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54 页/共 171 页

时彼太子悲心转切(至)应舍身命而拔济之。   △四臣执令诛。   时诸大臣共诣王所(至)不责治者王之宝祚。   祚即位也。易云。圣人之大宝曰位。   亦不久立王闻此言赫然大怒令诛太子及诸罪人。   △五王后哀祈。   王后闻之愁忧号哭(至)唯愿大王赦太子命。   △六王夺子志。   王即回顾语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当杀汝。   △七太子确救。   尔时太子为欲专求(至)身当受戮王言随意。   △八母请修因。   尔时王后白言大王(至)然后治罪王即听许。   △九正设施场。   时都城北有一大园(至)随有所求靡不周给。   △十如来亲救六。初就戮时临。   经半月已於最后日(至)及诸外道悉来集会。   △二如来降德。   时法轮音虚空灯王(至)一心瞻仰来入彼会。   △三敬神礼请。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至)摄受於我处于此座。   △四就座谈经。   以佛神力净居诸天(至)令诸众生随类各解。   普照因轮者。谓令知善恶各自有因。罪人恶因所招。太子善因当满故。   △五广益当机。   时彼会中有八十那由他(至)免离恶趣生於天上。   △六太子得法。   善伏太子即於此时(至)令生善根解脱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三(入第七十五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七女敬顺从。有十四偈。分三。初三忘苦眷德。   尔时童女白太子言敬奉来教即说颂言。   无量劫海中地狱火焚身(至)甘心受此苦。   △二希同胜行。即正是发菩提之心。   无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至)愿能眷纳我。   △三有五偈。劝诣如来。   我曾梦见此妙法菩提场(至)供养彼如来。   △八太子摄受。   尔时太子闻胜日身如来名生大欢喜。   由敬佛故。心生欢喜。   愿见彼佛以五百摩尼宝(至)瞻仰太子目不暂舍。   △九母陈庆遂故重赞女。十偈分四。初一标其遂志。   其母善现於太子前而说颂言。   此女极端正功德庄严身昔愿奉太子今意已满足。   △二有二偈。德行悬同。   持戒有智慧具足诸功德(至)远离一切过。   △三有四偈。身语超伦。   此女身柔软犹如来缯纩(至)悉离诸恶业。   △四有三偈。内心蕴德。   心净无瑕垢远离诸谄曲(至)恭敬一切佛。   △十正共修行。亦分十段。初诣佛供养。   尔时太子与妙德女(至)五百摩尼以为间错。   △二闻经得法。   时佛为说普眼灯门(至)胜日身如来者我身是也。   △二见中间多佛。   彼佛灭后其世界中(至)我皆亲近承事供养。   此但略例四十八佛。以为流例。广明如结中。   △三正得法之时。   其最后佛名广大解。   即六十亿那由他之后。   於彼佛所得净智眼(至)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   △四多劫修莹二。初於一剎尘劫修行二。初多劫修行。未穷菩萨之境。   佛子我得此解脱已(至)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二明菩萨难遇见者不空。   佛子若有众生得见菩萨(至)三菩提得不退转。   △二於百剎尘劫修行二。初多劫修证。未知菩萨解脱。   佛子我见彼佛得此解脱已(至)所得普贤解脱门。   △二释不知所由二。初总显深广。   何以故菩萨普贤解脱门(至)与如来境界等。   所以不知者。以称事理之无边。等诸佛之境界故。斯则等觉菩萨解脱。十地不知。故名普贤解脱。   △二别显深广难知之相。谓一毛法不可穷。况多毛多身广大之用。以是无尽无边之法门故。於中有五。初一毛中。见器世间。   佛子我於佛剎微尘数劫(至)种种方便种种清净。   △二见智正觉世间。   又於菩萨一一毛孔(至)说种种修多罗恒不断绝。   △三见众生世间。   又於菩萨一一毛孔(至)种种作业种种诸根。   △四见菩萨修行。   又於菩萨一一毛孔(至)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五总结不穷深广。   佛子我於佛剎微尘数劫(至)悉见三世法界中事。   △四谦己推胜。   佛子我唯得此观察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二。初指后位。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至)众生善根常无休息。   如后当释。   △二颂前法。临行再述故。三十一偈分三。初一总显菩萨益生。   尔时释迦瞿波女(至)承佛神力即说颂言。   若有见菩萨修行种种行起善不善心菩萨皆摄取。   超颂前见者不空。生下女人染心之益。   △二有十五偈。明远劫前。   乃往久远世过百剎尘劫(至)妙相庄严身。   长行所无。长行语真净发心。但论德女。今则收其杂善。故叙远缘。以粗况妙。   △三有十五偈。正颂长行德女因缘。   此后所经劫二百有五十(至)诸劫所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