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52 页/共 171 页
△二承力正酬。文二。初长行二。初正说四。初总显发心时处佛兴。
善男子乃往古世(至)说种种法门度无量众生。
△二别举本生时处。
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至)阎浮提人寿万岁时。
△三明发心胜缘四。初大王治化。
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至)阎浮提内无有怨敌。
即铁轮王。故云阎浮。
△二五浊为因。感三灾果。
时彼世界劫欲尽时(至)一切人众寿命矩促。
命浊。
资财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乐。
众生浊。
不修十善专作恶业(至)离他眷属妬他荣好。
烦恼浊。
任情起见非法贪求(至)驰走四方靡所依怙。
见浊劫浊则通。
△三悲境现前。
咸来共绕王都大城(至)获财利想升天宫想。
△四正明起行二初深起大悲。
尔时大王闻此语已(至)令其得入一切智门。
△二广行大施八。初施令弥布。
作是语已击鼓宣令(至)内外所有悉皆能舍。
△二施会大敷。
其坚固妙宝庄岩云灯城(至)劝诸众生修行善业。
△三施主超伦。
时彼大王处师子座(至)以致治国无违命者。
△四施田云集。
尔时阎浮提无量无数(至)住菩萨愿行广大施。
△五施心殷重。
时王见彼诸来乞者(至)心生欢喜亦复如是。
△六施愿深广。
善男子其王尔时因善知识(至)行一切智无障碍道。
△七施慧□微。
已能深入一切智流(至)生坚固想师想佛想。
△八施时均普。
不拣方处不择族类(至)皆悉如是普施众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十(入第七十二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四正显发心本事文类。初发心身德。
时此会中有长者女名宝光明。
有中殊胜行。空中方便慧。皆宝光义矣。
与六十童女俱端正殊妙(至)常见诸佛求一切智。
△二正发大心。
时宝光明女去王不远(至)随所生处皆随往生。
同王心故。
△三王发摄言。
尔时大王知此童女(至)令诸众生普得满足。
△四女赞王德。初标心净。
时宝光明女信心清净生大欢喜。
△二发口言。五十二偈。分之为二。初总显王德四。初明王未兴时损。
即以偈颂而赞王言。
往昔此城邑大王未出时(至)望之如旷野。
△二有二偈。明王兴世之益。
大王升宝位广济诸群生(至)茕独悉安隐。
△三有十偈。翻损成德。即翻十恶。
往昔诸众生各各相残害(至)悉从因缘起。
△四有七偈。明依正难思。
大王演妙音闻者皆欣乐(至)回向佛菩提。
△二显王本生四。初明先王世末。
王父净光明王母莲华光(至)草树皆枯槁。
△二八偈明王兴先相。
王生七日前先现灵瑞相(至)如渴饮美水。
△三有七偈。正显诞生。
时彼光明王眷属无量众(至)汝子应欣庆。
△四有八偈。生后之益。
宝藏皆涌出宝树生妙衣(至)一切悉安乐。
△三展身敬。
尔时宝光明童女(至)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五大王述赞。
时彼大王告童女言(至)亦当成就如是功德。
△六施行摄持。
王赞女已以无价宝衣(至)如净夜天星宿庄严。
△二结会古今。
善男子尔时一切法音(至)处於种种妙法宫殿。
△一偈颂。但是总相。显己能知。文二。初九明能知。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至)而说颂言。
我有广大眼普见於十方(至)众生度多少。
△后有一偈。结劝。
我於无量劫修习此法门我今为汝说佛子汝应学。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道场中(至)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
无功用道。住大愿风。普救护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至)云何修行一切佛法。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三经。
△八大愿精进力夜神。寄不动地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至)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
略无念法。亦表无功离念故。
△二见敬谘问。然亦含二意。若约显说。则自此尽偈。皆第二段。至夜神答言下。方属第三授己法界。若约密授。则此现胜用。已为授己法界。善财发同善友心。便已得益。义虽通二。为欲顺文。且依前判。就文分三。初见胜用二。初总见所依。
见彼夜神在大众中(至)摩尼宝网弥覆其上。
△二别显身相。有二十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