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22 页/共 171 页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不退转增上深心积集一切善根故。
乐修善行。
离疑惑增上深心解一切如来密语故。
标契理。次三成上离疑。
正持增上深心大愿大行所流故。
出所因。
最胜增上深心深入一切佛法故。
彰所入。
为主增上深心一切佛法自在故。
成德自在。后五成上积集善根。
广大增上深心普入种种法门(至)成熟一切众生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清净增上深心。
△二有四门。自体净中行。彼约别地之行。但明於戒。而有三聚。今文分二。初摄善律仪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勤修。
通修十度。即摄善法戒律仪亦在其中。以地相望。是修位之首。故特名勤修。晋经名方便。方便修起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布施勤修悉舍一切(至)转至一切众生心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大智慧勤修。
△二有三门。饶益有情戒中行。初解诸善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决定解。
此门总显智。於诸善决起胜解。地经约戒。但解十善。晋经名乐。修由有决解。故乐修习。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最上决定解(至)随意随时成佛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决定解。
△二解世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决定解知诸世界。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知一切世界入一世界(至)各别了知心生欢喜。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佛剎广大决定解。
△三解众生四。标初。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决定解知众生界。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知一切众生界(至)寂静威仪开悟众生。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大威力决定解。
此下入五十七经。
△三有五门。明三地中行。分二。前二门明能起厌行二。初熏习成气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习气。
由此地中厌伏烦恼故。於诸行积习。熏成气分。方能究竟。断伏烦恼。故名习气。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菩提心习气。
行本。
善根习气。
成行。
教化众生习气。
下化。
见佛习气。
上见。
於清净世界受生习气。
受生。
行习气。
大行。
愿习气。
十愿。
波罗蜜习气。
十度。
思惟平等法习气。
理智。
种种境界差别习气。
量智。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大智习气非习气智。
△二增盛摄取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取以此不断诸菩萨行。
晋经中名炽然由前积习爱乐。得增长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取一切众生界(至)悉以明智而现了故。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取(至)如来无上无所取法。
△三有三门。明所起厌行。初正显修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修诸波罗蜜修学修慧(至)修示现修勤行匪懈。
前八修因。后二修果。
修成等正觉修转正法轮。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无上修修一切法。
△二修成胜缘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佛法。
依托此十。能成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