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51 页/共 171 页
尔时善财童子(至)获菩萨大辨才心大欢喜。
△二偈颂庆赞。十偈分四。初赞福智超绝。
观察守护一亦见十夜神以偈赞曰。
已行广大妙慧海(至)威德光明住此众。
△二有四颂。叹悲智甚深。
了达法性如虚空(至)说离世间众怖行。
念念攀缘一切境。不碍分别事故。心心永断诸分别。常契理故。又上句约观。下句约止。即止观双运。了达无性。成无分别。而起大悲。成上攀缘。攀缘即分别耳。不唯属妄。
△二有四偈。总显德圆离障摄益。
已住如来诸愿道(至)引导使入菩提路。
△四有一颂。成行入位。
已生如来誓愿家(至)随众生乐现众色。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二经。
△第七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寄远行地。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至)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
△二见敬谘问。
见其身在众宝香树(至)唯愿垂慈为我宣说。
△三授己法界四。初显法行二。初明安乐众生行。
夜神言善男子(至)达其处所宿夜安乐。
亦是法门所作业用。对先问行。故总示其行。未举法门之名。
△二利益众生行二。初总。
善男子若有众生(至)种种善根使其修习。
令物断恶修善故。
△二别。
为悭吝者赞叹布施(至)令住菩萨智波罗蜜。
十度以治蔽障。
△二立法名字。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
此有二意。一者望前称己益物悲智之心。故生大喜。二者望后照佛摄生大悲智。故生大喜。
△三明业用二。初问。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以是业用分齐。故云境界。
△二答三。初总标。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脱(至)普摄众生巧方便智。
谓知佛摄生之智为业用分齐。
△二略显普摄之相。
云何普摄善男子(至)□净业力之所摄故。
谓一切物乐皆由佛得。故知佛摄。
△三广显巧方便智二。初征。
云何知然。
△二释。释意云。我见如来从因至果。大悲巧摄。故知乐由佛生。於中二。初总明。
善男子我入此出生(至)菩萨行海悉皆明见。
△二别显分二。初发善巧普摄之心。亦二。初见发心之境。沈於苦集。
善男子世尊往昔(至)不得值遇诸佛菩萨。
△二正发救心。令得灭道二。初并起慈悲。
见如是已起大悲心(至)於一切因缘无迷惑心。
△二双运悲智。
起观察真□□性心(至)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二起善巧普摄之行二。初别明利益众生行三。初本摄生行体。
起如是心已得菩萨力(至)不悔不吝无间无断。
△二明摄生本意。
以是方便普摄众生(至)增一切智福德大海。
△二辨摄生周徧。即广大义。
菩萨如是念念成熟(至)随众生心普使知见。
△二杂明种种行二。初明观机。彰苦集无涯。
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至)具受种种无量诸苦。
△二显修行无量三。初总明化益。
起大悲心具修一切(至)勤修福智助道之法。
△二别明化法。
为说种种诸因果门(至)趣一切智助道之法。
△三总结化意。
令诸众生心生欢喜(至)令其安住菩萨智慧。
△四辨法根深二。初问。
善财童子言圣者(至)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二答二。初叹深许说二。初长行二。先叹深难知四。初标难知。
夜神言善男子。
非唯久远难知。抑亦当时发心。已得深法。满佛境故。况无久近相。
此处难信。
非常见闻。
难知。
非闻慧境。
难解难入。
非思修故。上皆心缘处灭。
难说。
言语道。
△二显不知人。
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三拣去能知。
唯除诸佛神力所护(至)於此能持能入能了。
即是善财童子之类。
△四征释所以。
何以故此是如来智慧境界(至)尚不能知□余众生。
以是佛境故。权教菩萨尚不能知。况前劣耶。
△二承力许说。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至)随汝所问为汝宣说。
△二偈颂分二。初颂叹深难说。有四。初标深难说。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至)而说颂言。
佛子汝所问甚深佛境界难思剎尘劫说之不可尽。
△二有三偈。颂不知人。
非是贪恚痴憍慢惑所覆(至)能知佛所觉。
以是佛境故。惑者不知。
△三超颂前释。
佛境界寂静性净离分别非着请有者能知此法性。
△四有十四偈。总颂拣去能知。
生於诸佛家为佛所守护(至)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静住三昧(至)此无碍眼之解脱。
次第颂前佛力所护等。恐繁不配。说者随宜。
△二颂承力为说。
汝於无量大劫海(至)今汝深心转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