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21 页/共 171 页
△三释。
所谓一切众生皆令欢喜(至)一切涅盘普令明见。
十句文意并通二利。
△四结。
是为十。
△二明以何因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
以大悲为首。荷负一切等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如大地心能持能长一切众生诸善根故。
荷负心。由如大地。荷负四重任故。
如大海心一切诸佛无量无边大智法水悉流入故。
深广心包。含无外故。
如须弥山王心(至)於出世间最上善根处故。
胜心。
如摩尼宝王心乐欲清净无杂染故。
净心。
如金刚心决定深入一切法故。
利心。
如金刚围山心诸魔外道不能动故。
坚心。
如莲华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
无染心。
如优昙钵华心一切劫中难值遇故。
希有心。
如净日心破暗障故智慧心如虚空心不可量故。
无边心。此十并语心体也。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至)无上大清净心。
△三明为何义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心。
为上求下化。故发起胜用。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发我当度脱一切众生心(至)悉得悟解心。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至)无上大发起能事心。
△四显有何相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周徧心。
以过凡夫地入真。如法中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周徧一切虚空心发意广大故。
总明悲广智大。旷若虚空。
周徧一切法界心深入无边故。
智契深极。
周徧一切三世心一念悉知故(至)一念普现成佛故。
余八可知。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至)无上佛法周徧庄严。
△二即安住地中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根。
由前初住之行。令此胜用增上。皆光显故。名之为根。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欢喜根见一切佛信不坏故。
上一信成就。次六修行成就。
希望根所闻佛法皆悟解故。
乐欲根即近友。乐法多闻。能正观故。
不退根一切作事皆究竟故。
不退者。即不着名利。於三昧中。亦无爱着。及贪求故。
安住根不断一切菩萨行故。
安住者万行念念现在前故。
微细根入般若波罗蜜(至)究竟一切众生事故。
此二悲智不断上皆教道。
如金刚根证知一切诸法性故。
即证道之修。后三即回向成就。
金刚光焰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
总求一切地智故。即金刚智。照彻法性故。
无差别根一切如来同一身故。
别求法身。
无碍际根深入如来十种力故。
求功德身。谓十力等。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至)无上大智圆满根。
△二有六门。明第二地中行。初二明发起净。初门自分。直明深心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深心。
晋经及论皆名直心者。然深心有二义。一於法殷重名深。即乐修善行。二契理名深。深入理故。若语直心。但有后之一义。正念真如法故。今文具二。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不染一切世间法深心。
由契理。
不杂一切二乘道深心。
由修行。
了达一切佛菩提深心(至)具足一切微细智深心。
此七广上契理。
修一切诸佛法深心。
此一显前修行。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至)无上清净深心。
△二胜进加以增上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增上深心。
即胜进上求增殷重故。
△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