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 第 19 页/共 24 页

《通玄经》曰:古者一人之明不徧周海内,故置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又立诸侯以教诲之。   虽有拱璧,   《通玄经》曰: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唐瘦癯,舜黎黑,禹胼胝,非欲贪禄慕位,将欲事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思虑不困,於是求赡而不劳者,未之有也。   以先驷马,   《通玄经》曰: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自卖,管仲缚束,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席,四体不勤。於是求赡而不劳者,未之有也。   不如坐进此道。   《通玄经》曰:古者三皇,教不下堂而化行四海,无一言而大动天下,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若生之已能以神化者也。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通玄经》曰:古者君臣上操约少之事,下效易为之功,君臣不相厌,行之久远也。《洞灵经》曰:人主清心省事,人臣钦检守职,太平立致矣。   不日求以得,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於江海。江海无为,能取百川归之。不求故能得,不行故能坐,天地之道,无为而备,不求而得。   有罪以免耶?   《南华经》曰:古者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则自治矣。   故为天下贵。   《南华经》曰: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此章《南华经》言:应帝王无为之治,有虞氏不及泰氏。泰氏无为,其卧徐徐,无寝梦也,其觉于于,无思虑也。其智清信而不诈也,其德甚真而不伪也,未始其道入於非人。有虞氏有为,其犹减善仁义以要求人心为善,亦得人心诈伪,而未始仁心出於非人。古者圣人能为无为之道,无事无味不为难也。   为无为,   《通玄经》曰:为无为,事无事也。《南华经》曰:逍遥无为也。   事无事,   《通玄经》曰:事无事,知不知也。《南华经》曰:逍遥乎无事之业。   味无味。   《通玄经》曰:古之人味道不舍也,今之人舍道不味也。   大小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道大以小为成。古圣人法天无为,柔弱微妙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   多少,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多以少为主,道多以少而成。古圣人法天无为,以道莅天下,损缺其明者,见少也。见少,故能成其美。   报怨以德。   《通玄经》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患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矣。   图难於其易,   《通玄经》曰:古者以正教化,易而必成,后世以邪教化,难而必败。   为大於其细。   《通玄经》曰:事或易为而难成者,或难成而易败者。易为而难成者,事也。难成而易败者,言也。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通玄经》曰:人皆知无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难成其道矣。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通玄经》曰:以博奕之日问道,闻见深矣。易而不难,小而不大。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行而治,不为而成,是以天心动化精诚为教者,三皇无为也。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於江海。江海无为,无不为大,百川归之,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通玄经》曰:言而不信,施而不仁,行而不治,为而不成,是以外貌有为者,五帝三王不精诚於道也。   多易必多难。   《通玄经》曰:后世无政教之原,而欲为万人之上也,难矣。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事者难成易败,言者难立易废,是以圣人之所留心於道,明者之所独见於无为也。   犹难之,故终无难。   《通玄经》曰:舍其易而必成,从事於难必败,愚惑之所政。上无为也,下亦无为。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此章《通玄经》言:末世之人邪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则乱,以治身则伪。不闻道者无以反正,不通德者不能清静。原人之性无邪秽,久好於邪,则易易而忘其本,即好於邪。水之性欲清,沙土秽之,人之性欲正,邪言害之。知其己奸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己欲无所用,虽廉者不能让之。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以为天下笑者,未尝非己所好也,故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於己,万物变为尘垢,无所用矣。故曰: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其安易持,   《通玄经》曰:智虑邪正者,祸福之门也。   其未兆易谋,   《通玄经》曰:动静公私者,利害之枢机也。   其脆易破,   《通玄经》曰:夫祸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其微易散。   《通玄经》曰:积正成福,积邪成祸。   为之於未有,   《通玄经》曰:凡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至於大患至,不可不慎也。后人皆知祸发救患,不知慎微使患不生。夫使患不生易,施於救患难。   治之於未乱。   《通玄经》曰:道者慎小微,大祸不滋。今人不务慎微使患不生,而务祸成施救於患,虽神人不能为。谋患祸之所由来,万万为法,无方可救。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通玄经》曰:十围之木始於把,毫末渐长,积小成大。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通玄经》曰:百仞之台始於下,累土成山,积微成广。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通玄经》曰:跛鳖千里,跬步不休,积近成远。   为者败之,   《洞灵经》曰:好质白之物者,以黑为污。夫好货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好邪甚者,不见正道之可好。末世人夭者,非不为术也,巧术甚,人愈短。《通玄经》曰:夫好事者未尝不穷,好邪者未尝不失。各以所好,反自为伤,故曰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洞灵经》曰:好质黑之物者,以白为污。夫好马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好鬼甚者,不见神明之可好。末世神怒者,非不祀神也,淫祀胜,神愈怒。《通玄经》曰: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怨,为天下笑,未尝非好欲也,故曰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今天下之人邪於神鬼,孰能正之?治在道不在术,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无为,故无败,   《通玄经》曰:好於淫祀,不顾后祸者,邪气也,故曰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通玄经》曰:末世执於鬼神,不顾后患者,邪气也,故曰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通玄经》曰:祸福之起微而不可见,小人不知祸患之门,动而陷於罪,不慎微好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通玄经□符言篇》曰:官败於失政,孝衰於无终,患生於执为,病在於不慎,故慎终如始,无败事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圣人见其终始,不可不察也。纣为象着而箕子唏其华侈,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其非礼。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欲不欲,   《南华经》曰:古人欲者,欲其所不能欲也,至欲於道矣。   不贵难得之货;   《通玄经》曰:古人不贵难得之货,不重无用之物。   学不学,   《南华经》曰:古之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至学於道矣。   复众人之所过。   《通玄经》曰:古人之於善也,无小而不行;其於过也,无微而不改。   以辅万物之自然,   《通玄经》曰:古之圣人者,性合乎道也,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听而聪,自然之道也。   而不敢为。   《南华经》曰:古者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八竟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九   古襄寇才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