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45 页/共 171 页

所有资具。   资缘。   所有修习。   造修。   所有成就。   获得。   所有清净。   治障。   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三昧海门皆悉显示。   起用。下之五度。句虽多少。例此可知。   行般若波罗蜜(至)所有清净大智慧日。   日约破暗。   大智慧云。   云约演法。   大智慧藏。   藏显包含。   大智慧门皆悉显示(至)所有修行所有体性。   体性通事理。   所有理趣。   理趣谓意趣。   所有清净所有相应事(至)皆悉显示成熟众生。   △二类通所余行法。   又说此神从初发心(至)分别显示成熟众生。   具四菩萨行思之。   △三彰说之益。   如是说时於念念中(至)令无量众生住如来地。   △二睹用获益。即入法界。文三。初显证因缘。   尔时善财童子见闻如上(至)承佛威力及解脱力。   △二正明证入。   则得菩萨不可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   △三征释所由。   何以故与喜目夜神(至)堪修普贤菩萨行故。   △三庆益称赞。十偈分四。初现说之因。   尔时善财童子得此解脱已(至)以偈赞曰。   无量无数劫学佛甚深法随其所应化显现妙色身。   △二有一偈。现说之意。   了知诸众生沈迷婴妄想种种身皆现随应悉调伏。   △三现说体相。皆即寂之用。   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至)普摄诸群生。   △四有二偈。总结现说无碍。   了知诸有海种种业庄严(至)示现世间相。   △三明出所因二。初兴二问。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至)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二具二答二。初以偈答。总九十一颂。分之为二。初答发心久近十。初寂静音劫。正是发心之时。文六。初总标。   尔时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以颂答曰。   我念过去世过於剎尘劫剎号摩尼光劫名寂静音。   △二有八偈。显其本生。   百万那由他俱胝四天下(至)照及千由旬。   △三有十偈。明发心本事。   日光既已没音乐咸寂然(至)放大光明海。   △四有一偈。正显发心。   见已心欢喜便生此念言我愿得如佛广大神通力。   △五有六偈。明发后之德。   我时寻觉悟大王并眷属(至)其心无忘失。   △六有五偈。转值余佛。   从此后供养十亿那由佛(至)入於解脱海。   未得慧眼者。未得十解。正慧明故。   △二有四偈半。明天胜劫。   从此次第有一切宝光剎(至)无而计为有。   无而计为有者。未解即心自性故。   △三有五偈半明梵光明劫。   从此复有劫名曰梵光明(至)而入诸佛海。   未能明了法者。未了十行真实行法故。   △四有五偈半。明功德月劫。   次后复有劫名为功德月(至)入於诸法海。   未得善巧回向深智。趣佛智海故。   △五有六偈。明寂静慧劫。   此后复有劫名为寂静慧(至)於彼修诸行。   未得地上二空真如清净法故。   △六有六偈。明善出现劫。   次第复有劫名为善出现(至)离诸障碍道。   未净修道之障故。   △七有六偈。明集坚固王劫。   次第复有劫名集坚固王(至)未能成就忍。   未得六地缘生深顺之忍。   △八有五偈。明妙胜主劫。   次第复有劫名为妙胜主(至)供养无不尽。   修最胜道者。六地般若为胜道故。   △九有五偈。明千功德劫。   次第复有劫名曰千功德(至)深入诸法海。   未得八地净无生忍故。   △十有四偈半。明无着庄严劫。   次第复有劫名无着庄严(至)我悉曾供养。   但言供养者。下明得法故。又前次第皆言未得后后。则已得前前思之。亦可初劫已得初地。未得第二乃至第九。未得第十地。第十劫中。方得圆满。故其劫名。亦顺地义。如文思之。   △二答得法时节。即前无着。劫得此法也。於中有二。初有四偈。得无功用之三地。   次有佛出现名为功德幢(至)成就如来力。   谓八地无依无愿。九地灭定总持。十地成如来力。   △二结成普贤行位三。初牒举大心之始。   见众生颠倒执常乐我净(至)起於大愿云。   △二有二偈半。明成德之终。   从是修功德趣入方便道(至)一切无碍行。   △三有一偈。总结圆满。   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   因果圆融。初后该彻。故入普贤道。   △二会古今。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至)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势力(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众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