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44 页/共 737 页
袁弘《後汉记》曰:崔る诣窦宪,始及门,宪倒屣迎之,曰:“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
《魏志》曰:文帝引故汉太尉杨彪,待以客礼。诏曰:“乃祖以来,世著名节,年过七十,行不逾涯,可谓老成人矣,所宜宠异,以彰旧德。其赐公延处杖。”
又曰: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田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趋治装。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叹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谈。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随军。
又曰:管宁遇天下乱,往辽东投公孙度。度虚馆以待之。
又曰:钜鹿张,字子明,养志不仕。广平太守卢毓到官三日,纲纪白承,前致板谒,毓教曰:“张先生所谓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诸侯,岂此板谒所可光饰哉!”但遣主簿奉书致羊酒之礼。
又曰:太祖北征柳城,过涿郡,令曰:“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举为儒宗,乃国之栋也。孤到此州,嘉其馀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後,有异於人。亟遣丞掾修饰坟墓,并致薄酹,以彰厥德。”
又曰:王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吴志》曰:孙策得张昭甚悦,谓曰:“吾方有事於四方,待子不得轻矣。”乃上为校尉,待以师友之礼。
又曰:硕邵年二十,起家为豫章太守。下车,礼先贤徐孺子之墓,优待其後。
又曰:吕蒙疾发,孙权迎置内既欲数见,又恐其劳动,常穿壁瞻之。
又曰:太守王明以虞翻为功曹,孙策征会稽,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
《蜀志》曰:先主得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又曰:诸葛亮《表》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务。”
萧子□《晋书》曰:明帝以太常桓荣为五更,躬式其闾,亲行养老之礼。
崔鸿《北凉录》曰:沮渠蒙逊令曰:“秘书郎中敦煌刘彦明学冠当时,道先区内,可授玄虚先生,拜以三老之礼,起陆沉观於东苑以处之。
崔鸿《前凉录》曰:宋纤,字令文。不应州郡辟命,惟与阴齐好友善。太守杨宣画其象於阁,出入视之。
崔鸿《前秦录》曰:苻坚要结英豪王景略、吕婆、楼强、汪梁平等,皆有王佐之才。坚并倾身礼之,以为股肱羽翼。
《管子》曰:桓公在位,管仲、隰朋侍立,有间,二鸿飞而过,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寡人之有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
《孔丛子》曰:子鱼居卫,与张耳、陈馀相善。会陈胜、吴广自立为王,耳、馀并为之将。遂言之陈王,大悦,遣使者赍千金,加束帛,以车三乘迎之。子鱼遂往,陈王郊迎而执其手,议时务。
《孟子》曰:舜见帝,帝馆於贰室,迭为宾主,是天子而交匹夫。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其义一也。
《韩子》曰:文王伐崇,与大夫谋,袜系解,视左右,而自结之。
又曰:齐桓公时有处士小臣稷,桓公三往见之,不得见。公曰:“吾闻布衣之士而轻爵禄,虽万乘无以异;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於是五往,乃得见。
《董子》曰:禹见耕者五耦而式,过十室之邑而下,见山仰之,见谷俯之,避有道德之人,避俗之士也。
《淮南子》曰:淮南王安养士数千人,其中高才八人。
又曰: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无饵之钩不可以得鱼,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吕氏春秋》曰: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黄,踞於堂而与之言。翟黄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既受吾爵,又责吾礼,无乃难乎?”
《韩诗外传》曰: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
又曰:楚襄王遣使者持金千斤,白璧百双,聘庄子欲以为相。庄子曰:“独不见未入庙之牲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豢,出则清道而行,止则居帐之内,此岂不贵乎?乃其不免於死,宰执旌居前或持在後。当此之时,虽欲为孤犊,从鸡鼠游,岂可得乎!仆闻之,左手据天下之国,右手刎其吭,愚者不为也。”
环济《吴记》曰:皇太子登,字子高。上为选置师傅,妙简俊秀。於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诵讲诗书。其待接僚属以布衣之礼,与忄谷、休、谭等咸同舆而载,或共床而寝。
刘纟舀《先圣本纪》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王驰往见之,彭氏子谏曰:“伊尹贱人,可徒致之,君无辱车乘。”王曰:“夫一草之本,可已天子病者,天子犹欣喜食之,子诚不欲药人病也。”遂黜彭氏之子。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老莱子,楚人。耕於蒙山之阳,葭为墙,蓬为屋,板木为床,蓍艾为席。或言楚王,楚王遂至老莱子之门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以守政。”
又曰:亥唐者,晋人也。晋平公时,朝多贤臣,祁奚、赵武、师旷、叔向皆为卿大夫,名显诸侯。唐独守道不官,隐於穷巷。平公闻其贤,致礼与相见,而请事焉。平公待於门,唐曰入,公乃入,唐曰坐,公乃坐,唐曰食,公乃食。唐之食公也,虽疏食菜羹,公不敢不饱。
又曰:朝福也者,涿郡人。以行义修洁著名。昭帝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表显义士,诏郡国条奏行状天下,得福等五人。福治义最高,以德行,徵至京兆,病不进。
《会稽典略》曰: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本楚宛三户人,被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吏奉谒。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种笑曰:“吾闻士有贤圣之资,必有佯狂之义;内有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驾车而往。蠡知种之必来,谓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有顷,种至,抵掌而谈,旁人观者耸听。
《说苑》曰:邹子说梁王曰:“伊尹,有莘氏之媵臣,汤立以为三公;管仲,城阴之狗盗,齐桓以为仲父;百里奚乞食於路,穆公委之以政;宁戚叩辕行歌,桓公任之以国;太公望出夫朝歌之屠,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故《诗》云:绵绵之葛,在於旷野。良工得之,以为;良工不得,枯死於地。”
又曰: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者,期年而士不至。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足以见乎?”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谓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於九九者乎!”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至矣。
又曰: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御富。”桓公赐之齐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而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伯。”
又曰:燕昭王问於郭隗曰:“寡人地狭民寡,齐人削取八城,匈奴驱楼烦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隗对曰:“帝者之臣,其名臣,其实师也。王者之臣,其名臣,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其实仆也。亡国之臣,其名臣,其实虏也。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才至矣。北面等礼不乘之,以势求臣,则朋友之才至矣。西面逡巡以求臣,即师傅之才至矣。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於是燕王置郭隗为上客。
又曰: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养,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善子韦也,亡不从,来贵之,君独不愧於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惟不用子韦,故至於亡。今吾之得复,尚是子韦之遗德馀教也。”
又曰:杨回北见赵简子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子闻之,绝食而叹。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简子曰:“子不知也。夫美女,鬼妇之仇;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又曰:朝无人,犹鸿鹄之无习翼也。
刘向《新序》曰: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段干木盖贤者,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肯以已易寡人之贵也。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於地,干木富於义,寡人富乎财。地不如德,财不如义,寡人当事之。”
《世说》曰:陈仲举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省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轼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又曰: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闻弼来,乃倒屣迎之。
《邴原别传》曰:原字根矩,上北伐单于,还住昌国。原至门下通谒,上甚喜,览履而起,远出迎原曰:“诚副饥虚之心。”
虞老叔《高士传》曰:宋少文,博学善属文,清心简务。宋高祖领荆州,辟为主簿,少文不应。高祖乃彻卫,率尔从之游,延登第树,听其高谈,叹曰:“不知礼,乃觉心明。”
张《汉记》曰:荀爽兄弟八人,时人谓之八龙。旧居豪里,县令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署其里曰高阳里。
葛洪《西京杂记》曰: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
阮籍《秦记》曰:昔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居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穷居韦带之士,王公大人所以屈体而下之者,为道存也。
葛洪《西京杂记》曰:公孙弘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外曰:“钦贤之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之馆”以待真材,次“接士之馆”以待国士。
又曰: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
虞预《会稽典录》曰:陈嚣,山阴人。宗正刘向、黄门侍郎扬雄荐嚣德义可厉薄俗,孝成皇帝特以公车徵。嚣时已年七十,每朝请,上常待以师傅之礼。
又曰:光武尝出南郊,严遵曳长裾、持鹿扇住立不动,天子下车,揖而别。
曹植《公宴诗》曰: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卷四百七十五 人事部一百一十六
待士
《毛诗》曰:《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後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家语》曰:孔子喟然叹曰:“向使铜伯华无死,天下其定矣。”子路曰:“由愿闻其人。”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何难乎?”子路曰:“幼而好学,壮而有勇,则其可也。若夫有道,谁下哉?”子曰:“由,汝不知也。吾闻以众攻寡,无不克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犹下白屋(白屋,草舍。)之士,日见百七十人。斯岂以无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恶有有道而无下天下君子者乎!”
《战国策》曰: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能与我赴诸侯乎?”左右莫对。管燕涟然流涕曰:“悲夫,士何为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厌,而君鹅鹜有馀食;下宫蹈罗纨,曳绮,而士不得以为缘。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又曰:孟尝君舍人有与君夫人相爱者,或以闻,孟尝君曰:“睹貌相说者,人之情也。勿言!”君暮年,乃召爱夫人者而谓之曰:“子与文游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不欲,卫君与文布衣之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公以此从卫君游。”卫君欲约兵攻齐,是以谓卫君曰:“孟尝君不知臣不肖,以臣欺君。今君约天下之兵攻齐,是足下欺孟尝君也。愿君勿以齐为心!如不听臣,臣血湔足下衿!”卫君乃止。
又曰:中山之君所倾盖舆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
《史记》曰:西伯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伯夷、叔齐、太颠、闳夭、宜生之徒皆归之。
又曰: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之徒七十六人,皆赐第、上大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
又曰:帝召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傅诣雒阳。未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遂自刎。令客奉其头,从使者奉之高帝,拜二客为都尉,以王礼葬横。二客穿其冢旁孔,自刎,下从之。海中五百人闻横死,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待士也。
又曰: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之等。孟尝君待客夜食,有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辞去。孟尝起,自取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又曰: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归之。
又曰:邹阳上书梁王曰:“苏秦相燕,燕人恶之於王,王按剑而怒,食以是;白圭显於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投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折肝相信,岂移於浮辞哉!”
又曰:周公曰:“我一沐三握,一饭三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也。”
《汉书》曰:司马迁云:“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士死力,虽古名将不能过也。”
又曰:班伯为定襄太守,至,请问耆老父母故人有旧恩者,酉杏满座。尝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又曰:朱博好乐士大夫,为郡守九卿,宾客满门,欲仕宦者举荐之,欲报仇怨者解剑以带之。其趋事待士如是。博以此自立,然终用败。
又曰:郑当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谒宾客,夜以继日。(已具“游侠”部。)
又曰:郑当时迁大司马,戒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东观汉记》曰:窦固为奉车都尉,与驸马都尉耿秉等北征匈奴,遂灭西城,开通三十六国。在边数年,羌胡亲爱之。炙肉未熟,人人长跪前割,血流指间,进之於固。固辄为敢,不秽贱也,是以亲之如父。
谢承《後汉书》曰:皇甫嵩为三公,以身起於汗马,常折节下士也。
《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抄略。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蜀志》曰:曹公还许,先主为左将军,礼之逾重,出同舆,坐同席。
又曰:董允尝与尚书令费、中典军胡济等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董恢诣允修敬。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乃命解,等罢驾不行。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
《吴志》曰:顾邵当之豫章,发在近路,会张景病。时送者百数,邵辞宾客曰:“张仲节有疾,若不能来别,恨不见之,暂还与诀,诸君少相待。”其留心下士,惟善所在,皆此类也。
王隐《晋书》曰:王浑,字玄冲。平吴後,据两州,吴人新附,皆有畏惧之心。浑抚循羁旅,劳谦接纳,坐无空席,门不停宾。於是江东诸士莫不敬爱。
《宋书》:羊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後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将军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王智深露宋纪》曰:谢景仁尝请高祖,高祖乃命召景仁弟述。述时为豫州主簿,不从。高祖遂辍箸不食,须述至乃食,其见重如此。
《後魏书》曰:陵馥为相州刺史,假长广公。为政清平,抑强扶弱。州中有德宿老名望素重者,以礼待之,询之政事,责以方略。如此者十人,号曰“十善”。又简取县强门百馀人,以为假子,诱接殷勤,赐以衣服,令各归,为耳目於外。於是发奸レ伏,事无不验。百姓以为神明。
又曰:贾思伯,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时以为雅言。
《唐书》:李勉礼贤下士,终始尽心。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於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於筵次,陈膳执酹,辞色凄恻,论者美之。
又曰:裴度以平贼报国为己任。自德宗朝宰相归私第,百官不敢及门。度以方讨不庭,宰臣宜日接多士,冀有所得,因奏诸私家通宾客。上方属意,遂许之。四方布衣尽得以策画干丞相,至今宰臣私接士,因度之请也。
又曰:杨炎乐贤下士,以汲引为己任,天下士子趋向风从。
皇甫谧《逸士传》曰:公仪潜,鲁人也。少而厉行乐道,不事诸侯,与子思友。鲁穆公闻其贤,因子思而致命,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寡人将三分鲁国而与之。”
《晋诸公赞》曰:张华博识多闻,无物不知,卢浮高朗经傅有美於华,起家为太子舍人,病疽,截手,遂废。朝廷重之,就以为国子博士。
高闾《燕志》曰:李陵居长谷之东,先主与高□游宴,往来每憩其家。陵与其妻王氏,每夜自赍酒馔而至。
《晏子春秋》曰: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衣裘,负刍息於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越石父也。不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以俱归。
崔鸿《十六国春秋□後秦录》曰:太尉文成公姚显,字子章,兴之弟也。清秀明发,文武兼才,为令录十馀年无秕政。机务之暇,宾客如□,谦虚傅受,待士以布衣之礼,或昏夜静处,与贤士谈论政事。
王孙子《新书》曰:楚庄王攻宋,厨有臭肉,樽有败酒,将军子重谏曰:“今君厨有肉臭而不可食,樽有酒败而不可饮,三军之士皆饥色,欲以胜敌,不亦难乎!”
《说苑》曰:赵简子游於西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六翮也。背上有毛,腹下有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高。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亦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新序》同,而称“晋平公”,又云“三千馀人”矣。)
又曰:周公日见白屋之士,所下者凡七十一,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
又曰:周威王问於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对曰:“有。穷者达之,亡者存之,疾者起之,士则四方而至矣。故士存则国存,士亡则国亡。子胥怒而亡之,包胥怒而存之,胡可不贵乎!”
《俗说》曰:谢万诣简文,万来无衣帻可前。简文曰:“但前,不须衣帻。”即呼使入。万着白纶巾、鹄{敝毛}裘,履板而前。既见,共谈移日,大器之。
《汉杂事》曰:于定国谦逊下士。士虽贫,徒步往过,皆与均礼。
又曰:公孙弘为丞相,起客馆,开阁延贤人,与参谋议。身自食脱粟饭一器,尽以俸禄与故人宾客。
又曰:倪宽为人,卑体下士,务在得人心。择用仁孝,推诚与下,不求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