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27 页/共 171 页

△四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舌。   演法味故。下三为成六根。非显三业。三业前已有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至)开阐大乘助道舌。   前五约辨显德。后五约用。   徧覆十方虚空舌(至)灭一切生死烦恼令至涅盘舌。   降四魔。魔即天魔。生即蕴魔。死及烦恼。文中皆具。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至)覆徧一切诸佛国土无上舌。   △五身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身。   随行成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人身为教化一切诸人(至)示现一切众生身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得如来无上之身。   △六意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意。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上首意发起一切善根故。   上一总明。余九别显。   安住意深信坚固不动(至)深入佛三昧无我我所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无上意。   △三有四门。明四仪动止行。初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   动游行法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闻法行爱乐於法故(至)令速转还故。   转还者。转有漏定。还无漏故。   趣向法义行速得智慧故(至)不断生死相续故。   不断生死者。若断生死。非真涅盘故。   成满一切佛法行不舍菩萨法行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有来无去行。   △二住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住。   止息散动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至)学成佛威仪故。   前七自分住。后三胜进住。   出生神通住圆满大智故(至)力无畏一切佛法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智无上住。   △三坐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坐。   多时安处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转轮王坐兴十善道故(至)於自他心得自在故。   前四世坐以摄物。后六法坐以成德。   师子坐能说法故(至)金刚坐降伏众魔及外道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正觉坐。   △四卧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卧。   放舍身心。合法体故。十事各同卧之一义。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寂静卧身心憺怕故。   加行调身心。   禅定卧如理修行故。   习修。   三昧卧心身柔软故。   得定前三。显定后七。定益亦兼余善。   梵天卧不恼自他故。   独己卧。   善业卧於后不悔故。   离尸伏故。   正信卧不可倾动故。   离依倚。   正道卧善友开觉故。   思明相故。互警觉故。   妙愿卧善巧回向故。   右胁卧。   一切事毕卧所作成办故舍诸功用卧一切惯习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悉能开悟一切众生。   △五所住处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所住处。   知有栖止之处所故。前明能住。此辨所住。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以大慈为所住处(至)得授记莂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无碍所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