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50 页/共 171 页
△二显其业用三。初总明□。初十句彰法施之德。
为大法师无所挂碍(至)为令众生安住佛教故。
△二显法施之意。
佛子我以此等法施众生(至)心恒不舍一切智地。
△二别显业用三。初释甚深三。初总标。
善男子我以如是净法光明(至)时作十种观察法界。
△二征列。
何者为十。
列法界中。十种别义。今约十种胜行显之。以行必称理。理由行显故。
所谓我知法界无量。
一无分量。
获得广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无边。
二无边际。
见一切佛所知见故我知法界无限。
三无齐限。
普入一切诸佛国土(至)我知法界无畔。
四无涯畔。
普於一切法界海中(至)我知法界无断。
五无断绝。
入於如来不断智故(至)充满法界不可坏。
余五可知。
△三结前观益。
善男子我作此十种(至)深入如来难思境界。
△二释自在义。
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至)恒为众生演说妙法。
谓总持权实。各就所持。立名可知。
△三释妙音义二。初别明。有二十三句。
善男子我或为众生(至)或为众生说修慧法。
初三约三慧。后二十句勒为十对。约广略辨。
或为众生说一有法或为众生说一切有法。
略而言者。一者通理通事。理一有者。二十五有。理无二故。事一有者。同一有为故。余可思准。
或为说一如来名海法(至)或为说一切乘出离法。
△二总结。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说法门为众生说。
△三结益二。初别结甚深益。
善男子我入如来无差别(至)尽未来劫住普贤行。
由入无差别故。住劫而不疲。
△二通结妙音自在。
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至)增长一切诸解脱门。
由总持故。增长解脱。
念念充满一切法界。
由妙音故。充满法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九(入第七十一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三辨法根深二。初问。
时善财童子白夜神言(至)圣者证得其已久如。
△二答二。先辨初劫修行二。初总举剎劫。
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至)不可说不可说城。
言世界转者。谓世界为尘。一尘一剎。复末为尘故。亦犹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等。若取回转形世界尘者。何以偏取此形。
△二别彰遇佛四。初总举佛数兴处。
善男子彼世界中(至)微尘数如来於中出现。
△二别於初佛得法六。初标佛现。
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
△二父王出家。
彼佛出时有转轮王(至)其王出家护持正法。
△三恶世过兴。
法欲灭时有千部异众(至)及以一切世间之论。
△四灭过弘阐。
时王比丘而语之言(至)六万五千岁中而得兴盛。
△五王女见闻发心得法。
时有比丘尼名法轮化光。
法轮化光者。圆满般若。照一切法。从无而有故。
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至)光明王如来一切神力。
即正答得法久近也。
△六结会古今。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至)一切法门海般若波罗蜜。
兼显成益。
△三略举次前百佛。
次有佛兴名离垢法光明(至)名普智光明灯。
△四结略显广。
善男子如是等须弥山(至)教化成熟无量众生。
△二类显多劫成益。
从是已来於佛剎微尘数劫(至)住一切智无上法城。
△四谦己推胜二。初谦己知一。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常真实语恒清净语。
略显四种业用。若约妙音释。则不绮不离间。不妄不恶口。如次配之。若约甚深释者。不与理合。皆名戏论。理外发言。即是二语。既与理乖。则非真非净。反此可知。
△二推胜知多。
如诸菩萨摩诃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三。指后位。
善男子此佛会中有主夜神名开敷一切树华。
约事在香树阁内故。约位七地。是有功用行。有能开发无相住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至)一切众生住一切智。
△二偈颂中。颂前法者。临去殷勤。嘱令修学故。有十一偈於中分二。初颂前体用。
尔时守护一切城主夜神(至)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菩萨解脱深难见(至)开通三世解脱道。
△二显法根深二。先颂初劫三。初通颂初后。
过於剎转微尘劫(至)我皆供养听受法。
△二有四颂。别颂於初佛得法。
我见法海雷音佛(至)动地舒光悟含识。
△□□□□颂中间百佛及后结文。
见第二佛而亲近(至)如是须弥尘数等。
△二颂类显。
於诸剎转微尘劫(至)令此解脱得清净。
△三善财得益。虽通由前文。亦近由此。於中有二。初长行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