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03 页/共 737 页

《庄子》曰:宋桓侯行,未出城门,其前驱呼避,至於家,家人止之,以为狂也。(呼避,使人避道也。家人谓狂,周鼬不听,此乃言闻其所未闻,则以为狂也。) 《世说》曰:诸葛在西朝,少有清誉,尤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氏。後为继母族党所谗,论之为狂,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俦诣槛与别,问王曰:“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曰:“逆则宜煞,狂则何所徙?” 缪袭撰《仲长统沧茉表》称统曰:统性ㄈ傥讣涸,不拘小节。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语默无常,时人或谓之狂。 癫 《说文》曰:癫,病也。 《庄子》曰:流脉并作则为惊怖,阳气独上则为癫病。 《风俗通》曰:俗说卧枕户砌,鬼陷其头,令人病癫。 《语林》曰:王右军少重患,一二年辄发动。后答许掾诗忽复梦中得二十字云:“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獭,历落松竹林。”既醒,左右诵之。读竟,乃叹曰:“癫何预盛德事耶?” 《图墓书》曰:一冈三头,相连无有头尾,狂癫绝世。 《黄帝素问》曰:人生而病癫疾者,安得知之?歧伯曰:“创墅胎病,此得在腹时,母大惊。气上下精气并,故令子发癫病。 《范汪秘方》曰:邪入幼婶,转则为癫。长安李府君女得癫病,募治愈者,赏百万。朝那县卒自言能,不敢求钱,但愿为门下卒。服药即愈。 祖台之《议钱耿煞妻事》曰:寻建康狱竟囚钱耿,癫疾发作,殴煞妻了,无他变故。荒病之人,不蒙哀矜之施,无知之礼,加以大辟之刑,惧非古原心定罪之义。 痴 《左传》曰:晋周子有兄不惠,不能辩寂麦。(盖所谓白痴也。) 《后汉书》曰:光武见刘盆子曰:“宗室无虽者。”(蚩,痴也。) 《魏志》曰:许褚以勇力,常从太祖征伐,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谓之痴虎。 《魏略》曰:寒贫丈本姓石,字德林。初客三辅,关中乱,南入汉中。后还长安,遂痴愚,不复识人,食不求味,冬夏常衣弊布连结衣。人问其姓名,口不肯言,故号之曰寒贫也。或往存恤之,辄跪拜,人复谓其不痴。 《晋书》:王述字怀祖,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始辟为中军参军。既见,无他言,惟问以江东米价,述但张目不答。导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 《南史》曰:沈昭略字茂隆,性狂隽,不事公卿,使酒任气,无所推下。尝醉,晚日负杖携家宾子弟至娄湖苑,逢王景文子约,张目视之曰:“汝是王约耶?何乃肥而痴?”约曰:“汝沈昭略耶?何乃瘦而狂?”昭略抚掌大笑曰:“瘦己胜肥,狂又胜痴,奈何王约,奈汝痴何?” 《魏志》曰:明悼毛皇后父嘉,本典虞车工,卒暴富贵。帝令朝臣会其家饮宴,其容止举动甚痴,语辄自谓侯身,时人以为笑。 《晋书》曰: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尤善丹青。尝以画一厨,糊题其前,寄桓玄,皆深所珍者。玄乃发其厨,後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以自蔽,玄就溺焉。恺之尝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而论之,正得其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痴绝,画绝。 《後魏书》曰:太祖谓尚书崔玄伯曰:“蠕蠕(而蠢反。)之民,昔来号为顽嚣,每来抄掠,驾孛牛奔道,驱犍牛随之,孛牛伏不能前。异部人教其以犍牛易之者。”蠕蠕曰:“其母尚不能行,而况其子?”终於不易,遂为敌所虏。 《隋书》曰: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体貌容伟,美须髯。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母谓所亲曰:“此儿不痴也。”及长,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 《唐书》曰:窦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又曰:杂端御史最为雄剧,食坐之南,设一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其榻,亦谓之痴床。言处其上者,皆骄傲自得,使人如痴,故谓之痴床。 又曰:李益与李贺齐名,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谈,时谓妒痴。 《风俗通》曰: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今乃夜籴,明其痴不足。 《郭子》曰:王长史求东阳,(王蒙字仲祖。)抚军不肯用。(晋太宗简文皇帝先为抚军大将军。)王後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於此。”乃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贞痴也。”(会稽王,简文先封。) 《世说》曰:任育字长年,少时甚有令名,自过江便失志。下饮,人问云:“此为茶为茗?”觉有怪色,乃自中名云:“向饮为热为冷。”尝行从棺底下流度,涕而悲。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 应璩《新论》曰:汉末桓帝时,郎有马子侯,自谓识音律。请客鸣笙竽,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左右伪称善,亦复自摇头。(马子侯为人颇痴,自谓晓音律,贵门乐人更往嗤诮,子知不知名陌上桑,反言凤将雏,摇头欣喜,赐左右钱帛,无复惭也。) 虞翻书曰: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虽虾不生鲤子,此子似人欲为求妇,不知所向,君为访之,勿怪老痴誉此儿也。 痫 《说文》曰:痫,病也。 《续晋阳秋》曰:大司马府军人朱兴妻周息男道扶,年三岁,先得痫病,因其病发,掘地生埋之,为道扶姑双女所告,正周弃市刑。徐羡之议曰:“自然之爱,虎狼犹仁。周之凶忍,宜加显戮。臣以为法律之外,故当弘通物之理,愚谓可特原母命,投之遐裔。”从之。 卷七百四十 疾病部三 聋 《说文》曰:聋,无闻也。从耳从龙,秦晋谓之。(音宰) 又曰:益梁之州谓聋曰。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 又曰:生而聋谓之耸。 《释名》曰: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察也。 《左传□僖中》曰: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汉书》曰:黄霸为颍川太守,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无失贤者。” 《东观汉记》曰:尹敏迁长陵令。永平五年,诏书捕男子周虑,虑素有名字,与敏善,过候敏,敏坐系免官,出乃叹曰:“聋之徒,贞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祸也。”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聋。 《庄子》曰: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 《淮南子》曰:土地各以类生,水气多,风气多聋。 《说苑》曰:仲尼曰:“非其地而树之,不生。非其人而语之,不听。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若聚聋而鼓之。” 《抱朴子》曰:豹狐之裘不为负薪施,九成六变不为聋夫设。 《谈薮》曰:後魏中书侍郎斐敬宪字伯茂。敬宪新构山亭,与宾客集,谓邢子才曰:“山池始就,愿为一名。”子才曰:“海中有蓬莱山,仙人之所居。掖墅蓬莱。”斐,聋也。敬宪患耳,故以戏之。宪初不晤,於後觉,忻然谓子才曰:“长忌及户高则无宪,公但大语,聋亦何嫌!” 盲 《广雅》曰:朦、瞍、瞽、盲也。 《方言》曰:半盲为侯。(呼钩反。) 《说文》曰:盲,目无眸也。眇,一目小也。眺,目不正也。瞎,目病也。睐,童子不正也。眄,目偏合也。青,目病生医(音缢)也。瞍,无目也。 《周易□履卦》曰:六三,眇能视,跛能履。《象》曰,眇能视,不足以与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毛诗□臣工□有瞽》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礼记□檀弓上》曰: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明,目精也。)曾子吊之,曰:“吾闻之,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间,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而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 又《仲尼燕居》曰: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韩诗外传》曰:海之上有勇士,曰邱,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其仆曰:“饮马此丈必死。”言:“饮之。”其仆以其言饮之,马果死。邱拔剑而入,三日三夜,煞二蛟一龙而去。雷神随而击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汉书》曰: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业与同姓字,俱以才能称。京师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之,为小冠,高广二寸。由是京师谓钦为小冠杜子夏,业为大冠杜子夏。 《东观汉记》曰:杜笃仕郡文学掾,以目疾,二十馀年不窥京师。 《魏略》曰:夏侯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时夏侯渊与具为军师,军中号为盲夏侯,恶之,每照镜恚怒,辄扑镜着地。 《魏略》曰:太祖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以问五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太祖从之。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当与女,何况但眇乎!” 沈约《宋书》曰:景王婴孩时有目疾,宣王令华他治之。出眼,割去疾,而内之以药。 《梁书》曰:鄱阳王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後於都不豫,恢未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及觉,忧惶废寝食。俄而信至,太妃己瘳。後有目疾,久废视瞻。有道人惠龙,得疗眼术,恢请之。及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惠龙下针,豁然开目,咸谓精诚所致也。 又曰:江纟不,(甫鸠反。)字含洁,幼有孝性。年十三,父患眼,纟不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夜梦一僧云:“患眼者,饮惠眼水必差。”及觉说之,莫能解者。纟不弟三叔禄与草堂寺智者法师善,往访之,智者曰:“《无量寿经》云:惠眼见贞。”乃因智者答,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乞赐嘉名。敕答云:“纯臣孝子往往感应。晋时颜含遂见冥中送药,近见智者以卿弟二息云饮惠眼水。惠眼则第五眼之一号,可以惠眼为名。”及就创造泄,故井水清冽,异於恒泉。依梦中取水洗眼及煮药,稍觉有瘳,因此遂差。时人谓之孝感。 又曰:元帝字世诚,武帝弟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既而彩女石氏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裙,梁武帝意感幸之,乃生元帝。赐彩女姓曰阮,进为修容。修容常失珠,谓是左右所盗,乃炙鱼目,不知其珠。孝元吞之,信宿之间,珠遂便出,一目致眇。鱼之报焉。 《南史》曰:梁湘东王於江东泛舟,顾而言曰:“今可称有乐。”功曹刘源曰:ˉ子降兮北渚。”王作色曰:“当道目眇眇兮愁予耶?”坐者股栗,酒遂不酣。又劭陵王赋诗戏之曰:“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贞有全功。” 《後魏书》曰:祖班以罪徙於光州。别驾张奉礼希大臣意上言:班虽为流囚,常与刺史对坐。敕报曰:牢掌奉礼。曰牢者,地牢也。乃为深坑置诸内,夜中以芜菁子烛熏眼,因此失明。 《异苑》曰:丹阳多宝寺,元嘉中,画佛堂作金刚,寺主奴婢恶戏,以刀刮其目眼。辄见一人甚壮,五彩衣,持小刀挑目精,数夜眼烂,於今永盲。 《后赵书》曰:戎阳,一目瞽。刘曜寇洛水,复降曜,曜败,生擒起前石。使人骂曰:“瞎狗何降?”贼复持瞎来,阳曰:“臣不降即死,死则大王那得复见瞎狗?”前石笑曰:“瞎狗不足污刀。”活之。 《文子》曰:师旷瞽而为太师。 《列子》曰: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子又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居一年,其子又盲。其后楚攻宋,围城,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皆乘城,战死者太半。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盲疾俱复。 《庄子》曰:连叔谓肩吾子曰:“夫瞽者,不知文章之观。” 又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盲者不能自见。 又曰:许由曰:“夫眇者,尾与乎眉目颜色之好。” 《尹文子》曰:瞽者无目,而耳不可以祭察视也,精於听也。 又曰:聋者不歌,尾自乐;盲者不观,尾接物。 《韩子》曰:寐则盲者不知觉,而使之视,则穷矣。 《淮南子》曰:今夫盲者行於道,遇君子则易道,遇小人则陷於沟壑。 桓谭《新论》曰:余为典乐大夫,得乐家记。言文帝时,得魏文侯时乐人窦公,年百八十岁,两蔫嘣盲。帝问其何服食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教为乐鼓琴,不导引,不知寿得若何?余以为窦公少盲,专一内视故。” 《抱朴子》曰:魏武收左慈,慈走入市。吏传言慈一目眇,葛巾单衣,於是一市皆然也。 又曰:董君异以玉醴与盲人,服之而愈。 《世说》曰:顾恺画殷荆州形,殷不许。顾曰:“明府正当嫌眼耳。明点童子,飞白拂上,若轻□之蔽月。” 又曰: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作危言。桓公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云:“百岁老公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小儿。”殷有一参军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故也。 《法显记》曰:祗洹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本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佛为说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着地头面作礼。杖遂生长大,世重之,无敢伐者,遂以得眼为名。 《楚辞□九章》曰:离娄微睇,瞽以为无明。 蔡邕《瞽师赋》曰:夫何朦昧坐瞽兮,心穷忽以郁伊。目冥而无睹兮,羌永烦以悲愁。 哑 《释名》曰:云,也,然无声也。 《汉书》曰:韩延寿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自刻责,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及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死,因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涕泣,遣吏医治。 又曰: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捃鼹,饮药。 《吴书》曰:程普煞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百馀日卒。 《文子》曰:皋陶而为士师。 《淮南子》曰:者使守圉,不可使通语。 又曰:夫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满菩蔻,惊怖为狂。 又曰:水气多。 《黄帝素问》曰:者何病?歧伯曰:“胞之络脉。何以言之?胞络系於肾,少阴脉实,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续搜神记》曰:沛国一士人,姓周,生三儿,向应可语便哑,皆七八岁。有一人经门过来,乞问主人此是何声,云:“是仆儿,频生三子,皆哑不能语。”客曰:“君冥罪还内省,我於外待君。”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便入内思,良久而出,谓客曰:“昔为小儿时,当床氏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食哺子,子辄出头作声授之,积日如此。时屋下攀得及巢,以指内巢中,燕子亦出口承之,乃取三蒺梨,各与其子吞之,既死。其母寻还,不复见其子,出户徘徊,悲鸣而去。有此事,今甚悔之。”客曰:“是矣。”便闻其三儿,言语周正。 《异苑》曰:高惠清隆安中为太傅主簿,忽昼日有群鼠更相衔尾,自屋梁相连至地。清靴γ疾,数日而亡。 《灵验记》曰:王导,河内人也。兄弟三人并得时疾。其宅有鹊巢,旦夕翔鸣,闻甚喧噪,俱恶之,念云:“差当治此鸟。”既差,果张取鹊,断舌而煞之。兄弟悉得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