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46 页/共 171 页

同在证位故。   有一夜神名普救众生妙德。   起精进行。为普救众生。智焰吉祥。称为妙德矣。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入菩萨行净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七(入第七十卷经)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第四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寄焰慧地。文但有五。二三合故。初依教趣求二。初修入前法。   尔时善财童子(至)心无暂舍诸根不散。   △二趣求后友。   一心愿得见善知识(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   △二闻见法界。即合二三。谓约善财。则是见敬。若约夜神所现。即是解脱业用。便为默授法界。若约二文开辨。则先明见敬谘问。后答因缘。方为正授法界。今依合科。总分为四。初现光加持。   时彼夜神为善财童子(至)入善财顶充满其身。   调伏众生解脱。即光所依。是己法门。名体可知。   △二蒙光获益。谓得三昧见大用故。文二。初得定。   善财尔时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   谓三业六根。皆悉离障。故云究竟清净。净智圆满。摧障为轮。故所见无碍。   △二明见大用二。初见用所依处。   得此三昧已悉见二神(至)如是一切所有微尘。   △二明所见事三。初所化处二。初总明处类。   一一尘中各见佛剎(至)各各差别靡不悉见。   △二别明尘中之剎。   又见一切世界差别(至)或有世界清净。   上之二句。乃是总明。   或有世界趣杂秽或有世界趣清净。   转变向染净故。   或有世界杂秽清净。   染多。   或有世界清净杂秽。   反上。   或有世界一向清净。   对上二义故。   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侧住。   △二能化益二。初总明。   如是等一切世界(至)普现其前随宜化度。   △二别显二。初化五道。   令地狱众生免诸苦毒(至)如是等怖悉令舍离。   △二化九类。   又见一切众生卵生胎生(至)普现其前常勤救护。   △三明化意。   为成就菩萨大愿力故(至)令得一切智清净光明故。   为成诸法。通能所化。   △三三业敬赞三。初身心敬重。   时善财童子见此夜神(至)头面作体一心瞻仰。   △二显友自在。   时彼夜神即舍菩萨(至)而不舍其自在神力。   △三口以偈赞。二十偈半。分二。初偈总。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我善财得见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欢喜说偈而赞叹。   △二余偈别二。初有九偈半。光用无涯。   我见尊妙身众相以庄严(至)王等一切怖。   △二述前蒙光获益三。初推功归本。   我承喜目教今得诣尊所。   △二有二偈半。明述得三昧。   见尊眉间相放大清净光(至)普见十方佛。   △三有七偈。明述见大用。   我於所经处悉见诸微尘(至)普皆往供养。   △四问答因缘二。初问有三。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至)甚深希有其名何等。   一问名。前来标名。集经者言。故此方问。   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二问得法久近。欲显久修德远故。   修何等行而得清净。   三问修因净治。救入路故。   △二答文二。初叹深难说。   夜神言善男子是处难知(至)一切二乘所不能□。   先标。次征。   何以故。   后释。   此是住普贤菩萨行者(至)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   深相云何。若约得时。时久远故。非久近故。若约修因。因行广故。若通上二。契理甚深故。若约名说。名如体用故。名者实宾。难穷实故。   △二承力为说二。先长行二。初标许。   我承佛力今为汝说。   △二正说二。初通答三问三。初答得法久近十。初总举劫剎佛兴。   善男子乃往古世(至)微尘数如来於中出现。   已略酬其久近。   △二通显剎相。   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至)诸大菩萨之所止住。   △三别显生处。   此界东际轮围山侧(至)其中众生具行十善。   △四明本生父母。   有转轮王於中出现(至)常放光明照千由旬。   △五明本生身。   其有一女名普智焰(至)众生见者情无厌足。   △六众生起恶。为佛现因。   尔时众生寿命无量(至)一切乐事悉皆损减。   △七佛兴益物三。初明得道之场。   时彼城北有菩提树(至)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   △二总显佛数。   须弥山微尘数佛於中出现。   △三别明初佛。文七。初总明成道。   其第一佛名普智宝焰(至)演说正法成熟众生。   △二成道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