大臣不任职。不能调理阴阳。却使人怨天子。以。天公。比天子。以。龙神社鬼。比执政大臣及百执事。某自言无功窃禄。与大臣无异。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原选者评。浓至之情。偶於所见。发露绝句中。几於刘梦得争衡。
。容斋随笔。曰。张文潜好吟东坡。梨花。绝句。每吟一过。必击节赏叹不能已。文潜盖有省於此云。
次韵答邦直子由四首录二首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
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嗔我却须吞。
君虽为我此迟留。别后凄凉我已忧。不见便同千里远。退归终作十年游。
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闻道鹓鸾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原选者评。自写疏慵潦倒。令人意恻。司马君实独乐园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花香袭杖履。竹色侵盏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原选者评。言景如画。言情如话。令人神游其地。想见其人。时钱公辅在鄞县。建。众乐
堂。司马光赠以诗曰。使君如独乐。众庶必深颦。盖独乐之与众道本同然。此诗云。虽云
与众乐。中有独乐者。最得其意。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二句。以姓对字。唐贤所未有。然非无本也。刘越石诗云。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某。谢惠连诗云。虽好相如达。不学长卿
慢。正此诗所则亻效。其他史传所载。如。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甑中生尘范史云。
釜中生鱼范莱芜。之类。尤不胜指数矣。
。乌台诗案。曰。司马光在西京葺一园。名。独乐园。作诗寄之。此诗言。四海望光执政。
陶冶天下。以讥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又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光意亦讥新法不便。终用光改变此法也。又言光却喑默不言。意望光依前上言。攻击新法也。
。渑水燕谈。曰。司马文正公高才全德。大得中外之望。士大夫识与不识。称之曰君实。下至闾阎亩犬亩厶。匹夫匹妇。莫不能道司马。公身退十余年。而天下之人日冀其复用於朝。子瞻独乐园诗。盖纪实也。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於逍遥堂。
作两绝句。读之殆不可为怀。因和其诗
以自解。余观子由。自少旷达。天资近道。
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余亦窃闻其一二。
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
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但令朱雀长金花。此别还同一转车。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两咨嗟。
原选者评。二诗惟语语解慰。乃益见别恨之深。低回欲绝。
。冷斋夜话。曰。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此诗云。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是用事而不言其名也。
苏辙。逍遥堂。诗序曰。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後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於淮阳济南。不见
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於澶濮之间。相从彭城。留百余日。时宿於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作二小诗。
。容斋随笔。曰。东坡守彭城。子由来访之留百余日而去。作二小诗曰。逍遥堂後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翁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东坡以为读之殆不可为怀。乃和其诗以自解。至今观之。尚能使人凄然也。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病守亦欣然。肩舆白门道。荒田咽蛩蚓。村巷悬梨枣。
下有幽人居。闭门空雀噪。西风高正厉。落叶纷可扫。孤童卧斜日。病马放秋草。
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君家本冠盖。丝竹闹邻保。脱身声利中。道德自濯澡。
躬耕抱羸疾。奉养百岁老。诗书膏吻颊。菽水媚翁媪。饥寒天随子。杞菊自撷芼。
慈孝董邵南。鸡狗相乳抱。吾生如寄耳。归计失不早。故山岂敢忘。但恐迫华皓。
从君好种秫。斗酒时自劳。
原选者评。垣墙任摧倒。以上。村落园林摹绘如见。昔人谓诗中有画。犹有所不能到。诗则无所不到也。然非具四通六明之力。亦岂能以达之。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难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误相从。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阁坐。颓然寄聋盲。
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原选者评。辙为轼题像赞。则云。人曰吾兄。我曰吾师。轼此诗亦云。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想见兄弟间自相师友。极天伦之乐事也。至於不见。而恐放纵不自程。既见而使不善无由萌。读之令人凛然。若无此数句。而但有後幅叙述家常之词。即与凡俗何异。
赵次公曰。南都即南京也。时子由从张文定签书南京判。为此别也。
河复并序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於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沈白马。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仁圣如帝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原选者评。赋古事以证时事。不更加论断。而於中间入题处提曰。吾君仁圣如帝尧。则知瓠子筑宫有不足道矣。更挽一笔云。神功不用淇园竹。以与前文相呼应。其沈雄雅健。要与瓠子二歌不同其音调。而同其气骨。
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曰。熙宁十年。徐州水患大作。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及徐州城下。先生治水有功。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以全朝廷降诏奖谕。作河复诗。
黄河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原选者评。黄河浑浑沧沧。从天而来。非此才笔。赋之不称。
韩干马十四匹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後。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原选者评。韩子画记。只是记体。不可以入诗。杜子观画马图诗。只是诗体。不可以当记。
杜韩开其端。苏乃尽其极。叙次历落。妙言奇趣。触绪横生。真堪独立千载。
。容斋五笔。曰。韩公人物。画记。其叙马处云。马大者九匹。於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
马行者。牵者。奔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
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而相戏者。怒相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焉。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秦少游谓其叙事该而不烦。
坡公赋韩干十四马诗之与记其体虽异。其为布置铺写则同。诵坡公之语。盖不待见画也。
赠写御容妙善师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紫衣中使下传诏。跪奉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麞。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原选者评。许论此诗。似深实浅。诗以。射策干先皇。起。以。先帝白发郎。结。考嘉祐辛丑。轼应制科。其冬赴凤翔签判任。及治平甲辰还朝。不得复见仁宗。故中有。三年归来真一梦。之语。诗虽为妙善而作。而意则眷恋先皇。无句不是惓惓忠爱之忱。此即轼所谓发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