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95 页/共 142 页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原选者评。絮帽。铜钲。未免著相矣。有。野桃。溪柳。一联。铸语神来。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方回曰。东坡为杭亻卒时诗。熙宁六年癸丑二月。循行属县。由富阳至新城。有此作。三。四乃是早行诗也。起句十四字妙。五。六亦佳。
於潜女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履。觰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原选者评。村妆野境。写出然自得。练响选和。可入乐府。
李厚曰。老濞。吴王濞也。杜牧之诗。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娥眉。此指吴越王钱氏也。
赵次公曰。 沙鬓发丝穿柠。退之。月蚀。诗云。赤鸟司南方。尾秃翅沙。柠。当作
。杼。字书。柠。同。楮。字耳。於。丝穿。之下无义。说文。曰。杼。机之持纬者。丝穿杼。言鬓如丝之穿杼也。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江山虽有余。亭榭著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很。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
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原选者评。煅炼之工。字字创获。至。天公争向背。以下十二句。忽作排对。而风骨益觉峻耸。诗有排对。自晋有之。二陆颜谢已层见叠出。至於王褒庾信之篇。但略妍声病。即成唐律。
而诗体日趋靡曼矣。此作刻削傲岸。具体昌黎。若仅谓体格似少陵。氵美陂。西南台。等篇。则犹未尽其风力也。
。冷斋夜话。曰。西湖僧清顺。颐然清苦多佳句。尝有自题。北山垂云庵。诗云。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纵然绿荫繁。不碍清风度。间於石上眠。落叶不知数。一鸟忽飞来。啼破幽绝处。坡与之游。甚多酬唱。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
湖中闻堂上歌笑声。以诗见寄。因和二首。时周有服
霭霭君诗似岭云。从来不许醉红裙。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见轻桡破浪纹。
颇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坐灌将军。晚风落日元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凭君遍绕湖边寺。涨渌晴来已十分。
原选者评。山水清音。气韵自别。按。周邠原作见。咸淳临安志。结云。莫辞上马玉山倒。
已是迟留至夜分。前诗结语。盖答其意。
。漫叟诗话。曰。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若招持服人游湖不赴云。却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坐灌将军。天然奇作。
。庚溪诗话。曰。钱塘吴山有美堂。乃仁宗朝梅挚公仪出守杭上赐之诗。有曰。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梅以上诗名堂。士大夫留题甚众。东坡亻卒杭。因令笔吏尽录之。
卷三十四
眉山苏轼诗三六十二首
韩子华石淙庄
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
欲收伊吕迹。远与巢由对。誓言虽未从。久已断诸内。区区为怀祖。颇觉羲之隘。
此身随造物。一叶舞澎湃。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彼美石淙庄。每到百事废。
泉流知人意。屈折作涛濑。寒光洗肝鬲。清响跨竽籁。我旧门前客。放言不自外。
园中亦何有。荟蔚可胜计。请公试回首。岁晚余苍桧。
原选者评。此盖嫉世之贪位冒禄者。轼通道藏。尝撰广成子解。故有取乎老庄知足不辱之旨。非为韩绛有手疏之词。遂顺其意而称道之也。
施元之曰。韩献肃公名绛。字子华。父忠宪公。名亿。平日尝语子弟。进取在於知足。宠禄不可过溢。以故子华服阕誓墓。年五十遽请谢事。最后手疏言。昔晋王羲之去郡不仕。尝自誓於父母墓前。朝廷以其誓苦。不复召之。臣今志愿虽与羲之颇殊。然誓於先臣墓前。则无异矣。区区之志。中外士大夫多有知者。即非臣今日轻有去就。妄干退闲也。章屡上。终不允。
后拜观文殿学士。元祐二年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此诗多用子华表意。
立秋日祷雨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闵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
原选者评。祷雨而曰。百重堆案掣身闲。几与嵇康书中言性不耐烦。而以游山泽。观鱼鸟为乐者无异矣。有末二句一证出心事。遂觉满纸闲情。俱成警色。
病中游祖塔院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奇攴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原选者评。不须矜才使气。兴会所到。后人自百摹不到。笔底定有神力护持。
徐一夔曰。大慈定慧禅寺。唐寰中禅师之道场也。宋太平兴国中。寺以南泉。愿临济元无。著喜赵州。谂岩头。雪峰存。俱至兹山。与中禅师激扬宗旨。故又名祖塔院。元祐间。苏长公守桂。有诗见於家集。
柏堂
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幹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
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原选者评。双。句。人所能道也。九朝。句。对法不测之至。九朝。施注谓自陈隋唐五代至宋也。
。孤山二咏序。曰。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有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志诠作堂於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
娟娟云月稍侵轩。潋潋星河半隐山。鱼钥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
凄风瑟缩经弦柱。香雾凄迷著髻鬟。共喜使君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
原选者评。起二句。乃月夜恒有之景。写来却自引人入胜。鱼钥二句。夜归也。凄风二句。
乘月也。读之气和音雅。令人神游於时世之升平。觉诗中鱼钥凤箫弦柱髻鬟等。都无一字泛设。而以。万人争看。使君之归作结。又见为政风流。极一时之胜赏矣。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原选者评。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但以用杜赋中字为采藻鲜新。浅之乎论诗矣。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有美堂在郡城吴山。其地正与海门相望。故非率尔操觚者。唐贤名句中惟骆宾王灵隐寺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联。足相配敌。
。西清诗话。曰。少陵文自古奥。如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其语磊落惊人。东坡有美堂诗云。天外黑风吹海立。盖出此也。
。容斋四笔。曰。东坡在杭州作有美堂会客诗。颔联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读者疑海不能立。黄鲁直曰。是盖为老杜所误。因举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皆句语雄杰。前无古人。坡。和陶。停云。诗有。云屯九河。
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登玲珑山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原选者评。用红罢亚对碧玲珑。集内律诗每用此体。遂为后人开一门径。三休。九折。即是。山中岩亭之名故。紧接玲珑句为题正面结处。别作唤醒语。流韵悠然。
。临安图经。曰。玲珑山。两山屹起。盘曲九折。上通绝顶。名曰。九折岩。行百许步有亭。
下瞰百里。名。三休亭。
宿九仙山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原选者评。后四句磊砢妥帖。便入钱刘集中。亦称警策。
宿海会寺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怜惊。磑如五鼓天未明。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原选者评。自行路而宿。自宿而天明。直记叙一时事耳。不闻人声。闻履声。写幽寂之致。
飒飒纸上。
。漫叟诗话。曰。尝见陈本明论诗云。前辈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若东坡诗。
言冷则云。可咽不可漱。言静则云。不闻人声闻履声。之类。本明何从得此。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食甫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笑谓候吏还。遇虎吾有命。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原选者评。一往平叙。不复作沈郁顿挫之势。后忽从山前见虎迹。发出议论。奇文蔚起。匪夷所思。
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
西风初作十分凉。喜见新橙透甲香。迟暮赏心惊节物。登临病眼怯秋光。
惯眠处士云庵里。醉倚佳人锦瑟傍。犹有梦回清兴在。卧闻归路乐声长。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录一首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明年桑苎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