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40 页/共 737 页

《抱朴子》曰:人主有道,国无粗政,则四七从度,五星不逆,日不蚀朔,月不薄望,霜不夏繁,雷不冬泄,嘉瑞并臻,灾厉寝灭,此则天喜也。 《吕氏春秋》曰: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亻先氏。有亻先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於是请取妇为婚。有亻先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 《顾子》曰:夫哀乐喜怒、爱憎欲惧,人之情也。当其哀也,则欲哭泣擗踊,遇其乐也,则欲欢笑鼓舞。 公孙尼子曰:君子怒则自说以和,喜则收之以正。 《楚辞》曰: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乃喜。(王逸曰:师,谓太公也。昌,文王也。后,亦文王也。) 曹植《礼上表》曰:臣得去幽屏之城,获觐百官之美,此一喜也;背茅茨之陋,登阊阖之闼,此二喜也;必以有腼之容,瞻见穆穆之颜,此三喜也;将以杌之质,禀受崇圣之训,此四喜也。 卷四百六十八 人事部一百九 乐 《说文》曰:乐,极也,欢也。 《易》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毛诗》曰:王在在镐,凯乐饮酒。 《礼记》曰: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又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又曰:子贡观於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左传》曰: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论语》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又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又曰:乐然後笑,人不厌其笑。 又曰: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又曰:不仁者,不可以长处乐。 《战国策》曰: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饮酒乐,天又雨,君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於是始强。 又曰:梁王魏婴会诸侯於兰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避席曰:“昔楚王登疆台而望崇山,左江右湖以临方皇,其乐忘死,曰:‘後代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国者。’今君前夹林後兰台,疆台之乐,可无戒乎?” 《东观汉记》曰:光武伐蓟还,士众喜乐,师行鼓舞,歌咏雷声。 又曰:东平王张苍曰:“为善最乐。” 袁弘《後汉记》曰:光武尝听朝至于日侧,讲经至于夜半,皇太子从容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道,今天下又安,愿省思虑养精神、优游以自宽。”上答曰:“吾以为乐也。” 王沈《魏书》曰:太祖告归乡里,筑室城外,习读书傅,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裴子野《宋略》曰:废帝於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与左右引船唱呼,以为欢乐。 《管子》曰:桀放虎入市,乐人之惊。 《晏子春秋》曰:景公饮酒数日,去冠破裳,自鼓盆问左右曰:“仁人者,亦乐此乎!”晏子曰:“人所以贵於禽兽者,以有礼也。君无礼,何以临下?”景公请易衣冠也。 又曰:景公饮酒移於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立於门曰:“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Ο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曰:“夫铺荐席陈簋者,有人臣不敢预焉。”又移司马穰苴,穰苴介胄操戟立门曰:“铺荐席陈簋者,有人臣不敢预焉。”又移於梁丘据,据左援琴、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微二子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何以乐吾身也。” 《文子》曰:秦楚燕魏之歌,异傅而皆乐也。 《列子》曰:仲尼间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回援琴而歌。孔子问曰:“若奚敢独乐?”回曰:“吾昔闻诸夫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 又曰:孔子游太山,见荣启期行乎成阝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所为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人为贵,吾既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既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是三乐也。贫者人之常,死者命之终,处常待终,当何忧哉?”孔子曰:“自宽者也。” 又曰:林类年且百岁,晨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孔子卫,望之谓子贡曰:“彼叟可与言!”子贡逆之垅端,面之叹曰:“先生曾不悔乎?”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吾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庄子》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又曰: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又曰:庄子与惠子游濠梁水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又曰: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不仕乎?”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饣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以道自乐,回不愿仕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又曰: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又曰:梁惠王立沼上,顾鸿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曰:“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 《荀子》曰:子路问於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则忧不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 又曰:凤鸟啾啾,其翼若竽,其声若箫。有皇有凤,乐帝之心。 《淮南子》曰: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之於京台,庄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於殿下,曰:“昔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於京台。京台者,南望猎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归。若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流而不能反。 又曰: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慊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子夏心战而瞿,道胜而肥。圣人不以身徇物,不欲人为之而以自乐也。 《顾子》曰:遇其乐也,则欲荒淫流湎;逮其喜也,则欲欢笑鼓舞。荒淫则伤义,鼓舞则亏风。 又曰:子谓子华曰:“尔有四乐,颇知之乎?”子华曰:“未之知也”。子曰:“二亲具存,是尔一乐;兄弟无故,是尔二乐,夫和妻柔,是尔三乐;披褐怀玉,是尔四乐。”子华曰:“华乃有五,遇千载之会,而登夫子之堂,则华之五乐也。” 又曰:或曰:“夫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盖圣人之陈迹耳,子何好焉?”子曰:“上纪五帝之盛,下述百王之义,粲粲如列宿,落落如连珠,虽复退居穷处,箪食瓢饮,未始失其乐矣。予可得无好乎!” 《贾谊书》曰:宓子治单父。於是齐人攻鲁,道自单父。始,父老谓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不及刈获,请令民人自刈。刈傅郭者,归可以益食,不资寇。”三请,宓子不听。俄而麦毕,资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宓子曰:“今年失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於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乎?吾岂忍见宓子哉!” 扬雄《连珠》曰:臣闻天下三乐焉:阴阳和调,四时不忒,年丰物遂,无有夭折,灾害不生,兵戎不作,天下之乐也。圣明在上,禄不遗贤,罚不偏罪,君子小人各处其位,众人之乐也。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刘向《说苑》曰: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棋进谏曰:“荆台之游,左洞庭之陂,右彭蠡之水,南望猎山,下临方淮,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又曰:齐景公游海上,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敢言归者死。颜谏曰:“君乐治海,不乐治国;彼至有治国者,且安得乐此海也。” 谯周《法训》曰:或曰君子处陋巷之中,奚乐也?曰:“乐得其亲,乐得其友,乐圣人之道也。” 刘向《列女传》曰:楚昭越姬者,越王勾践之女也。昭王燕游,蔡姬在左,越姬骖乘,驷以驰逐,登附庄之台,以望□梦之囿。乃顾谓二姬曰:“乐乎!吾愿与子生死若此。”蔡姬曰:“故愿生俱乐,死同时。”顾谓史书之。 《楚辞》曰:乐莫乐於新相知。 刘伶《酒德颂》曰:先生乃捧罂承槽,衔杯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曹子建《箜篌引》曰: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忧上 《说文》曰:忧,愁也。 《易》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又曰:当其忧悔吝之时,纤介不可慢也。 《毛诗》曰:周道,鞠为茂草。我心忧伤,焉如。假寐永叹,惟忧用老。 又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又曰:未见君子,我心则忧。 《左传》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 又曰:吴公子札来聘,请观周乐,为之歌《邶》《》《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 《史记》曰:秦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矣。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今武安君死,郑安平叛,内无良将,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又曰: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平。平疾谗谄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蜀志》曰:曹公征孙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刘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 又曰:进在青泥与关羽相距,今不往救,进必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 沈约《宋书》曰:武帝起,桓玄闻便忧惧无复计。或曰:“刘裕等众力甚弱,岂能有成,陛下何虑之甚。”玄曰:“刘裕自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吴越春秋》曰:越王欲复怨於吴,冬寒则抱冰,夏热则握火,忧苦其志,悬胆於户,出入尝之,不绝於口。 《华阳国志》曰:蜀中傅相告曰:“井中有人。”学士靳普言:“客星入东井,益州之分,忧刺客入耳。” 《山海经》曰:牛首山有草,名曰鬼目,其叶如菜而茎赤,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又曰:霍山有兽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フフ,可以亡忧。 又曰:茈湖之水,其中多(音稠。)鱼,其状如鸡而赤毛白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亡忧。 又《庄子》曰: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问曰:“小子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耶?”孔子曰:“善哉,汝问!昔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是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不可损益也。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於己而不得,则惑也。” 《列子》曰:孔子谓颜回:“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之有忧之大也。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也。” 《孟子》曰:忧以天下。 卷四百六十九 人事部一百一十 忧下 《韩诗》曰:《黍离》,伯封作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离离,黍貌也。诗人求亡不得,忧懑不识於物,视彼黍离离然,忧甚之时,反以为稷之苗,乃自知忧之甚也。 《韩诗外传》曰: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之,中夜而泣涕,其偶曰:“子何为泣?”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是以泣也。”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独泣,为何?”婴曰:“祸相及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之。” 《毛诗□小弁》曰:周道,鞠为茂草(,平易貌也。)我心忧伤,焉如扌寿。假寐永叹,惟忧用老。(,思也。扌寿,心疚。) 《毛诗□柏舟北门》曰: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殷,兴也。北门背明向阴。笺云:自从兴者,谕已仕于暗君,犹行而北出门也,心为殷殷然也。) 《左传□僖上》曰:秦伯获晋侯以归。秦穆夫人与太子、弘与女简、璧登台。舍之灵台,荐之以棘。(在京兆县,周之故台也。)大夫请入,公曰:“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 《左传□宣》曰:荀林父请死,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不可。城濮之役,晋师三日,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左传□襄六年》曰:吴公子札来聘,请观周乐。为之歌《邶》、《》、《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左传□昭玄年》晋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叔孙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哉!”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郑行人挥曰:“假不反矣!”伯州犁曰:“子姑忧子之欲背诞也。”子羽曰:“当璧犹在,假而不反,子其无忧乎?”(当璧,谓弃疾。事在昭十三年,弃疾有当璧之命。) 《史记》曰:应侯任郑安平,使将击赵。安平为赵所困,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各以其罪之。应侯罪当收三族。王稽为河东太守,与诸侯通,坐诛,应侯日以不怿。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之楚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今武安君死,郑安平叛,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会稽典略》曰:越王近侵於强吴,远愧於诸侯,乃胁诸臣而欲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而有功?”群臣未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而见而难使者?”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後,举手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夫不能也。”王曰:“何谓也?”倪曰:“夫官位财弊,王之所轻使;死者,士之所重也。王爱所轻,责士所重也,王岂难哉!” 辛氏《三秦记》曰:大秦国隔海,心无忧患,遇善风二十日得过;心忧,数年不得渡。谚曰:“心无忧患,不经二旬;心若忧患,远离三春。”土人质直,男女皆长一丈,端正。国主风雨不和,则让贤而治。 《燕书》曰:慕容恪之威声震於外敌。初,列祖崩,晋人喜,曰:“中原可图矣。”桓温曰:“慕容恪尚存,所忧方重耳。” 《列子》曰: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与食。 《列子》曰: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问曰:“若奚敢独乐?”回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 《孟子》曰: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从下忘反谓之流,从上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忘。先王无流连之乐、荒忘之行也。 王孙子曰:赵简子猎於晋阳,抚辔而叹。董安于曰:“今游猎,乐也。而主君叹,敢问何也?”简子曰:“汝不知也。吾效厩养食谷之马以千数,令官奉多力之士日数百,欲以猎战也。忧邻国养贤以猎吾也。”孔子闻之曰:“简子知所叹矣。” 孙卿子曰:子路问於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得已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未得也而忧不得,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也。” 《淮南子》曰: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楚庄王猿也,接捷参依木而处,故残木以求。)宋玉亡其珠,池鱼为之殚。故泽火而林木忧。 《淮南子》曰:夫捧爵酒不知於邑,(言其轻也。)氵契石之樽则白汗交流,(言其重也。)又况嬴天下之忧而任海内之事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