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396 页/共 479 页

○龙脑山州北十五里。山势盘旋,若回龙然。又双龙山,在州南二十里,高百丈,周五十里,两冈对峙,状如双龙,上有三石如笏,下有双龙泉涌出不竭。又南二十里有文笔峰,一名尖冈,有巨石号防虞石,崔嵬险固,容数百人,居民遇警,常登石避之,亦一保障也。○径山,在州南六十里,群峰森立,横截州南。   水纹山州东南百十里。高七十丈,周四十余里,山下有泉沸涌而出。或谓之罗旁山。弘治中,御史万祥言,肇庆山峒贼巢,有罗旁山、大潭坑二处。盖泷水本属肇庆也。相近者又有双轮山,其高倍之。又云霁山,在县南百二十里,高二百丈,周百里,耸拔为诸山最,云雾常蒙其顶。○上乌山,在州东南百五十里,高百余丈,周五十里,有乌水出焉。其流峻急,东入泷水。   ○泷水在州城西南。源出犭境大小二山,流径州西新容村,有滩高二丈,峭削如壁,水流其下。又有巨石横截中流,至为险阻,乡人以竹筏装载,从高放下,稍不戒则冲激漂没。下滩势稍平,流亦漫,至州治西宛转而南,东北流百六十里入于西江。   云霁水州南百里。源出云霁山,委曲西流,有抱水流合焉,又西北入于泷水。○云浮水,在州东南,源出东安县界云浮山下,流入州境,注于泷水。   ○晋康镇在州北。即晋康废县地。洪武十六年,置晋康巡司,属德庆州。万历四年,改今属。《志》云:州西有李陂、古城二关,旧皆为戍守处。○开阳乡巡司,在州南,即废开阳县地,洪武中置巡司。   水西营州西二里。又州东二里有水东营。俱嘉靖十三年设,以在泷水旁而名。《志》云州西十里旧有西营,民营也。又西有大{艹雨}营,嘉靖十七年设。又州东十里旧有东营,亦民营也。又东为茅尖营,与大{艹雨}营同时设。○铁场营,在州东南百里,又东南十五里有惠鸡营,俱嘉靖二十三年设。又云青营,在州东南百十里,嘉靖二十二年设。又东南十里有龙角营,接阳春、阳江二县界,嘉靖二十五年设。《志》云:州南百里旧有帽冈民营,西南百二十里有窦州民营,皆佥乡兵戍守。   云际峒在州西。旧为蛮峒地。又有盘辽峒。唐开元十六年,泷州叛獠陈行范兵败,逃于云际、盘辽二峒,官都杨师勖追擒之。今州西有云致犭山,或曰即云际之讹也。   云罗山寨在州东,犭寨也。又州西北有逍遥山寨。天顺初,逍遥山犭贼作乱,官军讨之,东由阳春,西出岑溪,复分道自鸡骨岭、罗旁水口水陆并进,捣其巢穴,贼遂平。《志》云:州境犭山凡百有余处。   东安县州东八十里。东北至肇庆府百三十里,东南至肇庆府新兴县百二十里。本泷水县之东山、西乡及德庆州之晋康乡、高要县之杨柳、思劳等都、新兴县之芙蓉都,万历五年,割置今县,编户一十五里。   ○永顺废县县东五十里。唐武德四年析新兴县置,属新州。宋开宝五年省。旧《志》:其地南去新兴县六十里。是也。○建水废县,在县西。隋置永熙县,属泷州。唐武德五年改曰永宁县,天宝初又改曰建水,仍属泷州。宋废。   ○书山县东三十里。高千仞,周五十余里。相近者又有圣山,高千仞,周八十里,崇冈叠,嵬然矗天,中有流泉,犭居其上。○{艹勾}径山,在县东北,山高广,大湾水出焉。又铁岭山,在县东六十里,有石壁峭峙,色黑如铁。又东三十里有牢山,旧《志》云在新兴县西百三十里,盖旧与铁岭山俱属新兴县。   云浮山县东南百里。高五十丈,周四十里,危峰突起,峰顶常有白云。相传陈霸先曾居此,上有林泉岩石之胜。旧《志》山在阳春县北百里,盖本属阳春也。○甘山,在县北五十里,高七百余丈,周百余里,上有龙头潭,悬流如瀑布。旧《志》:甘山在德庆州东南百二十里。又青旗山,在县北,林木青葱,人不敢伐,对岸即德庆州之灵陵水口。   九星岩县北五十里。九峰尖秀如玉笋,下有岩穴如堂,中有幽径,又有石泉水,引流可以溉田。旧《志》岩在德庆州东百十里。○古蓬洞,在县西北百六十里。《志》云:洞在德庆州东南十五里。犭人所居,在州界凡五十四山,此其一也。昔时屡为民害,洪武中剿平之。然未尽帖服,永乐初向化来归,始入版图。亦曰古蓬山。   ○西江有县北。自德庆州东流,经县界,又东入高要县境。县西又有泷水,自州境流经县界,入于西江。   逢衍水在县北。源出甘山下流,入于西江。又大湾水,在县东北,出{艹勾}径山,流经肇庆府西南三十里之大湾村,入于西江。○晋康水,在县西北,源出州界,经晋康废县,因名。一名南江,东流径古蓬洞,又北入于西江。《通志》:南江源出泷水县大水山,经县北,两岸山峦对峙,竹木蒙翳,犭贼盘踞,行者必以兵卫焉。   ○建水镇在县西。即建水废县也。洪武中置巡司,本属泷水县,万历中改今属。○东山营,在县东四十里,其北十里有料峒营,相近者又有曲龙营,俱嘉靖二十一年设。又有长径塘营,嘉靖二十九年设。长岭营,嘉靖二十八年设。《志》云:东山营,南去新兴县八十里。料峒等营,俱南去新兴县九十里,旧属新兴,万历五年改今属。   南江营左县西北泷水小江口,近大江。嘉靖十二年设。《志》云:营在德庆州江南岸十五里,防守最切。万历中改今属。又大甬营,在县西北,正德五年设。《志》云:营北去德庆州七十里。又南三十里曰思和营,在泷水小江西岸,嘉靖二十六年设。又茅坡营,在大甬营西南二十里,嘉靖三十年设。又大石岭营,在思和营南十里,又南四十里曰山柏营,俱正德五年设。又白马营,在山柏营南三十里,又南四十里曰新安堡,又南三十里曰何木径营,又三十里曰步云营,又二十里曰查峒营,其相近者曰木源营,俱正德五年设。旧属德庆州,万历五年改今属。   送鬼岭营在县西泷水小江东岸。又南三十里有塘底营,又二十里曰三岭营,俱嘉靖二十三年设,属德庆州,万历五年改今属。《志》云:送鬼岭营,在德庆州南一百七十里。又有麻塘埠,在德庆州东三十里,正德五年设,今亦属东安县。   西宁县州西百二十里。西北至广西梧州府百十里。本泷水县之西山大峒地及德庆州之都城乡,万历五年割置今县,编户一十里。   ○都城废县县西六十里。晋置,属晋康郡。宋、齐因之。隋省。唐复置都城县,属康州。宋开宝五年省。今为都城镇,洪武十年置巡司戍守。   ○天黄山县东二十里。旧属泷水县。《志》云泷水县西界犭山凡六十五,此其一也。永乐中叛犭归化,后复据险为乱。万历四年,督臣凌云翼破其巢而殪之,境内以宁。○大力山,在县东北百里,高六百丈,周回二百里,上多产竹木、赤藤、南漆,山势雄伟,为西境之望。旧《志》:山在德庆州西南二十五里,州之镇山也。   计都山在县东北百余里。高百六十丈,周五十里,形势奇崛,西有龙潭。《通志》计都山在德庆州东十五里,似误。○鸡骨岭,旧《志》云:在大力山东十五里,东北去德庆州十里,高二百余丈,产鸡骨香。   ○泷水县东南四十里。源出犭界,县境群川番汇于此,又东流入州境。   ○大力埠县东北百余里大力山之水入江处也。旧《志》:在德庆州西七十里大江南岸,正德五年设,万历五年改今属。   附见:   守御泷水千户所在州城内。万历四年增设,直隶都司。○守御南乡千户所,在州东。又有守御富林千户所,在东安县界。又州西有守御函江千户所,州西北有守御封门千户所,俱近西宁县境,万历五年增置。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读书中文网 钱建文 制作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二 卷一百二   ◎广东三   ◇韶州府东北至南雄府二百九十里,东至江西龙南县界三百七十里,南至广州府七百二十里,西至广州府连州四百里,北至湖广郴州四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三千五百九十里,至京师七千三十五里。   《禹贡》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汉初属南越,元鼎以后属桂阳郡。后汉因之。三国吴甘露元年,分桂阳南部都尉置始兴郡治曲江县。《寰宇记》云后汉置始兴都尉,误。晋因之。宋泰豫初改曰广兴郡。齐复为始兴郡,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寻属番州,大业初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置番州于此,寻曰东衡州。贞观初改曰韶州,天宝初曰始兴郡,乾元初复为韶州。五代时属于南汉。宋仍为韶州亦曰始兴郡。元曰韶州路。明改曰韶州府,领县六。今因之。   府唇齿江湘,咽喉交广,据五岭之口,当百粤之冲,且地大物繁,江山秀丽,诚岭南之雄郡也。晋末,徐道覆以始兴之众逾岭而北,几覆建康。陈霸先当萧梁之季,倡义始兴,卒平侯景。唐皇甫曰:岭南属州,韶为最大,蛮越有事,提兵逾岭,韶为必争之险也。宋初,潘美伐南汉,据连州而东,进拔韶州。韶,汉之北门也。于是汉人大惧,美进拔英州,长驱至广州而汉亡。蒙古南略,遣降人吕师夔败宋师于南雄,进取韶州,而广东悉为残破。明初,命将取广东,陆仲亨自大庾而南入韶州,捣英德以西,如破竹然。韶之所系,顾不重哉?   曲江县附郭。汉置县,属桂阳郡。吴为始兴郡治。隋属广州。唐、宋以来,皆为韶州治。今编户三十六里。   ○始兴郡城在府城南官滩下十里。晋卢循寇番禺,以徐道覆保始兴,因徙郡城而北,当岭门以自固。刘裕讨之,遣沈田子筑城伏兵于此,后遂为郡治,亦名沈将军垒。《志》云:汉城在浈水东莲花岭下,隋城在武水西,地势卑湿。五代时,南汉移治于中洲,在武水之东、浈水之西。白龙二年,始筑州城。宋皇以后,屡加增修。明洪武三年,因故址修筑。永乐初城圮,十五年复修治。天顺、成化以后,时加营缮。有门五,城周九里有奇。   临泷废县在府西。唐武德四年置,属番州,寻属韶州。贞观八年废。又西南有良化废县,亦武德四年置,贞观八年废。○永通废监,在府城内。宋皇中,诏韶州钱监为永通监。先是庆历八年以天兴场岁采铜,置监,至和二年以韶州岑水场铜发,令漕司益铸钱。《宋志》曲江县有永通钱监、灵源等三银场、巾子银场,是也。   ○莲花山府南五里,与郡治相对。宋开宝三年,潘美伐南汉,南汉主刘使其将李承渥列象为阵,拒美于莲花峰下,美大败之,遂进拔韶州。又笔峰山,在府北一里,一名帽子峰,松竹蓊蔚,团如帽,左浈右武,悉聚目前,《志》以为郡之镇山也。其北二里曰皇冈山,高峻端整,俨如屏障,阳有虞泉,以虞舜名也。又北六里曰越王山,一名武临原,俗呼白虎山,下有皇潭水,西流二里入武水。○芙蓉山,在府西五里。山形簇起,状似芙蓉。山半有石室,顶有玉泉井。《志》云:府东五里有灵鹫山,旧名虎市山,山多虎。晋义熙中改今名。又玉山,在府东北五里。《湘州记》:其山草木滋茂,泉石澄润,曾有得玉璞于此者,因名。又东北里许有灵石,高三十丈,广圆五百丈,浈水经其下。   桂原山府西北四十里。亦曰桂山。宋李渤《记》略云:山之盘礴方广几千百里,峻极崇高几五千仞,青峰碧嶂,云霞所栖,为郡之望。上有温泉三穴,其下桂水出焉。《志》云:山周数百里,多产菌、桂。又西北七十里有林源山,山有石室,林水出焉,南流六十里入于武水。○韶石山,在府北四十里,迤逦而东,有三十六石,古名曲红冈。旧《图经》:汉初置县,本名曲红,或云古江字皆作红也。《郡国志》:韶州斜斗劳水间,有韶石二,状如双阙对峙,相去又一里,高百仞,广圆五里,相传虞舜南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今呼左阙、右阙。又有宝盖、奏乐、骆驼三峰,其凤阁、左右球门、大小香炉等石,即三十六石也,双阙尤为挺拔。惟太平石稍低平,屹立犹二十余仞,樵人牧子尚怯攀援也。   钱石山府东北六十里。山形四方如台,巨石三面壁立,上有碎石如钱。又大峒山,在府东北八十五里。宋余靖《记》略云:自州治水行七十里,得月华山,舍舟道樵径,又十五里乃至大峒,其山磅礴耸峭,秀倚天际,绝顶之上,千里在目,涧声泠泠,清入毛骨,真可遗世而绝俗也。○石头山,在府北十三里,上有巨石特起,俗名鸡冠石,石上有洞深邃,一名貂蝉岭。又浮岳山,在府东北二十里,其山蹑一处则百余步皆动,若在水中,后没于五渡水。   南华山府南六十里。峰峦环抱,如莲花然,曹溪水出其东南。又虎榜山,在府南四十里,西面临江有石,高十余丈,阔五十馀丈,中有小洞,容二百许人。府南十五里又有宝石山,一名伏虎山,氵溪之水出焉,南流二十里入于曹溪。○书堂岩,在府东南二十里,岩洞豁然,泉清而洁,为张九龄读书处。又城西南十二里有紫薇洞,中若大厦,容百余人,其东大涌泉出焉。宋舍人朱翌谪居时游此,因名。   ○浈水在府城东。源出大庾岭,经南雄府而南,至府东南,武水流合焉。二水相合,谓之相江。其水抱城回曲,故曰曲江。又流经城东,亦曰东江也。西南流经英德县,谓之始兴江。《志》云:府东北有利水,浈水之沱流也,一名斜斗劳水,经韶石山南流,经灵石下注于东江。余详大川北江。   武水在城西。源出湖广临武县西山,流经宜章县南入郡境,又流经乐昌县西,东南流经城西,又东南合浈水为北江。《郡志》:府城三面有濠,西临武水无濠。是也。古名虎溪,唐讳虎,改今名。岩崖峻阻,湍泷危急,亦名泷水。又桂水,在府西北四十里,源出桂原山,东南流合于武水。《志》云:府北有卢水,南流合武水,至为湍险,亦名新泷水,相传汉太守周昕所开。   修仁水府东北二十里。源出浮岳山,《水经注》谓之邸水,下流为五渡水,注于浈水。又灵水,在府东七十里,《志》云:源出始兴县界清化岭,西流九十里入浈水,俗呼零溪。又府东九十里有梨溪,出始兴县界东坑岭,西流百五十里入浈水,岸多棠梨,因名,亦曰利水。○双下水,在府西五十里,有两涧合流,因名。南流五十里入于浈水。又胆矾水,在府西南三十里,宋初置场采铜,谓水能浸生铁成铜。又出生熟胆矾,役民采之,岁以充贡。明成化初,督臣韩雍奏革。   曹溪府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华山之狗耳岭,西流三十五里入浈水。又宣溪,在府南八十里,源出螺坑,南流入于浈水。○目岭水,在府东北百里,水中有石穴如人眼,瞳子黑白分明,下流五十里入浈水。   ○平圃镇府北九十里。有巡司。又府南百里有巡司。俱洪武十六年设。○上道营,在府东北。又乌石营,在平圃巡司东三里。营,在驿西五里。又有白土营,在府南五十里。《志》云:府境又有中堂、苏渡、乱石、鱼梁、磨刀、白芒、蓑衣、黄茅、高桥、小坑、连环、土岭、官村等十三营。   鸡冠寨府北十里。又北二十里有老龙寨,又北二十里有古羊寨,西北三里又有上窑寨。○白沙堡,在府南。《志》云:曲江县境又有总铺、古羊、白芒、黄金等堡,向俱设官兵戍守,以防沿江盗贼。又有幽溪、列溪、葵溪、西山等犭山凡四。   芙蓉驿在府治东。又新馆驿,在府治北。平圃驿,在平圃巡司东。驿,在巡司东。《舆程记》:自南雄府黄塘驿而南,百里至平圃驿,又百里而至芙蓉驿,又百里为驿,又百里为英德县之清溪驿。○浈水馆,在府城南,宋州守狄咸建。又有迎山馆,在府城东南通津门外曲江亭西偏,为过客憩息之所,亦宋时建。《志》云:曲江亭,临江舣舟处也。又东浮桥,在城东门外横江,长七十丈。又西门外有西浮桥,用舟六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