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37 页/共 737 页
又曰:苏夔,字伯尼。少聪敏,有口辩。炀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宁有多才多艺,美容仪,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是日拜鸿胪少卿。
又曰:柳誓为东宫学士,每召入卧内,与之宴谑。誓尤俊辩,多在侍从,有所顾问,应答如响。
《唐书》曰:薛收归国,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太宗,即日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王府主簿。
又曰:文宗尝于诞节召白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峰起,辞辩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
《列子》云:子夏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赐辩贤于丘。赐也能辩不能讷。吾兼有之,所以事吾也矣。”
《庄子》曰:孔子舍于沙丘,见主人曰:“辩士也。”子路曰:“夫子何以识之?”曰:“其口穷,其鼻空大,其服博戏,其睫流,其举足也高,其践地也深,鹿与而牛舍。”
又曰: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又曰:古者王天下者,智虽络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
《鲁连子》曰:齐之辩者田巴,辩于狙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同异,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连,谓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不敢复谈,可乎?”徐劫言之田巴,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驹也。愿得侍议于前。”田巴曰:“可。”鲁连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则?急者不救则缓者非务。楚军南阳,赵氏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旦暮耳。先生将奈何?”田巴曰:“无奈何。”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为所贵谈,谈者其若此也。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恶之。愿先生之勿复谈也。”田巴曰:“谨闻教。”明日见徐劫曰:“先生之驹乃非兔也,岂特千里哉!”于是杜口易业,终身不复谈。
《淮南子》曰:智络天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泽润玉石。
《抱朴子》曰:飞清机之英丽,言约畅而判滞,辩人也。
太公《六韬》曰:辩言巧辞善毁誉者曰飞言之士。
皇甫谥《高士传》曰:赵惠文王好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人,太子悝患之,募有能止王者与千金。左右曰:“庄子必能。”太子使人奉周,周见王曰:“臣有三剑,惟所用焉。天子之剑,宾诸侯,正天下;诸侯之剑,如雷霆之威震,四封之内无不宾服;庶人之剑,上绝颈领,下脱肺肝。而此无异于斗鸡,而争一旦之命也,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业,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不出宫三月,剑客皆伏。
《韩诗外传》曰:鸟之美羽勾啄者,鸟共畏之;人之利口巧辩者,人共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文士笔端,辩士舌端,武士锋端。
又曰:子贡曰:“两国构难,壮士列陈,尘埃张天,赐不持尺兵斗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孔子曰:“辩士哉!”
《语林》曰:诸葛靓,字仲思。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曰:“卿字仲思,为欲何思之?”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王子年《拾遗录》曰:张仪、苏秦二人递剪以相活,或佣力写书,行遇圣人之文,无以题记,则以墨书于掌中及股里。夜还,折竹写之,二人假食于路,剥树皮为囊,以盛天下良书。每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曰:“二子何勤苦若是?”而仪、秦共与言论曰:“子是何人?”答曰:“吾死生归于山谷,世论谓余归谷子也。”秦、仪後游学,复逢归谷子。乃请其学术,则教以干世俗之辩。乃探胸中韦衤失三卷书,言辅时之事,故仪、秦学之以终身也。古史考云:仪、秦受术鬼谷先生,归之声与鬼相乱故也。
桓谭《新论》曰: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为坚白之论,假物取譬,谓白马为非马。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
《世说》曰:郭象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刘向《别录》曰:邹者,颇采邹衍之术,远大而闳辩,文俱难胜。齐人美之,颂曰:“谈天邹。”
《说苑》曰:林既衣韦而朝齐景公,景公曰:“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林既作色曰:“夫服何足以揣士行乎?昔荆为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齐短衣而管仲隰朋出焉;越文身剪而范蠡大夫种出焉。如君言,衣狗裘者当犬号,衣羊裘者当羊鸣。今君衣狐裘而朝得无为变乎!”
《文士传》曰:刘祯,字公,年八岁能诵论及赋数万言,性辩捷。文帝尝请同好为主人,使甄夫人出,拜坐者皆伏,而祯独平视如故。武帝使人观之,见祯,大怒,命收之。主者案祯大不恭,应死减一等,输作部使磨石。武帝尝辇至尚方,观作者,见祯故环坐正色,磨石不仰,武帝问曰:“石何如?”祯因得喻己目理,跪对曰:“石出自荆山玄岩之下,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兹自然,顾理枉屈,纡绕独不得申。“武帝顾左右,大笑,即日还宫,赦祯复署吏。
又曰:华谭,字令思。年十四,举秀才,入洛,会宣武场座有卞者嘲南人:“诸君,楚人亡国之馀,有何秀异,忽应斯举。”众无答,谭在下行,遥曰:“当今六合齐轨,异人并出。吾闻大禹出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贤圣之所在,岂常之有?昔武王伐纣,迁商顽民于洛邑,得无吾子是其苗裔?”时咸改视,辩者无以应也。
王之《童子传》曰:孔林,鲁国人,年十岁诣台。鲁相刘公客有献雁者,叹曰:“天之于人,生五以为之食,有鱼鸟以为之肴。”众宾咸曰:“诚如公旨。”林曰:“不然。夫万物所生,各禀天气。事不必为人,人徒以智得之,故蚊蚋食人,蚓虫啖土,非天为蚊蚋生人,为蚓生土。”公曰:“童子辩焉。”
《郭子》曰:梁国杨氏子年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孔指示儿:“此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弼别传》曰:弼年十馀岁,好《老》《庄》,通辩能言者。
《列女传》曰:袁次阳妻者,扶风马季长之女也。下车礼毕,次阳问曰:“为妇之道,贞顺而已,何辎僮婢数十,黼黻玄黄珠玑之饰耶?”夫人答曰:“女有三从之义,在家系于父母,情爱无已,欲其丰丽,故不敢逆命。今君欲拟鲍子、子都之风,不受妇家之送,此乃清高异行也。妾亦欲察君志,悉还所有,以成君之高,不亦可乎?”次阳又问曰:“弟先兄举,犹以为鄙,高士不为也。贤姊未嫁而新妇先行,有何汲汲乎!”答曰:“家姊有宋伯姬之风,梁高之行,节操概于青□,贞介于白日。家君庶尧之配舜,孔子妻公冶之义,世乏此贤,故目踌躇。妾固陋不才,遭人则可。”次阳默然怅恨。外听者曰:“使君努力,何为新妇所困之有!”
傅玄《七礼》曰:辩论锋起,探虎摩龙。
徐《七喻》曰:战国之际,秦、仪之徒,智略兼人,辩利轶轨,倜傥挟义,观衅相时。图爵位则佩六绂,谋货财则输海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憩,人主见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恶也。
班固《答宾戏》曰:子虽驰辩如涛波,ゼ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做拢
刘邵《赵都赋》曰:辩论之士,则智凌狙兵,材过东里,分摘滞义,割擗纤理,论折坚白,辩藏三耳。
张衡《西京赋》曰:其都游说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张华《纵横篇》曰:苏秦始为交,同学鬼谷先生,辩说剖毫厘,变诈入无形,巧言惑正理,人主莫不倾听。
王□《子贡画赞》曰:端木英辩才清,吐口敷华,发音扬馨。
讷
《说文》曰:讷,言难也。
《易》曰:吉人之辞寡。
《礼记》曰:赵文子其言内内,若不出诸其口。
《论语》曰: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又曰:刚毅木讷近仁矣。
《史记》曰:周勃为人木强少文,然可属大事。
又曰:司马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汉书》曰:曹参为相,遵萧何之约,采择郡国长史,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又曰:李广讷口,少与人言,居则画地以为阵。
《东观汉记》曰: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
又曰:扬雄好著书而口吃,不能剧谈。
范晔《後汉书》曰:吴汉自建武时,常居上公之位,终始亲爱,谅犹质简而强力也。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斯岂汉之方乎!
又曰:刘昆,字恒公,陈留人。建武五年举孝廉,除江陵令。时县连火灾,昆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迁弘农太守,虎皆负子渡河,徵为光禄勋。诏问:“前在江陵,何德而政致是耶?”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曰:“此长者之言。”顾命书诸策。
又曰:高彪,字义方,吴郡无锡人也。家本单寒,至彪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讷於言。
《续汉书》曰:何休任城樊人,朴讷而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
《魏略》曰:严翰善《春秋公羊》,司隶锺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太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故常数与翰辩短长。繇为人机捷,善持论,而翰讷,临时屈无以应。
《晋书》曰:郭林宗谓刘儒口讷心辩,有璋之质。
张诠《南燕书》曰:慕容纳沉静深邃,外讷内敏。
《北史》:牛恒讷幼稍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至陛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傅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
《隋书》:范阳祖君彦,齐尚书仆射孝徵之子也。容貌短小,言讷涩,有才学。大业末,官至东平郡书佐。
《老子》曰:大辩若讷。
《管子》曰:吾畏事不敢事,畏言不为言,行年六十如老吃耳。
张骘《文士传》曰:左思,字太冲。貌恶不扬,口讷不能给谈,默而心解。
又曰:成公绥口讷不能谈论,嘿而内朗,人有剧问,以笔墨答之。
裴启《语林》曰:邓艾口吃,常云艾艾。宣王曰:“为云艾艾,终是几艾?”答曰:“譬如凤兮凤兮,故作一凤耳。”
《玄晏春秋》曰:予朴讷不好戏弄,口又不能戏谈。
崔琰《述初赋》序云:琰性顽口讷,年十八不能会问,好击剑,尚武事。
纪骘表孙皓曰:臣禀气浅薄,体不及众,形容短陋,讷口弱颜。
卷四百六十五 人事部一百六
讴
《说文》曰:讴,齐歌也。
《左传》曰:宋华玄为植,巡功。城者讴曰:“旱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又曰:宋皇国父为太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不许。筑者讴曰:“泽门之,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
《汉书》曰: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师古曰:讴,齐歌也。)多道亡还者。(未至南郑,在道即止。)
歌
《释名》曰:歌,柯也。所歌之声是其质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
《说文》曰:歌,咏也。
《诗》曰: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家语》曰:孔子相鲁,齐人归女乐。鲁君淫荒,孔子遂行,师已,送曰:“夫子则非罪也。”孔子曰:“欲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败死。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史记》曰:曹参为汉相国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讠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人以宁一。”
又曰:卫子夫为皇后,弟青贵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汉书》曰: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党,诸附倚者得宠位。民歌之曰:“牢耶石耶,五鹿客耶!印何累累耶,绶何若若耶!”言其兼官据势也。
又曰: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白姓,公爵也,为孺子之也。)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延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白渠”。民甚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後。举插为□,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又曰:冯立,字圣通。为西河、上郡,与兄野王相代,政行相似,吏人嘉之,乃歌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圣智惠吏人,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
又曰:王氏五侯争为奢侈,大起第宅,百姓歌曰:“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连境外杜;土山渐台,象西白虎。”(白虎,殿名。)
《後汉书》曰:皇甫嵩讨平黄巾,请冀州一年田租,以瞻饥民。百姓歌曰:“天下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妻失夫,赖得皇甫复汝居。”
又曰:刘陶余除顺阳长,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又曰:郭贺,字乔卿。为荆州刺史。到官有殊政,百姓歌之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
谢承《後汉书》曰:岑至迁魏郡太守,民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蛑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嘉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於戏在兹。”
又曰:陈临,字子然。为苍梧太守。人遗腹子,报父怨,捕得系狱。伤其无子,令其妻入狱,遂产得男。人歌曰:“苍梧陈君恩广大,令死罪囚有後代,德参古贤天报施。”
司马彪《续汉书》曰:贾琮为交州刺史,岁间清平,百姓安土,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
又曰:李燮拜京兆尹,诏发西园钱,燮上一封,事遂止不发。吏民爱仰,乃歌曰:“我府君,道教举;恩如春,威如虎;刚不吐,弱不茹;爱如母,训如父。”
《东观汉记》曰: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削火,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人安堵?平生无襦,今五。”
又曰:范丹,字史□。为莱芜长。遭党锢事,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有时绝粮。丹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釜中生鱼范莱芜。”
又曰:朱晖为临淮太守,抑强绝雅,岁常丰熟,人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人怀其惠。”
又曰:张堪为渔阳太守,勤人耕种以致丰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吴录》曰:彭循,字子阳,毗陵人。建国二年,海贼丁仪等万人据吴,太守秋君闻循勇,谋以守令。循与仪相见,陈说利害,应时散降,民歌之曰:“时岁仓卒贼纵横,大戟强弩不可当,赖遇贤令彭子阳。”
又曰:王谭,字世容。为成武令,民服德化,宿恶奔迸。父老歌之曰:“王世容,治无双;省徭役,盗贼空。”
《晋书□束传》:太康中,郡界大旱,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诚感,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零。我黍以育,我稷以成。何以酬之,报束先生。”
又曰:邓攸为吴郡守,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後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纟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
又曰:徐州刺史吕虔檄王祥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虞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又曰:诸葛恢,字道明;荀,字道明;蔡谟,字道明。皆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时人歌之曰:“京师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廉清。”
王隐《晋书》曰:应詹为南平郡,郡人歌之曰:“乱离既著,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荫我涂炭,惠隆丘阜;润曰江海,恩犹父母。”
崔鸿《前秦录》曰:王猛化洽六州,人移风变,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集,诲我人黎。”
又曰:苻坚时,凤皇集于东阙,歌之曰:“凤皇于飞,其羽翼翼;渊哉圣后,享龄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