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05 页/共 737 页

咽痛并噎 《易说》曰:大寒气当至而不至,则多咽痛。 《汉书》曰:昌邑王被徵至长安,左右令哭。王曰:“吾嗌痛。”不肯哭。 《魏志》曰:有人病咽塞,嗜食而不下。华他令取饼家蒜齑,顿饮三升,即吐一蛇,便差。(事具《医门》。) 《山海经》曰:单张之山有鸟曰鸦,食之己嗌。(郭曰:嗌,咽也。) 《战国策》曰:噎而後穿井,何及於急? 《续汉书□礼仪志》曰:三老、五更,仲秋之月赐以玉杖,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也。 《晏子》曰:夫愚人多悔,不肖者自贤,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无及。 《淮南子》曰:有以噎死者而禁天下之食,有以车为败者而禁天下之乘,不亦悖哉! 《广五行记》曰:永徽中,绛州有一僧病噎,都不下食。如此数,年临,终命其子弟云:“吾气绝之後,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欲知其根本。”言终而卒。子弟依其言,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悉是肉鳞,弟子致钵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致钵中,虽不见食,须臾,悉化成水。又以诸毒药内之,皆随销化。时夏中,蓝熟寺众於水次作淀。有一僧住,因以少淀致钵中,此虫怖惧,绕钵驰走,须臾,化成水。世传以淀水疗噎。 烦懑 《方言》曰:朝鲜洌水之间,烦懑谓之漠漫。 《魏志》,陈登得胸中烦懑,华他谓诊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肉疽。”即为作汤治之,吐三升许,虫赤头而动,半犹是。(事具《医门》。) 劳悸 《汉书》曰: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後病喘悸浸剧,遂死。 《宋书》曰:文帝有虚劳疾,意有所想,便觉心中痛{列口}。 沈约《宋书》曰:何尚患劳疾积年,饮妇人乳乃差。 《世说》曰: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云是牛斗。孝武不知殷父,问:“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涕而起。 又曰:卫徒豫章下都,人先闻其姿容,观者如堵墙。先有疾,不堪劳,遂病发,死。时人谓之“看煞卫。” 张奂《与孟季御书》曰:素苦悸逆,顷者益甚。百病所归,月衰日损。 眩 《释名》曰:眩,悬也,目视动乱,如悬物摇摇然不定也。 《东观汉记》曰:光武避正殿读图谶,坐庑下,浅露中风,吐眩弥甚。有曰:“大司马亦病如此,自强从公而便疾愈。”於是车驾行数里,病差。 又曰:建武五年,上风眩发甚。以阴兴为侍中,授诏□台庙室。 《典略》曰: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风眩,是日发,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 王隐《晋书》曰:庾衮字叔α,入林虑山,中途而眩发,倚岩而坐,柱杖将起,跌坠崖而死。 《华他别传》曰:他见严昕,语之曰:“君有急风见於面,勿多饮酒。”坐宠归,昕於道中卒得头眩,坠车与,着车上,归家一宿死。他便解衣倒悬,令头去地一二寸,濡巾拭体,令周匝。候视诸脉,尽出五色。他令弟子数人以铍刀决脉,五色尽视,赤血出。乃以膏摩之,覆被汗出,饮以亭历大血散,立愈。 《异苑》曰:上虞孙家奴多伎,治人头风流血滂沱,嘘之便断。  京房《易飞侯》曰:有□大如车盖十馀,此阳渗之气,必暑,有死也。 《淮南子》曰:文王葬死骸而九夷顺,武王荫人於树下而天下怀,越王决狱不当、援刀自割而战士毕死,感於恩也。 《抱朴子》曰:指冰室不能起死之热,望炎冶不能止噤冻之寒。 卷七百四十二 疾病部五 疮 《周礼□天官下》曰: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祝当如注,读如注病之注。) 《礼记□曲礼上》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谢承《後汉书》曰:妫皓母炙疮发脓,皓祝而愈之。 《魏书》曰:孙观迁青州刺史,从征孙权於濡须口。为流矢所中,穿左足,力战不顾。太祖劳之曰:“将军被疮深重而猛气益奋。”及疮甚,遂卒。 《吴历》曰:孙策为许贡客所伤,既被疮,策引镜自照,曰:“面目如,此当可复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呼,疮皆分裂,其夜卒。 《江表传》曰:周泰为濡须督。诸将以泰本出於微贱,咸轻傲之。孙权乃入泰营,於都巷中侦常,大请官僚,使泰脱衣帻,见其疮痍匝体,指疮而问曰:“何地战伤?”泰具对,权把其臂流涕。 沈约《宋书》曰:刘邕所啖食每异於人,性嗜疮痂,以为味似鳆鱼。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炙疮,疮痂落床氏,邕因取食之。灵休疮痂未落者,悉褫以饴邕。灵休与何勖书曰:“刘邕向顾见啖举体流血。南康国吏二百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互举鞭取疮,常以给膳。” 又曰:张收尝为犭制犬所伤,医云:“宜食虾蟆脍。”收甚难之。医含笑先尝,收因此乃食,疮亦即愈。 《北史》曰:长孙子彦末年石发,举体生疮,虽亲戚兄弟以为恶疾如此,难以自明。世无良医,吾其死矣。尝闻:恶疾,蝮蛇螫之不痛,试为求之,当令兄弟知我。乃於南山得蛇,以股触之,痛楚号叫,俄而肿死。 《抱朴子》曰:治金疮,以气吹之,血即断,痛立止。 《论衡》曰:儒书言,燕太子丹使客荆轲刺秦王,不得,诛死。後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王,王知燕之客,乃胶其眼,使之击筑。渐离置铅於筑中,以为重而击秦王。秦王病疮,三月而死。夫言高渐离以筑击秦王,实也;言中秦王,病疮三月而死,虚也。 嵇康《高士传》曰:孔休元尝被人斫之。至见王莽,以其面有疮瘢,乃碎其玉剑与治之。 《华他别传》曰:琅琊有女子,右股上有疮,痒而不痛,愈己复发。他曰:“当得稻糠色犬系马顿走,出五十里,断头向痒。”乃从之。须臾,有蛇在皮中动,以铁横贯,引出,长三尺许。七日便愈。 《异苑》曰:陈郡谢石少患面疮,诸治莫愈。乃自匿远山,卧於岩下,中宵有物舐其疮,随舐除,而舐处悉白,故世呼为“谢白面。” 又曰:有田父耕植,见伤一蛇,有一蛇衔草着疮上,而伤者差。田父收其馀叶,治疮皆验。 又曰:晋时长山赵宣母任身如常,而髀上痒,搔之成疮,二儿从疮中出,母子平安。 《幽明录》曰:汉武帝在甘泉宫,有玉女降,与帝围棋。女风姿端正,帝乃欲通之。女因唾帝面,遂成疮。帝避跪谢,神女为出温水洗之。(事具《温泉部》。) 《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好发冢。後发栾书冢。是夕王梦一丈夫,鬓眉尽白,以杖扣王左脚。王觉,左脚肿痛,因生疮,至死不差。 《三辅故事》曰:卫太子岳鼻,武帝疾,避暑甘泉宫。江充谓太子曰:“陛下恶太子鼻,当持纸蔽其鼻。”及入,充言曰:“太子不欲闻陛下脓臭,蔽鼻而入。”帝大怒。 痱 《说文》曰:痱,风病也。 《汉书》曰:灌婴矫先帝诏,当弃市。婴阳病痱,不食欲死。或闻上无煞意,婴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飞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弃市。 《东观汉记》曰:明帝行幸诸国,敕执金吾冯鲂将缇骑宿玄武门复道上。诏曰:“复道多风寒,左右老人且病痱,多取帷帐,东西完塞窗,皆令致密。” 螫毒 《魏志》曰: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吟无赖。华他令温汤渍手,数易汤,常令暖,其旦即愈。 《搜神记》曰:阮伤於虺,嗅其疮而双虺出鼻中。 《孔丛子》曰:宰我使齐,反见夫子曰:“梁丘据遇毒,茸墚而瘳。齐会大夫众宾贺焉,大夫并复献攻毒之方。”弟子谓曰:“梁丘子瘳矣。方安所施?”夫子曰:“三折肱而知为良医。治梁丘遇虺害而获瘳,假有与之同疾者,必问所以己之方,众人为见,故各言其方也。” 《抱朴子》曰:蝮蛇中人,不晓方术者但以刀割肉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 嵇含《遇虿客赋》曰:元康二年七月七日中夜,遇虿客,有戏余者。曰:“谚云‘过满百,为虿所螫’斯言信哉!” 蛊 《周礼□秋官》曰:庶氏掌除毒蛊,以嘉草攻之。 《左传》曰:宣二,晋里克有蛊疾。 沈约《宋书》曰: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饮酒,还,因得病,吐蛊虫十枚。临死,语妻张曰:“死後刳腹中病。”张手破之,藏悉糜碎。 《搜神记》曰:蛊有怪物若鬼,其妖形变化,杂类殊种,或为狗豕,或为虫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状。常行之於百姓,所中皆死。 《续搜神记》曰:爰游道人,清苦沙门也。剡县有一家事蛊,人啖其食饮,无不吐血死。游诣之,主人下食,游便咒焉,一双蜈蚣长丈馀,於盘中走出。饱食归,安然无他。 《灵鬼志》曰:荥阳郡有一家姓廖,其家累世为蛊,以致富,子女丰悦。後取新妇,不以此语之。家人悉行,妇独守家,见屋中一大缸,试发,见一大蛇,便作沸汤,悉灌煞之。家人还,妇具说焉,举家惊惋。无几,其家疾病,死亡略尽。 痈疽 《广雅》曰:痤、疽,痈也。 《说文》曰:痈,肿也。痤,小肿也。 《释名》曰:痈,壅也。气壅不通,结,里而溃也。 《左传□襄十九年传》曰:晋荀偃瘅疽,(瘅疽,恶疮。)生疡於头。济河,及着雍,病,目出。 《史记》曰:卒有病痈者,吴起为吮之。卒母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父遂战死。今又吮此子,妾不知其所死矣。” 《汉书》曰:项羽疑范增夺其权,增怒曰:“天下且定,而王自为之,愿赐骸骨。”羽许之。亚父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又曰:仆射郑崇数以职事见责,发颈痈而死。 又曰:文帝病痈,邓通常为上吮之。上问曰:“天下谁最爱我?”通曰:“莫若太子。”太子入,上使吮痈,太子色难。闻通吮之,惭,遂恨通。 《东观汉记》曰:樊事後母至孝。母常病痈,樊至吮嗽。 《典略》曰:赵戬病疽疾,年六十馀。闻魏王薨,哭泣哀过,疮发而卒。 王隐《晋书》曰:徐苗字叔胄,弟亡临殡,口中痈大溃,脓溢,苗含去之。 《宋书》曰:刘与何晏俱发背痈。疾己笃,闻偃亡,欢甚,叫呼,于是亦卒。 《南史》曰:徐词伯春月出戏,闻草屋中有呻吟声。词伯曰:“此病甚重,更一日不疗必死。”乃往视,见一老姥,称体痛而处处有黑无数。词伯还,煮斗馀汤送,令服之。讫,痛热愈甚,跳投床者无数。须臾,所处皆披出,长寸许。乃以膏涂诸疮口,三日而复,云:“创墅钉疽也。” 又曰:薛宗伯善徙痈疽。公孙泰患发背,伯宗为菩掴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日而痈消,树鄙使起一瘤,如拳大。稍稍长二十馀日,瘤大脓烂,出黄赤汁升馀,树为之瘘损。 《唐书》曰:李洧,正己从父兄。正己死,洧以徐州归顺,封潮阳郡王。无何,背发疽。稍平,乃大具糜饼,饭僧於市,洧乘平肩与自临其场。市人欢呼,洧惊,疽会於背而卒。 《孝子传》曰:魏达父苦疽Φ,达吮喇而愈。 《山海经》曰:带山有鸟,状如马,五彩,名奇余,食之不疽。 又曰:半石之山,合水出焉,多鲞鱼,苍文赤尾,食之不痈。谯明之山,谯水注焉,多何罗鱼,一首十身,食之己痈。 辛氏《三秦记》曰:大鱼如羊,在长池中,世人食之生痈疮。 《论衡》曰:《儒书》云:齐桓公负妇人朝诸侯,管仲告诸侯曰:“吾君有疽疮,不得妇人,疮恶不愈。”诸侯信管仲,故无叛者。 瘘 《说文》曰:瘘,颈肿也。 《山海经》曰:脱扈之山植猪之草,可以己鼠。(郭璞注曰:鼠瘘也。) 《淮南子》曰:狸头己鼠,鸡头己瘘。 《洞林》曰:柳祖休妇病鼠瘘,积年不差。及困,令儿就吾卦之。语之曰:“当得贱师姓石者治之。”(事具《鼠部》。) 癣 《说文》曰:癣,乾疮也。 《山海经》曰:渠猪之山多豪鱼,赤喙赤尾,食之可己白癣。 又曰:橐山,橐水出焉。修郡之鱼,其音如鸱,食之己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