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08 页/共 737 页
《史记》曰: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又曰: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复入。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之。广为人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击匈奴,中贵人从。匈奴三人射之,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雕,鸟,善射者射之也。)逐之,果然。广为将,其射,见敌非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为将,兵数困辱。
《汉书》曰:匈奴畏郅都之威,刻木像都之状,交弓射之,莫能一中。
又曰:堂邑父,胡人也,善射。与张骞俱使西域,每处困之时,射鸟兽供食。
《後汉书》曰:王宠善射,十发十中,皆同处焉。
又曰:董卓膂力过人,双带两,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魏志》曰:挹娄国,古肃慎氏之国也。善射,入人目。
又曰:文帝共上常猎,为虎所逐,顾射,应声而倒。太祖壮其挚勇,使将武骑。
《魏略》曰:成公英从太祖出猎,有三鹿走过,太祖命英射之,三发,三鹿皆应弦而倒。
《吴志》曰:太史慈,字子义。初,北海相孔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乃带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军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毕,径入门。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故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骂,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围外万馀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
《晋书》曰:刘曜,字永明。身长九尺六寸,垂手过膝。雄武有膂力,射铁,入一寸焉,时号神射也。
又曰:庾翼时有众四万,诏加都督征讨诸军事。师次襄阳,大会僚佐,陈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又曰:庾翼镇武昌,谢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又曰:杨济迁太子太傅。济有才艺,常从帝校猎北邙山下,与侍中王济俱着布裤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猛兽突出,帝令济射之,应弦而倒。须臾复一出,济受诏,又射杀之。六军大叫称快。
又曰:魏舒累迁後将军锺毓长史,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後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貌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
又曰:江州刺史庾悦,隆安中为司徒长史。曾至京口,刘毅时甚窭,先就府借东堂与亲故出射,而悦与僚佐径来诣。毅告之曰:“毅辈否之人,合一射甚难。虽於诸堂并可,望以今日见让。”悦不许。射者皆散,惟毅留射如故。
又曰: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济请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因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而至,一割便已。
《齐春秋》曰:宜都王鉴,字宣彻,太祖第十六子。善射,常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发十中。古之杨叶,殆不能加。
《陈书》曰:褚,刚毅有胆决,长骑射。常从司空侯安都於徐州出猎,遇猛兽,射之,再发,中口入腹,俄而兽毙。
《燕书》曰:贾坚,字世固,弯弓三石馀。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坚使射,曰:“能中之乎?”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复能中乎?”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奇,中之何难?”一发中之。坚时年六十馀矣,观者咸服其妙。
又曰:慕容根善射。尝从行猎,有一野羊立於悬崖。太祖命左右射之,莫有中者。根自募求射之,一发而中。
崔鸿《十六国春秋□燕录》曰:建威翰奔还本国,有劲骑百馀追之。翰遥谓之曰:“吾既思恋而归,必无返面!吾之弧矢,汝曹知否?无为相逼,自取死也!吾处汝国久矣,誓不杀汝。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返;不中者,可前也。”诸骑解刀竖之,翰发而中环,追骑乃散。
又《後燕录》曰:慕容盛行遇贼,盛曰:“汝欲当锋乎?试竖汝手中箭,百步,我善中之,宜慎汝命;如不中,当束身相授。”盗乃竖箭,盛一发中之。盗曰:“相试耳。”资而遣之。
又《前秦录》曰:苻琳,字永瑶,坚之第五子也,有文武才艺,引弓五百斤,射洞犁耳。至於山水文咏,皆绮秀清丽。
又《前凉录》曰:索孚,字国明,敦煌人。善射,十中八九。或谓之曰:“射有法乎?”孚曰:“射之为法,犹人主之治天下也;射者弓有强弱,矢有铢两,弓不合度,矢不端直,主虽逢蒙,不能以中:才不称官,万务荒殆,虽有尧、舜之君,亦无以治也。”
又《赵录》曰:刘曜亲围陈安於陇城,安突围而出。近则刀矛俱发,辄害六七;远则双带两,左右驰射。
卷七百四十五 工艺部二
射中
《後魏书》曰:胡太后亲览万机,手笔断决。幸西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中之,大悦,赐左右布帛有差。
又曰:胡太后幸关口,登鸡头山,自射象牙簪,一发中之。
又曰:长孙晟尝使摄图,摄图独爱晟。每共游猎,留之竟岁。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ㄑ,遂一发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
又曰:尔朱兆,字万仁,荣从子也。少骁猛,善骑射,乔捷过人。荣曾送台使,见二鹿,乃命兆前,授之二箭,曰:“可取此鹿,供令食也。”遂停马构火以待之。俄然,兆获其一,荣欲矜夸,使人责兆曰:“何不尽取?”杖之五十。
又曰:山伟,字仲才,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祖强攻骑射,弯弓五石,初为驾部郎。显祖出於方山,两狐起於御前,诏强射之,百步之内,二狐俱死。显祖善之,除内行长。
又曰:元库汗为羽林中郎,从驾北巡,有兔起於乘舆,命库汗射之,应弦而毙。太祖大悦,赐金兔一枚,以旌其能。
又曰:杨播,字延庆。车驾曜威城沔水上,已设宴,高祖与中军彭城王勰赌射。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遥射侯正中,筹限从满。高祖曰:“左卫筹足,右卫不得不解。”播对曰:“仰恃圣恩,庶几必争。”於是弯弓而发,其箭正中。高祖笑曰:“虽养由基之妙,何复过是!”遂与卮酒以赐之,曰:“古人酒以养病,朕今赏卿之能,可谓今古之殊也。”
又曰:元机悟壮勇,善弓马。太宗出游白登之东北,以骑从。有双鸱飞於上,太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者。鸱旋飞稍高,自请射之,以二箭而下双鸱。太宗嘉之,赐御弓矢、金带,以旌其能。军中於是号为射鸱都尉。
又曰:灵丘南有山,高四百馀丈。群官仰射,无能逾者。文成帝弯弧发矢,出三十馀丈,过山南二百三十步。遂刊石勒铭。
又曰:孝武即位,诸蕃并遣使朝贡,帝临轩宴之。有鸱飞於殿前。帝素知窦炽善射,因欲矜示远人,乃给炽御箭两只,命射之,鸱乃应弦而落,诸蕃人咸叹异焉。帝大悦。
又曰:南平王浑好弓马,射鸟辄历飞而中之。日射兔,得五十头。太武尝命左右分射,胜者中的筹满,诏浑解之,三发皆中。帝大悦,器其艺能,常引侍左右。
又曰:奚康生,洛阳人,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寻常。魏宣武闻之,故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馀力,观者以为绝伦。
《西魏书》曰: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即赐之。宇文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此耳!”进侍中。
《北齐书》曰:斛律光尝从文襄洹桥校猎,□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当时号落雕都督。
又曰:斛律羡及光,并工骑射。少时好猎,父金命子孙会射而观之,曰:“明月、丰乐,用弓不及我,诸孙又不及明月、丰乐,世衰矣!”每日令出畋游,即较所获。光获虽少,必丽龟达腋;羡获虽多,非要害之所。光常蒙赏,羡或被棰,人问其故,云:“明月必背上着,丰乐随处即下手,数虽多,去兄远矣。”闻者服其言。明月,光之字;丰乐,羡之字也。
又曰:元景安善射。孝昭尝与功臣西园宴射,侯去堂百二十步,中的者赐以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馀。惟景安最後,有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引满,正中兽鼻。帝嗟异称善,特赏玉帛,又加常等。
又曰:高隆之於射堋(音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又曰:皮景和,琅邪下邳人也。高祖曾令和射一豕,一箭而获之,深见嗟赏。及周通好之後,冠盖来,常令景和对接。每与使人同射,百发百中,甚见推重焉。
《後周书》曰:李远尝校猎於莎栅,见石於丛薄中,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馀。就而视之,乃石也。太祖闻而异之,赐书曰:“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虽熊渠之名,不能独善其美!”
又曰:赵文少而修德,存忠节,便弓马,能左右驰射。
又曰:豆庐宁尝与梁企定遇於平凉川,相与肆射。乃於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企定时以为能,赠遗甚厚。
又曰:贺跋胜从太祖宴於昆明池,时有双凫游於池上,太祖乃授弓矢於胜,曰:“不见公射久矣,请以为欢。”胜射之,一发俱中,因拜太祖曰:“使胜得奉神武,以讨不庭,皆如此也!”太祖大悦,自是恩礼尤重。
又曰:齐王宪子贵,年十一,从宪猎於盐州围中,手射野马及鹿一十有五。
《隋书》曰:突厥入朝,隋文赐之射。突厥一发中的,上曰:“非贺若弼无能当此。”乃命弼。弼再拜祝曰:“臣若赤诚奉国,当一发破的;如其不然,发不中也。”既射,一发而中。上大悦,顾谓突厥曰:“此人天赐我也。”
又曰:韩洪,平陈之役授行军总管。及陈平,晋王大猎於蒋山,有猛兽在围中,众皆惧。洪驰马射之,应弦而倒。陈氏诸将列观於侧,莫不叹伏焉。王大喜,赐缣百匹。
又曰:宇文忻,字仲乐。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常谓所亲曰:“自古名将,惟以韩、白、卫、霍为美谈。吾察其行事,未足多也!若使与仆并时,不令竖子独擅高名也!”其少慷慨若此。
又曰:虞庆则,幼雄毅。身被铠,带两,左右驰射。本州豪侠皆敬惮之。
又曰: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见群飞雁,曰:“请射行中第三者。”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唐书》曰:冯盎,时罗窦诸洞獠叛,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时有贼数万屯据险要,不可攻逼。盎持弓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
又曰: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於天山,将行,高宗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
又曰:李晟,性雄烈,有才,善骑射。年十八从军,身长六尺,勇敢绝伦。时西河节度使王忠嗣击吐蕃,有骁将乘城拒斗,颇伤士卒。忠嗣募军中能射者射之,晟引弓,一发而毙。三军皆大呼,忠嗣厚赏之,因抚其背曰:“此万人敌也!”
《庄子》曰:吴王浮乎江,登于狙之山。众狙见之,徇然而走,逃於深榛。有一狙焉,见巧於王。王射之,敏给(敏,疾也。给,绩也。)搏捷矢。(捷,速也。矢往虽速,而狙能搏也。)王命相者趋而射之,狙即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是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傲於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
又曰:列御寇为伯昏瞀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于其肘(左手如矩,右手如附枝。右手放发,而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发之,适矢复沓,(矢去也,箭适放去复歃沓。)放矢复寓。(箭放去未至的,已复寄杯水于其肘,言其敏捷之甚也。)当是时,犹象人也。(偶人,不动之至。)伯昏瞀人曰:“是射之射也,非不射之射也!”(不射之射,乃尽善矣。)
又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不期而中,误中者耳,非善射也。若谓谬中为善射,是则天下皆可谓之羿乎?言不可矣。)
《列子》曰:列子学射,中矣,请於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而勿失也!非独射,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又曰:中山公子牟,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龙也?”子舆曰:“吾笑龙之绐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後镞中前括,(音阔)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後矢之栝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淇卫之箭,射其目,矢至眸子,而眶不睫,矢坠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欤?”公子牟曰:“知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也。後镞中前括,均後於前也;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
又曰: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於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又学射於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牵挺,机蹑也。)三年之後,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後告我。”纪昌以牦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轮焉。以睹馀物,并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於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於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之矢,惟一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之而无差焉。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途,请为之父子。
《韩子》曰:李悝为魏文侯北地之守,而欲民之善射也,乃下令曰:“民之有狐疑之说者,令人射杓,(音В)中之者胜,不中者不胜。”令且下,而民皆习射,日夜不休。乃与秦战,大败之,以民之善射故也。
《墨子》曰:或有於墨子学射,墨子曰:“不可。夫学者必量其力,国士犹不可及。今子非国士,岂能我学又成射哉?”
《周生烈子》曰:善射秦不尽弓力,善治者不尽下情。
《尸子》曰:荆庄王命养由基射青蛉,王曰:“吾欲生得之。”养由基援弓射之,拂左翼焉,王大喜。
《符子》曰:晋之相者桓氏,世传于楚,善以道假乎射焉。常以其所不射,而患昼之不足以卒岁,故以夜而烛之。
又曰:夏王使羿射於方矢之皮、征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十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於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口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於羿矣。”夏王曰:“人闻子之言,始得无欲之道。”
《淮南子》曰:尧时,十日并出。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焉。
又曰:史皇产而能书,(史皇,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更曰史皇,或曰颉皇。)羿左臂修(修,长也。)而善射。(羿,有穷之君也。)
又曰: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越人习水便舟,而不知射。射远,反直仰向天而发,矢势尽而还,故在五步之内。参,犹望也。)不易仪也。(仪,射法也。言不晓射,故不知易去参天之法也。)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言其守故而不知变也。)
又曰: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熙,戏也。)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猿拥柱号矣。(由基,楚王之臣。养,姓。调,张。矫,直。拥,抱。号,呼。《幽通赋》曰:“养流睇而猿号”,是也。)
又曰:夫矢之所以射远贯牢者,弓力也;其所以中杓部彻微者,人心也。
又曰:善射者发不失的,善於射矣,而不善所射。(所射者死,故曰不善。)
卷七百四十六 工艺部三
射下
《吕氏春秋》曰:射杓者,欲其中小也;射兽者,欲其中大也。物固不必可推。
又曰:荆廷尝有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发之,则猿应矢而下。
《白虎通》曰:天子所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春,阳气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达者。天子射熊何?示服猛,远巧物也。熊为兽猛巧者也。非但当服猛巧者,示当服天下巧佞之臣也。诸侯射麋何?示远迷惑人者也,麋之言迷也。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士射鹿豕何?示除害也。各取德而能服也。大夫、士射两物何?大夫、士俱人臣,阴数偶也。侯者以布为之何?布者,用人事之始也,本正则末正矣。名之为侯者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当射之。君子重同类,不忍射之,故画兽射之。射主何为乎?曰射义非一也。夫射者,执弓坚固,心平体正,然後中也。二人争胜,乐以养德也。胜负俱降,以崇礼让,故可以选士。夫胜者发近而制远,选士所以助微抑强,调和阴阳,戒不虞也。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明尊者所服远,卑者所服近也。
《列女传》曰:晋平公使工为弓,三年乃成,射不穿一札。公怒,将杀工,其妻见公曰:“妾之夫造此弓,亦以劳矣,而不穿一札,是君不能射也。妾闻射之道,左手如矩,右手如附枝,右手放发,左手不知。”公以其言为仪,(仪,法。)而穿七札。弓工立得出,赐金三镒。
《英雄记》曰:袁术遣将纪灵率步骑三万攻刘备。吕布遣人招备,并请灵等飨饮,谓灵曰:“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植戟於营门,弯弓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解兵,不中留决斗。”布一发中戟支,遂罢兵。
《西京杂记》曰:茂陵人周杨,本琅琊人,善驯野鸡以为媒,用以射雉。每三春之月,茅障自翳,用鲑(古迷切。)矢以射之,日连百数。茂陵轻薄者化之,皆以杂宝错厕翳障,轻骑妖服,追随於道路,以为欢娱。杨死,其子亦善其事。董司马好(贤也。)之,以为上客。
《典论》曰:文帝自叙曰:少好弓马,逐禽辄十里,射常出百步。後犭岁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於邺西猎,终日黄ク鹿九、雉兔二十。後尚书令荀问余曰:“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曰:“执事未睹,凡埒有常径,的有定所,虽矢发辄中,非妙也。若夫驰平原,赴丰草,逐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矢不虚发,此乃妙耳!”
《山海经》曰:轩辕国在穷山之际,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故也。(言敬畏黄帝威灵,故不敢向之射也。)
《论衡》曰:养由基见寝石以为虎,射之,饮羽。案精诚所感,不过入一寸耳。今勇夫卒见寝石,以手推之,能令石有迹乎?
《射经》曰:夫射者,所以观德也。不能则辞之以疾,悬弧之义在焉。故曰和容为上,主皮为次。并之者又何加矣?乃君子之所争也。虽欲勿用,礼其舍诸乎?
王昶《戏论》曰:《礼记》有投壶之宴,《论语》称博弈之贤。兹三戏者,君子末事,不足为也。樗蒲弹棋,既不益人,又国有禁,皆不得为也。吾见坐围棋而死,近事非远。昔晋侯以投壶丧,宋公好博弈亡,岂不哀哉!诸戏中,惟有射者,男子之事,在於六艺。若欲戏,惟得射而已,其馀不得为也。
曹植《乐府歌》曰:控弦破左的,发矢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又曰: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驱驰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挟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馀巧未尽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御
《书》曰:若朽索之御六马。
《礼》曰: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於马前。(监驾,且为马行。)已驾,仆展令。(展令具视。)效驾,(白已驾矣。)奋衣由右上,取贰绥,(奋,振去尘也。贰,副也。)跪乘,(未敢立,敬也。)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调成之也。)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车上仆所主也。)左右攘辟。(谓群臣陪位侍驾者也。攘,却也。或音攘古让字也。)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车右,勇力之士,备制非常者,君行则陪乘,君式则下步行也。)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等,则抚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抚,小止之谦也。自下拘之,由仆手下取之也。仆与已同爵,则不受。)
又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悬奔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坠,左车授绥。公曰:“未之卜也。”悬奔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
《周礼》曰:教国子以五驭。(一曰鸣和銮,二曰逐水曲,三曰过君表,四曰舞交衢,五曰逐禽忄)。
《论语》曰:子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大戴礼》曰: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
《家语》曰:闵子骞为费宰,问政於孔子。孔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