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81 页/共 737 页
应劭《汉官仪》曰:天子升坛,公卿耕讫,啬夫下种。凡称籍田为千亩,亦曰帝籍,亦曰耕籍,亦曰东耕,亦曰亲耕,亦曰王籍。
《六典》曰:凡籍田所收九,纳於神仓,以供粢盛、五齐、三酒之用。若有馀及穰槁,供饲牺牲焉。
又曰:两汉及魏晋并有其礼。过江,草创未暇,至宋始有也。黄琼上书曰:“先农之礼,所宜躬亲,以迎春和,以致时雨。”
《论衡》曰: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秉耒锄。或立土牛,象人土中,未必而耕也。从气应时,示率下也。
《东京赋》曰: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缪袭《许昌宫赋》曰:太和六年春,上既躬耕帝籍,发趾乎千亩,以帅先万国。乃命群牧守相,述职班教,顺阳宣化,蒸黎允示,训德歌功,观事乐业。是岁甘露降,黄龙见;海外有克捷之师,方内有丰穰之庆;农有馀粟,女有馀布;遐逖来享,殊俗内附,穆乎有太平之风。
潘岳《籍田赋》曰:伊晋之四年,皇帝亲率群臣,籍於千亩之甸,礼也。於是乃使甸师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宫,掌舍设牙。青坛蔚其岳立,翠幕黯以□布。结崇基之灵祉,启四涂之广阼。
任豫《籍田赋》曰:瞻望圭景,咫尺三川。缅彼帝籍,百有馀年。
曹植《籍田赋》曰:春,耕于籍田,郎中令侍寡人焉。顾而谓之曰:“营畴万亩,厥田上上;经以大陌,带以横阡。奇柳夹路,名果被园;牢农实掌,是谓公田。此寡人之封疆也。”
卷五百三十八 礼仪部十七
朝聘
《尚书□周官》曰:六年,五服一朝。(五服,侯、甸、男、来、卫。六年一朝会京师。)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毛诗□小雅》曰:《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幽王征会诸侯,为合义兵,征讨有罪。既往而无之,是于义事不信也。君子见其如此,知其後必见攻伐,将无救也。)“采菽采菽,筐之之。(兴也。菽所以Ρ大牢而待君子也。羊则苦,豕则薇。笺云:菽,大豆也。采之者,采其叶以为藿。三牲,牛、羊、豕,Ρ以藿。王飨宾客,有牛俎乃用羹,故使采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君子谓诸侯也。笺云:赐诸侯以车马,言虽无予之,尚以为薄也。)
《周礼□天官上□宰夫》曰:宰夫之职,掌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与其陈数。
又《春官上□宗伯》曰: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也。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遍。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也。宗,尊也,欲其尊王也。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也。遇犹偶也,欲其若不期而俱至也。时见者,无常期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以征讨之事,则既朝觐,王为坛於国外,合诸侯而命事焉。《春秋传》曰“有事而会,不协而盟”是也。殷犹众也。十二岁,王如不巡狩,则六服尽朝。朝礼既毕,王亦为坛,合诸侯以命政焉。所命之政,为王巡狩。殷见四方四时分来,终岁则遍矣。)时聘曰问,殷┹曰视。(时聘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乃聘之焉。境外之臣,既非朝岁,不敢渎为小礼。殷┹谓一服朝之岁,以朝者少,诸侯乃使卿以大礼众聘焉。一服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终也。)
又《秋官下□大行人》曰: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大宾,要服以内诸侯也。大客谓其孤卿也。)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此六事者,以王见诸侯为文。)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以除邦国之慝,(此二事者,亦以王见诸侯之使来者时为文。)间问以谕诸侯之志,归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礻会以补诸侯之灾。(此四者,主使臣于诸侯之礼也。间问者,间岁一问诸侯,谓存省之属也。诸侯之志者,言语谕书名其类也,交或往或来者也。赞,助也。致礻会,凶礼之吊礼礻会礼也。补诸侯灾者,若春秋澶渊之会,谋归宋财。)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如之。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贽。(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藩服也。)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小聘曰问。殷,中也。久无事,语褛殷朝者,及而相聘也。)
《仪礼□觐礼》曰:诸侯觐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於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
《礼记□曲礼》曰: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诸侯春见曰朝,受挚于朝,受享于庙,生气文也。秋见曰觐,一受之于庙,杀气质也。朝者,位于内朝而序进。觐者,位于庙门外而序入,王南面立于依,宁而受焉。夏宗依春,冬遇依秋。春秋时,齐侯言鲁昭公以遇礼相见,取易略也。觐礼今存朝野,宗遇礼今亡。)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於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於诸侯曰聘。
又《王制》曰: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事谓征伐。)
又《中庸》曰: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又《经解》曰: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背畔侵陵之败起矣。
又《聘义》曰: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此皆使卿出聘之介数也。)介绍而传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所以愧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比年小聘,所谓岁相问也。三年大聘,所谓殷相聘也。)
《左传□隐公》曰: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请於薛侯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与诸任齿。”乃长滕侯。
又《庄公》曰: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王之觐群侯,始则行飨礼,先置醋酒,示不忘古。饮宴则以币物。宥,助也,所以助欢敬之意,言备误也。)皆赐玉五,马三匹,非礼也。(双玉为块。)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又《庄公》曰: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又《文上》曰:穆伯如齐,始聘焉,礼也。(穆伯,公孙教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践犹履行。)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又《宣公上》曰:晋灵公不君。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退,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矣。”触槐而死。
又《宣公》曰:孟献子曰:“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乎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乎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嘉货。”(献其理国,若征伐之功于牧伯。)
又《襄公》曰:晋侯使韩宣子聘於周,王使请事。对曰:“晋士起将归时事於旅,无他事矣。”王闻之,曰:“韩氏其昌阜於晋乎!辞不失旧。”
又曰:襄二十二年,晋人征朝于郑。(召郑使朝。)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曰:“在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於是即位。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驷,从寡君以朝于执事。执事不礼於寡君,(言朝执事,谦不敢斥晋侯。)寡君惧。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于楚。(因朝晋不见礼,生朝楚心。)晋是以有戏之役,楚人犹,一,竞,而申礼於敝邑。敝邑欲从执事,而惧为大尤,曰:‘晋其谓我不共有礼’,是以不敢携贰於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乔,又从寡君以观衅於楚。晋於是乎有萧鱼之役。谓我敝邑,迩在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以大国政令之无常,国家罢病,不虞荐至,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大国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
又《昭二》曰:康有酆宫之朝。(酆在始平阝县东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
又《昭四》曰: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志,职也。岁聘以修其职业。)间朝以讲礼,(三年而一朝,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再朝而会以示威,(六年而一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再会而盟以显昭明。(十二年而一盟,所以昭信义也。凡八聘,四朝,再会,王一巡狩,盟于方岳之下。)志业於好,讲礼於等,示威於众,昭明於神。
《春秋说题辞》曰:朝者,不占而到。诸侯秉政,尊卑有序。各来朝,讲文德,明礼让,天下法制,四方受度。会者,所以兴德明义,考遗废於天下。
《史记》曰: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郊迎与抗礼者。
《汉书□武纪》曰:元年春正月,朝诸侯王於甘泉宫。
又曰:宣帝甘露二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春,呼韩邪单于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诸侯王上。赞谒称藩臣而不名,赐以玺绶冠带衣裳,使有司导单于,先行就邸长安,宿长平。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坡,诏单于毋谒,诸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
《後汉书》曰:窦融将朝,会於高平,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是时,军旅代兴,诸将与三公交错道中,或背使者交私语。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
《孟子》曰: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白虎通》曰:所以制朝聘之礼何?所以尊君父,重孝道也。夫臣之制君,犹子之事父。欲同臣子之恩,一统尊君,故必朝聘也。谓之聘何?聘者,问也。谓之朝何?朝者,见也。因用朝时见,故谓之朝。
又曰:言诸侯时朝於天子。朝用何月?皆以夏之孟四月。因留助祭。朝礼奈何?诸侯将至京师,使人通会於天子。天子遣大夫迎之百里之郊,遣世子迎五十里之郊矣。
又曰:诸侯以月旦告朔於庙者,缘生以事死。故国君月朔朝宗庙,存神,受政。
又曰:诸侯来朝,天子亲与之合瑞信者,正君臣,重法度也。
《五经异义》曰:古春秋王氏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本於是乎在。不告闰朔,弃时政也;弃时正则不知其所行,故闰月不以朝者。诸侯岁遣大夫之京师,受十二月之政,还藏於太庙。月旦朝庙存神,有司因告曰:“今日当行某政。”至於闰月,丛残馀分之月,无政,故不以朝。经书“闰月犹朝之者”是也。
挚虞《决疑要注》曰:汉制:正会於建始殿;晋制:大会於太极殿,小会於东堂。其会则五时朝服,庭设金石、虎贲、旄头、文衣、绣尾。
《广州记》曰:尉他所都处筑高台,以朝汉室。圆基千步,直峭百丈,螺道登进顶上,朔望拜。号为朝台。
左思《吴都赋》曰:昔夏后氏朝群臣於兹土,而执玉帛者万国。盖先王之高会,四方之轨则也。
卷五百三十九 礼仪部十八
宴会
《毛诗》曰:《鹿鸣》,宴群臣嘉宾也。
又《鹿鸣□常棣》曰:宴兄弟也。
又《嘉鱼》曰:《湛露》,天子宴诸侯也。
又《伐木》曰:《伐木》,宴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也。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周礼□春官上》:大宗伯掌飨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礼记》曰:诸侯宴礼之义,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左传□文上》曰:鲁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问,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若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於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十,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岂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又《宣公》曰: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又《成公》曰:卫侯飨苦成叔,宁武子相。苦成叔傲。宁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为飨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又《昭二》曰:楚灵王享昭公於新台,好以大屈。(宴好好赐也。大屈,弓名也。)既而悔之。
又《昭公》曰:穆有涂山之会。(周穆王会诸侯于涂山,在寿春东北。)
《汉书》曰:高祖击英布还,过沛,置酒,悉召故人、父老,发沛中儿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自击筑曰:“大风起兮□飞扬,威加四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起舞,慷慨伤怀,泣下数行。谓父老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思乐沛也。”与沛父老诸母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晋书□礼志》曰:汉建安中,将正会,而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朝士疑会否,共谘尚书令荀。时广平计吏刘邵在坐,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者五,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或者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及众人咸善而从之,遂朝会如旧,亦不蚀。
《魏书》曰:文帝为魏王,南征,次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自娱乐,伎列百戏。
《魏志》曰:黄初元年,郭淮奉使贺文帝践祚,而道路疾病,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在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涂山,防风後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最迟留,何也?”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免於防风之诛。”帝悦之。
《晋书□礼志》曰:汉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锺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贽来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然後作乐宴飨。魏武帝都邺,正会文昌殿,用汉仪,又设百华灯。晋氏受命,武帝更定元会仪,《咸宁注》是也。
《晋起居注》曰:太常张华上书,按旧事拜公建始殿,因以小会。盖所以崇宰辅也。
《宋书□礼志》曰:正旦元会,设白虎樽於殿庭。樽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则发此樽饮酒。
《东宫旧事》曰:正会仪:太子着远游冠、绛纱袍,登舆至承华门前,设位拜二傅;二傅交拜。礼毕,不复登车。太傅、(训导在前。)少傅、(训顺在后。)太子入崇贤门。乐作,太子登殿,西向坐。
《世说》曰:孝武在西堂会,伏韬预坐。还,下车,使呼其儿,语之曰:“天子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韬何在,在不?此故未易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挚虞《决疑要注》曰:宴之与会,威仪不同也。会则随五时朝服,庭设金石,悬虎贲,着旄头,文衣、尾以列陛。宴则服常服,设丝竹之乐,惟宿卫者列伏。大会于太极殿,小会於东堂。
《世说》曰:过江诸人,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流泪。惟丞相愀然作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而泣也?”
傅玄《元会赋》曰:考夏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艺,采秦汉之旧仪,定元正之嘉会。
潘岳《闲居赋》曰:席长筵,列孙子,柳垂阴,车结轨。陆レ紫房,水挂鲤。或宴於林,或禊於汜。昆弟班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丝竹骈罗;顿足起舞,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古诗》曰: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飨,新声妙入神。
《古艳诗》曰:今日乐上乐相从,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青龙前铺席,白虎持壶。南斗工鼓琴,北斗吹笙竽。
曹植《侍太子坐》诗曰:白日耀青天,微雨静飞尘。寒水辟炎暑,凉风飘我身。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曹植《与丁□诗》曰: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吾於二三子,曲宴此城隅。秦筝发西气,齐瑟扬东讴。肴来不虚归,觞至反无馀。
陆机《皇太子请宴诗序》曰:感圣恩之罔极,退而赋此诗也。
上寿
《毛诗□大雅□江汉》曰: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左传□哀公》:宴於五梧,武伯为祝。(祝,上寿酒也。)
《汉书》曰:高祖与项羽鸿门会,项庄入为寿。(进爵於尊者,献无疆之寿也。)
《史记》曰:武帝王太后在民间时所生一女者,父为金王孙。王已死,韩王孙(名嫣。)乘间而言曰:“太后有女在长陵。”武帝曰:“何不早言!”武帝乃自往迎取。乘舆至金氏门外,使骑围其宅,女亡匿内中床下。扶持出,诏副车载之驰还,入长乐宫。太后曰:“帝何从来?”帝曰:“今者至长陵,得臣姊,与俱来。”帝奉酒前为寿,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以奉姊。太后谢曰:“为帝费。”
《汉书□卫青传》曰:时王夫人方幸於上。宁乘说青曰:“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夫人亲寿。”青以五百金为寿。上闻,问青,以实对。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又曰:倪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登明堂。宽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制曰:“敬举君之觞。”
又曰: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十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上请,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因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秦其可。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入省中,久时召让。朔免冠顿首曰:“臣闻乐大甚则阳溢,哀大甚则阴顿。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入。销忧者莫若酒。臣朔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思以止哀也。”
《後汉书□班超传》曰: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
《东观汉记》曰:吴良,济郡人。为郡议曹掾。正旦,史入贺太守。门下掾王望前言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人民饥饿,不闻鸡鸣狗吠之音。明府视事五年,五丰熟,家给人足。今日岁首,请上雅寿。”掾吏皆称万岁。良跪曰:“门下掾佞讠舀,明府勿受其觞。盗贼未尽,人民困乏,良曹掾尚无绔。”望曰:“议曹随窳,自无绔,宁足不为家给人足耶?”太守曰:“此生言是也。”遂不举觞。赐鳆鱼百枚,署功曹。
《後汉书》曰:窦后定策立灵帝。帝以太后有援立之功,率群臣朝於南朝,亲馈上寿也。
《魏书》曰:文帝为魏王,南征,次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设伎乐百戏。令曰:“先王云:‘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土。其复谯租税二年。”三老上寿,日久而罢。
《晋书□礼志》曰:元正上寿,谒者引王诣樽酌寿酒,跪授侍中,侍中跪置御坐前。王还,王自酌,置位前。谒者跪奏:“藩王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四箱乐作,百官再拜已,饮,又再拜。
《唐书》曰:元和十四年,齐鲁初平,宴文武百寮。裴度举觞献寿,跪而言曰:“陛下德配天地,明并日月,神武独断,寇逆削平,锡宴群臣。当兹令节,臣备位台司,幸逢昌运,愿与四海九州之人,同上千万岁寿。”上执酒为饮之。
《管子》曰: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饮酣,桓公谓鲍叔牙曰:“盍不起为寡人寿乎?”鲍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在莒时也,使管子毋忘束缚在於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不危也。”
燕丹子曰:太子置酒请荆轲。酒酣,太子起为寿。
贽
《尚书》曰: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三帛,诸侯世子执,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二牲,卿执羔,大夫执雁。一死,士执雉。玉帛,生死所为以贽以见之。)
《仪礼》曰: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居;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於面,左头如は,执之如士相见之礼。
《周礼□春官上□大宗伯》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璧,男执蒲璧。(郑玄注曰:镇,安也。盖以四镇之山为琢饰,圭长一尺二寸。公,二王后及王之上公。双植谓之桓。桓,公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信当为身。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彖饰文,皆长七寸。谷,所以养人。蒲为席,所以安人。二玉或以谷为饰,或以蒲为彖饰,璧皆径五寸。不执者,未成国也。)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执之言致也,所执以自致。)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皮帛,束帛也。表以皮为之饰,虎豹皮也。帛如今璧色缯也。羔,小羊,取其群而不失其类也。雁,取其候时而行。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鹜取其不飞迁。鸡取其守时而动。)
《礼记□曲礼下》曰:凡贽,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贽匹,童子委贽而退,(贽之言至也。天子无客礼以鬯为贽者,所以惟用告神为至也。童子委贽而退,不与成人为礼也。说者以匹为鹜也。)野外军中无贽,以缨拾矢可也。(非为礼之处,用时物相礼而已。缨,马{般系}缨也。拾谓射。)妇人之贽,贝、榛、脯、、枣、栗。
《春秋□庄公》曰: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公、侯、伯、子、男执玉,诸侯、世子、附庸、孤卿执帛。)小者禽鸟,(卿执羔,大夫执雁,土执雉。)以章物也。(章所执之物别贵贱。)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榛小,栗、修、脯虔,敬也。皆取其名以示敬。)
又《定公下》曰:公会晋师於耳。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雁。鲁於是乎始尚羔。(礼:卿执羔,大夫执雁。鲁则同之。今始知执羔之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