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84 页/共 737 页
《唐书》曰:田承嗣方跋扈,亻艮傲无礼。郭子仪尝遣使至魏州,承嗣辄望拜之,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於人,今为公拜。”
卷五百四十三 礼仪部二十二
揖
《周礼□夏官》曰:司士摈:(诏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众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巡趋复位。)
又《秋官》曰: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生。)
又《秋官》曰: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谓王既祀方明,诸侯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于宫。乃诏王升坛,诸侯皆就其旗而立。王揖之者,定其位也。庶姓,无亲者也。土揖,推手小下之也。异姓婚姻举之。)
《礼记□曲礼上》曰:揖人必违其位。(郑玄注曰:礼以变为敬也。)
又《仲尼燕居》曰: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
又《表记》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梁传□昭公》曰:夹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
《左传□襄公》曰:齐庆封围高唐,弗克。(夙沙卫以叛,故围之。)冬十一月,齐侯围之。见卫在城上,号之乃下。(卫下与齐侯语。)问守备焉,以无备告。揖之,乃登。(齐侯以卫告诚,揖而礼之,欲生之也。卫志于战死,故不顺齐侯之揖而还登城。)
又《襄公》曰: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大夫逆于竟者,执其手而与之言。道逆者,自车揖之。逆于门者,颔之而已。(颔,摇其头。言衍骄心易生。)
又《昭十二》曰: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又《哀上》曰:卫侯游于郊,子南仆。(子南,灵公子郢也。仆,御也。)公曰:“余无子,将妾。”不对。他日,又谓之。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图。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三揖,卿大夫士。)
《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又《述而》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对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汉书》曰:沛公至高阳,见郦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聚徒合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史记》曰: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汉书》曰:田为丞相,中二千石皆拜谒,及黯独揖之。
又曰:万章为京兆尹门下督,从尹至殿中。诸侯贵人争欲揖章,莫与尹言者。
《後汉书》曰:崔る上《四巡颂》,肃宗雅爱文章。自见る《颂》後,帝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る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る,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る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る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我?”遂揖入,为上客。
《後汉□袁绍传》曰:董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主上,令愤毒,(毒,恨也。)董侯似可,今当立之。”绍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卓案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跪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汉官典职》曰:尚书丞郎见尚书,执板对揖,称曰“明公”。尚书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
《晋阳秋》曰:晋文帝进号为王,太尉王祥独长揖。王谓祥曰:“今日然後知君见顾之重也。”
《後魏书》曰:宗爱之任势也,威振四海。尝召百司於都坐,王公以下,望庭毕拜。高允独升阶。由此观之,汲长孺可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向之所谓风节者,得不谓此乎?
《宋书□礼志》曰:汉世朝臣见三公,并拜。丞郎见八座,皆持板揖。事在《汉仪》。
《南史》曰:袁宪,陈武帝作相,除司徒户曹。初谒,遂抗礼长揖。中书令王励谓宪曰:“卿何矫众,不拜录公?”宪曰:“於理不应致拜。”卫尉赵知礼曰:“袁生举止详中,故有陈汝之风。”
《白虎通》曰:朝礼奈何?君出居内门之外,天子揖,诸侯持揖,卿大夫膝下至地。天子将揖,三公面揖,卿略揖。大夫士所以不拜何?为其屈尊者。
《说文》曰:揖,让也。一曰:手着胸曰揖。
《风土记》曰:越俗定交有礼,皆于大树下封坛,祭以白犬,咒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车揖。”
《文士传》曰:赵壹郡举计吏,至京辇。是时袁阳为司徒,宿间其名,时延请之。壹入阁,揖而不拜。阳问曰:“尝闻下郡计吏见汉三公不为礼者乎?”壹曰:“昔郦食其,高阳白衣也,而揖高祖。今壹,关西男子,其揖汉三公,不亦可乎?”阳壮其言,接之甚厚。
《列子》曰: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尹文子》曰: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下车而揖之。
袁淮《正论》曰:太祖破吕布,袁涣在军中,陈群父子见上拜,惟袁涣独高揖,不为礼。上严敬之。
钅
挚虞《决略录要注》曰:小会殿就席,皆钅头而後坐。钅,头伏地也。欲起亦先钅头。
贺
《周礼□春官上□宗伯》曰: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郑玄注曰:异姓,王婚姻甥舅也。)
《礼记□玉藻》曰:有庆,非君赐不贺。(郑玄注曰:惟君赐为荣。)
《左传□僖下》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於暌,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後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
又《昭三》曰:叔弓如晋,贺祁也。(贺宫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太叔曰:“若何吊也?其非惟我贺,将天下实贺。”(言诸侯畏晋,非独郑。)
《国语》曰:晋简子问于杜驰兹曰:“东方之士孰为愈?”(杜驰兹,东方人。为晋大夫者,盖吴人也。愈,贤也。)杜驰兹拜曰:“敢贺。”简子曰:“未应吾问,何贺乎?”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其君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馀。今主晋国之政,而问及小人,求乎贤人,吾是以贺。”
《史记》曰: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中。豪杰吏闻令有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令诸吏曰:“不满千钱,坐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往,为谒曰:“贺钱千万。”实不挂一钱。
《汉书》曰: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次以下兵于诸侯,譬犹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太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也。”上曰:“善!”赐金五百斤。
又曰:卢绾与高祖同里。绾亲与高祖亲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与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及家亲相爱也,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後汉书》曰:光武谓冯异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慎重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东观汉记》曰:上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
谢承《後汉书》曰:郑弘为临淮郡,两鹿随车。主簿拜贺曰:“闻三公︶尽作鹿,明府必为宰相。”弘果为太尉。
《汉杂事》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君道衰,故不贺。
《魏志》曰:王粲为丞相掾,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司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
《吴志》曰:顾雍迎母于吴。既至,孙策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後太子又往庆焉。
王隐《晋书》曰:泰始五年,龙见武库井中,车驾亲幸,有喜色。内外议,咸云:“当贺。”刘毅独表:“旧典无贺龙之礼。”诏报:政德未修,庆贺之事,宜详依典义。
《晋中兴书》曰:武帝时,甘露降,公卿奏贺。诏曰:“三代盛隆,犹自戒勿休。况自顷悬象告变,盗贼充斥,百僚司牧,不能存职匪解。使道有寄,虽麟凤至,庆有馀矣。此道未弘,虽四灵在郊,吾犹惧然,何甘露之足贺?其停之。”
《晋书□礼志》曰:永和二年,纳后,议贺不。王彪之议曰:“婚礼不乐不贺,《礼》之明文。《传》称子罕如晋,贺夫人,既无经文。又《礼》云:娶妇三日不举乐。明三日之後自当乐。至於不贺,无三日之断,恐三日之後,故无应贺之礼。”
《会稽典录》曰:盛宪字孝章。尝出,逢一童,容貌非常。宪怪而问之,是鲁国孔融。融时年十馀岁。宪下车执融手,载以归舍,与融谈,知其不凡,便结为兄弟。因升堂见亲,宪自为寿以贺母。母曰:“何贺?”宪曰:“母昔有宪,宪今有弟。家国所赖,以是贺耳。”融果以英才炜艳冠世。
《晏子》曰:景公探爵っ,弱,故返之。晏子逡巡再拜,贺曰:“君有圣人之道矣。君探爵っ,っ弱,故反之。此圣人之道也。”
《韩子》曰:晋孟献伯拜上卿,叔向往贺。门有御马,不食禾。向曰:“子无二舆,马不食禾,何也?”献曰:“吾观国人,尚有饥色,是以不秣马。班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舆。”向曰:“吾始贺子拜卿,今贺子之俭也。”
《吕氏春秋》曰: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
《新序》曰: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何为交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爱其里也。无所恃也。今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刘向《与子歆书》曰: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敬事则有善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
卷五百四十四 礼仪部二十三
丧纪上
《周礼□天官□宰夫》曰: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大丧,王后、世子也。小丧,夫人以下也。小官,士也。)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旅,冢宰、下士也。)
又《天官□宫正》曰: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庐,倚庐也。舍,垩室也。亲者、贵者居倚庐,疏者、贱者居垩室也。)
又《天官□兽人》曰:凡丧纪、宾客,共其死兽、生兽。(共其完者。)
又《天官□渔人》曰:凡丧,共其鱼之鲜、[B161]。
《周礼□天官□腊人》曰:凡丧,共其脯、腊,凡乾肉之事。
又《天官□凌人》曰:大丧,共夷盘冰。(夷亦尸也。实冰于夷盘中,置之尸床之下,所以寒尸也。)
又《天官□笾人》曰:丧事及宾客之事,共其荐笾羞笾。(丧事之笾,谓殷奠时。)
又《天官□醢人》曰:凡丧纪,共其荐羞之豆实。
又《天官□掌次》曰:凡丧,王则张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张柩上承尘。)
又《天官□司裘》曰:大丧,裘饰皮车。(皮车,遣车之革路也。古书字为淫。郑司农云:淫裘,陈裘也。玄谓,兴也。若诗人之兴,谓象似而作之。)
又《天官□内小臣》曰:若有丧纪,则傧,诏后之礼。
又《天官□阍人》曰:丧纪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燎,地烛也。跸,止行者。庙在中门之外。)
又《天官□寺人》曰:丧纪之事,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有司谓宫卿世妇也。)
又《天官□世妇》曰:掌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濯概,为粢盛。(概,拭也。为犹差择也。)
又《天官□女御》曰:大丧掌沐浴。(王及后之丧也。)后之丧持た。从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从之数,盖如使者之介云。)
又《天官□典丝》曰:丧纪,共其丝、纩、组、文之物。(以给线缕,著盱口綦握之属也。青与赤谓之文。)
又《天官□内司服》曰:后之丧,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内具,纷线纩ひ帙之属。)
又《地官□大司徒》曰: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众庶所致役也。郑司农云:六引谓引丧车索也。六乡主六引,六遂主六绋也。)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天下。(大故谓王崩及寇兵也。节,大节也。有节乃得行,防奸伪也。)
又《地官□乡师》曰:大丧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治谓监督其事。)及葬,执纛以与匠师御柩而治役。(匠师,事官之属。其于司空若乡师之于司徒也。乡师主役,匠师主众匠,共主葬引。羽,葆幢也。《尔雅》曰:纛翳也。以指麾免柩之役,正其行列进退。)及窆,执斧以莅匠师。(匠师主丰碑之事,执斧以莅之,使戒其事。)
又《地官□闾胥》曰:凡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者。(丧纪,大丧之事也。皆会聚众民,因以读法,以敕戒之也。)
又《地官□遂师》曰:大丧,使帅其属,以幄先,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笼,及蜃车之役。(使以幄先者,大宰也,其馀司徒也。幄先所以为葬窆之间先张神坐也。道野役,帅以至墓也。丘笼之役,复土也。其器曰笼,蜃车,柩路也。载柳四轮迫地而行,有似於蜃,因取名焉。行至圹乃脱,更复载以龙盾。)
又《地官□委人》曰:丧纪,共其薪蒸木材。
又《地官□土均》曰:礼俗、丧纪、祭祀,皆以地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掌其禁令。(君子行礼,不求变俗,随其土地厚薄为之制也。)
又《地官□囿人》曰:丧纪宾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又《地官□舍人》曰:大丧纪,共饭米熬。(饭所以实口,不忍虚也。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黍,皆四升。实者惟盈。熬者,措于棺旁,所以惑蚍蜉。)
又《春官□大宗伯》曰:以凶礼哀邦国之忧。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
又《春官□小宗伯》曰:王崩大肆,以鬯氵弭。(郑司农云:大肆,大浴也。以鬯浴尸也。)
又《春官□肆师》曰:大丧,大氵弭以鬯,则筑煮。(筑香草,煮以为鬯,以浴尸也。香草郁。)
又《春官□郁人》曰:大丧之氵弭,共其肆器。(肆器,陈尸之器。)及葬,共其器,遂坦之。(遣奠之彝与瓒也。埋于祖庙阶间。)
又《春官□鬯人》曰:大丧氵弭设斗,共其衅鬯。(斗所以沃尸也。衅尸以鬯酒使之香美者也。)
又《春官□司几筵》曰: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丧事谓凡奠也。萑,如苇而细者也。郑司农云:柏席,迫地之席,苇居其上,或曰:柏席,载黍稷之席也。玄谓柏,椁席磨减之馀。椁席,藏中神坐之席也。敦谓日焘。焘,覆也。棺在殡则椁焘,既窆则加见,皆谓覆之。周礼虽合葬,及同时在殡,皆异几体实不同,祭于庙同几,精气合。)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古书仍为乃。郑司农云:变几,变更其质,谓有饰也。)
又《春官□天府》曰: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玉镇、大宝器,玉瑞、玉器之美者也。及丧陈之,以华国也。)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吉事,四时祭也。凶事,后王丧,朝于祖庙之奠也。)
又《春官□职丧》曰: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莅其禁令,序其事。(国之丧礼,《丧服》《士丧》《既夕》《士虞》,今存者也。其馀则亡。事谓小敛、大敛葬也。)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有事谓含衤遂赠之属。郑司农云:凡国谓诸侯国,有司谓王有司也。以王命有事,职丧主诏赞主人。)凡公有司之所共,职丧令之,趣其事。(令,令其当共物者,给事之期也。有司或言公、言国者,由其君所来。居其官曰公。)
又《春官□司巫》曰:凡丧事,掌巫降之礼。(降,下也。巫下神之礼也。)
又《春官□太史》曰:大丧,执法以莅劝防。(郑司农云:劝防,六引六绋也。)遣之日,读诔。(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之时也。人之道终于此,累其行而读之,太师帅瞽之而谥。瞽史知天道,使共其事。言王之诔谥成于天也。)凡丧事考焉。(为有得失。)
又《春官□巾车》曰:掌王之丧车五乘:木车,蒲蔽、犬衤冥、尾,疏饰,小服皆疏;(木车,不漆者也。郑司农云:蒲蔽车谓兰车,以蒲为蔽也。天子丧服之车也。汉仪亦然。犬衤冥,以犬皮为覆グ也。故书疏为扌胥。杜子春读扌胥为沙。玄谓蔽车旁御风尘者也。犬,白犬皮也。既以皮为覆グ,又以其尾为戈戟之,粗布饰二物之侧为缘也。若今摄菔也。服读为ゅ,刀剑短兵衣也。此始遭丧所乘也。为君之道尚微,备奸臣也。《书》曰:以虎贲百人迎子钊。亦为备焉。)素车、棼蔽、犬衤冥,素饰,小服皆素;(素车以白土垩车也。棼读为。,麻也。以麻为蔽也。其衤冥,缯为缘。此卒哭所乘也。为君之道益著,在车可以去戈戟也。)藻车、藻蔽、鹿浅衤冥,革饰;(故书藻为业。杜子春云:业读为华藻之藻,直谓华藻也。玄谓藻水草名,苍色也。以苍土垩车,以苍缯为蔽,鹿夏皮为覆グ也。又以所治去毛者缘之。此既练所乘之车也。)ζ车、萑蔽、然衤冥、{髟木}饰;(尤车边侧有漆饰也。雀,细苇席也。以为蔽者,漆则成藩,即吉也。然,果然也。髹,赤多黑少之色韦也。此大祥所乘之车也。)漆车,藩蔽、犴衤冥,雀饰。(漆车,墨车也。藩,今时小车藩也。漆席以为蔽。犴,胡犬也。雀,黑多赤少之色韦也。此礻覃所乘之车也。)大丧,饰遣车,遂之行之。(谓陈驾之。)及葬,执盖从车持旌。(随柩路持盖与旌。)及墓,呼启关陈车。小丧,共柩路,与其饰。(柩路载柩车饰柩饰。)
又《春官□司常》曰:大丧,共铭旌,建车之旌。
又《夏官□大司马》曰:大丧,平士大夫。(郑司农云:平,壹其服也。玄谓平者,正其职与位也。)丧祭,奉诏马牲。(王之丧以马祭者,盖遣奠也。奉犹送也。送之至莫,告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