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06 页/共 737 页

瘃 《说文》曰:瘃,中寒肿。 《汉书》曰:赵充国讨先零,帝诏充国曰:“欲至冬击虏,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岂有利哉?”(皲,坼裂也。瘃,寒疮也。) 疥 《说文》曰:疥,瘙也。 《周礼□天官□疾医》曰:夏时有痒疥病。 《礼记□月令》曰: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疠。 《左传□昭五》曰:齐侯疥,遂┲,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宰缮。 《国语□吴语》曰: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子胥谏曰:“越之在吴也,犹人之有心腹之疾也。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事。夫齐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湖而与我争此地哉?” 《山海经》曰:石脆之山,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花黑实,食之己疥。 宋玉《登徒子赋》曰:登徒子之妻,既疥且痔,登徒悦之,使有五子。 又曰:竹山有草,名曰黄藿,状如樗,叶如麻,白华赤实,浴之己疥。 恶疾 《韩诗外传》曰:《苡》,伤夫有恶疾也。彩彩苡,薄言捋之。(苡,泽泻也。苡,良恶之菜,犹捋之不己,君子虽有恶疾,我犹不能去离也。) 《论语□雍也》曰: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包曰: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後魏书》曰:李庶生而天阉,崔谌调之曰:“教弟种鬓,以锥遍刺作孔,插以马尾。”庶曰:“先以此方回施贵族艺眉,有效,然後树鬓。”世传谌门有恶疾,以呼沱为墓田,故庶言及之。 《列女传》曰:蔡夫之妻者,宋人之女也。既嫁於蔡夫,有恶疾。其母将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将何去之?”终不听其母,而作《苡》之诗。 疫疠 《说文》曰:疫,皆民之疾也。 《释名》曰:疫,役也,言有鬼行疾也。 《礼记□月令》曰:孟夏行秋令,则民多大疫。 《续汉书》曰:元初中,会稽大疫,使光禄大夫将医巡行。 《魏书》曰:文帝在东宫,氛疠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言:“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魏志》曰:司马朗迁兖州刺史,征吴,到居巢,军中有疫。即躬亲巡视,致药於疾卒焉。 王隐《晋书》曰:郭文举得疫病危困,不肯服药,曰:“命在天,不在药。” 《锺离意别传》曰:黄谠为会稽太守。吴大疾疫,黄君转署意中部督邮,意乃露车不冠,身循行病者,赐与医药,其所临护口十馀人。 《刘根别传》曰:颍川太守到官,民大疫,掾吏死者过半,夫人郎君悉病,府君从根求消除疫气之术。根曰:“寅戌岁泄气在亥。今年太岁在寅,於听事之亥地,穿地深三尺,方与深同,取沙三斛着中,以淳酒三升沃在其上。”府君即从之,病者即愈,疫疾遂绝。 《山海经》曰:复州之山有企踵之鸟,如,一足,彘毛,见则国中大疫。 《三辅决录》曰:井丹举室疫病,梁松自将医药治丹。 盛弘之《荆州记》曰:始安郡有鸟焉,其形似鹊,白尾,名为青鸟。常以三月自苍梧而度,群飞不可胜数,山人见其来,多苦疫气。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曹植《说疫气》曰: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 卷七百四十三 疾病部六 霍乱 《易说》曰:雨,气当至而不至,则多霍乱。 《春秋考异邮》曰:襄公朝于荆,士卒度岁,愁悲失时,泥雨暑湿,多霍乱之病。 《汉书》曰:淮南王上书云:“南越多霍乱之疾。” 《幽明录》曰:某郡张甲者,与司徒蔡谟旧有亲,侨住谟家。数宿行,过期不反。谟昼眠,梦甲云:“暂行,忽暴病,患心腹胀满,不得吐痢,某时死亡。”又云:“我病名乾霍乱,自可治也。但人莫知其药,故令身死。”谟曰:“何以治之?”甲曰:“取蜘蛛,生断去脚,吞之即愈。”谟觉,使人往甲行所,验之,果死。问主人病与时日,皆与梦符。後有乾霍乱者,谟试用,辄差。 疰 《释名》曰:疰,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 《范汪方》曰:凡九十种寒尸疰,此病随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馀脉,走入皮中,或右或左,如人所刺,遂至於死。死尸相注,或至灭门。 疟 《说文》曰:疟,热寒并作也。┲,热疟也,疾二日一发。 《易说》曰:立春气当至、不至则多疾疟;白露当降不降,民多温疟。 《周礼□天官□疾医》曰:秋时有疟寒疾。 《礼记□月令》曰: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 《左传□昭二十年传》曰:齐侯疥,遂┲,(┲,疟疾也。)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多在齐也。)梁丘据与裔款言於公曰:“吾事鬼神,丰於先君,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盍诛於祝固、史へ以辞宾?”(欲煞へ固,以谢问疾之宾。)公悦,告晏子,晏子谏之,乃止。 《东观汉记》曰:邓训迁护乌桓校尉。吏士尝人病疟,转易至数十人。训身主汤药,咸得平愈。 又曰:茎Δ从上至怀,病疟,在上前疟病。上曰:“闻壮士不疟,汉大将军反疟病耶?”使小黄门扶起,赐药医,归洛阳,病遂加。 《抱朴子》曰:猕猴之鬼,令人疾疟。 《山海经》曰:阳华山多若华,华实如,味酸甘,食之己疟。 《玄晏春秋》曰:夏四月,予疟于河南,归于新安,不瘳。 《世说》曰:中朝有小儿,其父患疟,行乞药。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 《列异传》曰:阳蕤字圣卿,逃疟神祠,有人呼言“杜卸,杜卸。”圣卿应曰:“诺!”起至户口,人曰:“取此书去。”得素书一卷,皆谴劾百神法,乃差。 《录异传》曰:嘉兴令吴士季疟,经武昌庙,遣人辞谢,乞断疟鬼。去庙二十里卧,梦见塘上一人乘马追呼,行太急,速至季舡,下马与吏共入舡後,缚取一小儿去。梦觉,疟即断。 又曰:弘父患疟经年。後独至田舍,疟发,有数小儿持公首脚。公见,因阳瞑。忽起,捉得一儿,化成黄,馀者皆走。仍缚以还家,悬着窗上,明、当煞食之。比晓,失,疟遂断。于时有疟者,但呼“弘公”,便断。 《甄异传》曰:吾兴张安病正发,觉有物在被上,病便更甚。安自力举被捉之,物化成鸟如鸺留,疟登时愈。 盛弘之《荆州记》曰:始兴含淮县有翁水下流,有圣鼓横在川侧,上下船人刺篙有撞之者,皆得疟病。 消渴 《後汉书》曰:司马相如有消渴病。 《後汉书》曰:李通素有消渴疾,(消,消中之疾也。《周礼》云:春有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帝令以公位归弟养病。 《魏略》曰:卞兰得消渴疾,时明帝信咒水,使人持水赐兰。兰曰:“治病当以方药,何信於此?”遂不肯饮,以至於卒。时人见兰好直言,谓帝面折之而兰自煞,其实非也。 《晋书》曰:斐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当见将养,不违其志,不听。及疾,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楷回眸瞩之曰:“竟未见识。”衍深叹其神隽。 《南史》:何点少时尝患渴,逾岁不愈。後在吴中石佛寺建讲所,昼寝,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而差。 《唐书》邓玄挺综钭堋,无藻鉴之明,又患消渴,人因号为邓渴。 王子年《拾遗录》曰:晋武为抚军时,羌人姚馥字世芬,姚襄即其祖也,好啜嚼浊糟,言渴於醇酒。群辈常狎之,呼为渴羌。为朝歌邑长,馥辞之。帝曰:“朝歌,纣之故乡,地有酒池。故使老羌不复呼饮。” 《交州记》曰:浮石,体虚而轻,煮饮止渴。 《淮南子》曰:嫁女於疾消渴者,夫死後,则难可复处。(以为故妨之,后人不娶。) 蹶逆 《韩诗外传》曰:扁鹊过虢,虢侯世子暴病死,乃追宫门曰:“世子病,所谓尸蹶者也。” 《吕氏春秋》曰:室大多阴则蹶。 咳嗽 《释名》曰:咳,刻也,气奔至,出入不平调,若克物也。嗽,促也,用力急促也。 《易说》曰:立秋,气未当至而至,则少阳脉盛,人病咳。 《周书》曰:立秋之日,白露不降,民多病咳。 《礼记□月令》曰:季夏行春令,则国多风咳。 《春秋繁露》曰:人君好战,贪城邑,则民多病咳嗽。 《抱朴子》曰:龟鳖鼋鼍之鬼,令人病咳。 刘弘教曰:吾昨四鼓中起,闻西城上兵咳声甚深,即呼省之。年过六十,羸病无襦,而督将差以持时,持时,备不虞耳。此既无所防捍,又老病羸冻,不隐恤,必致死亡,督将岂可乃尔耶? 呕吐 《左传□哀下》曰: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袜而登席,(古者见君解袜。)公怒,辞曰:“臣有疾,异於人,(足有疮疾。)若见之,君将之。”(,呕吐也。) 《汉书》曰:西域有大小头痛坂,令人呕吐。 谢承《後汉书》曰:吴郡妫皓字元起,其母至婚家醉,呕吐。恐食得毒,伏地尝吐,仰曰:“吐寒耳,非毒也。” 邓粲《晋记》曰:阮籍母死,与人棋如故。既而饮酒三升,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晋中兴书》曰:王允之年在总角,为从伯敦所知。尝夜饮,允之辞醉,眠在别床。敦与钱凤谋逆,允之悉闻其语,便於眠处大吐。以为大醉,不复疑。 沈约《宋书》曰:萧惠开除府加给事,性素刚,益不得志,发病呕血,有物如肝肺者甚多。 《孟宗别传》曰:孟宗为光禄勋,尝大会,公先少饮酒。偶有强者,饮一杯便吐。时令峻急,凡有醉吐者,皆传诏司察。公吐麦饭,察者以闻。上乃叹息,诏问食麦饭意。宗答曰:“臣家足有米奋鼹,直愚性所安。”其德纯素如此。 《列子》曰: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也而饿於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飧而之,爰旌目三而後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食也。”两手据地而呕不出,客客而死。 水疾 《东观汉记》曰:东平王苍到国後,病水气喘逆。上遣太医丞相视之,小黄门侍疾,置驿马传起居,以千里为程。 《晏子春秋》曰:景公水病,梦与二日斗,不胜,召占梦问之。晏子谓占梦曰:“公所病者,阴也。日,阳也。一阴不胜两阳,公病将己。”占梦以其言对。三日,公病大愈,赐占梦。占梦曰:“晏子教臣也。”公召晏子,赐之。晏子曰:“占梦以臣言对,故有益也;若使臣言,则不信也” 肿 《释名》曰:肿,锺也,寒热气所锺聚也。 《春秋潜潭巴》曰:枉矢黑,军士不勇疾流肿。(宋均注云:矢当杨光明,今黑,有死丧之气,则肿死。) 《春秋繁露》曰:人君简宗庙,逆天时,民病流肿。 《尸子》曰:有医者,秦之良医。张子之背肿,谓之曰:“背非吾背也,任子制焉。夫身与国亦犹此也,必有委制,然後治之。” 《齐谐记》曰:范光禄得病,腹脚并肿,不饮食。忽有一人,清朝不自通,遥进入光禄斋中,就光禄边坐。光禄云:“先不识君,君那得来而不自通?”此人答曰:“佛使我来治君病。”发衣见之,因捉其脚,以甘刀针肿上。倏忽之间,顿针而脚及膀胱百馀下,然不觉痛。复欲针腹,其儿黄门不听语竟,便去。後针孔中黄浓汁当出二三升许,至明晓,脚都差,针亦无孔。范甚喜。 疝 《释名》曰:心痛曰疝。疝,诜也。气诜诜然而上也。 《後汉书》太医皮循从猎上林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邓训直事,闻循声,起往问,曰:“冀得火以熨背。”训至太官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复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