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894 页/共 1125 页
八月,诏官告院今后月支上色朱红五两充印中书除改官告。
三年闰二月,诏今后学士院阙人,不得于官告院抽私名人拣试。
八月,诏官告院绫纸库:「令三司与提举司定逐色绫罗纸、褾轴各三副,印押充样,分留两作坊及本院。每送纳之时,将元样比类交纳。」
四年十一月,诏官告院:「应选人注官,合纳朱胶、绫纸钱,许选人情愿就便送纳。」
五年六月,诏进奏院:「今后官告院发到军员告敕,画时入递,仍具道数、月日申本院。」
八月,诏:「升朝官遇赦乞封赠者,今后立限二周年,限外不来,即便止绝。在外者申奏,在京于都省投状。」初,叙封者须具父母存亡抄写告白及妻礼婚状,经叙封者且累封告白,随状投纳。若文字不足,未得收接。
九月,官告院言:「准中书札子,军员诸州衙前每遇赦加恩,多住滞经年,令本院定夺闻奏。今请每覃恩赦到限二周年内逐处录白申奏。若每遇新恩,更不许乞行已前恩泽。」从之。
八年七月,令官告院自今大除授告身,赐外蕃书仍旧用金花绫罗纸。时禁销金,有司上请故也。
天禧元年八月,翰林学士晁迥、秘书监杨亿、直龙图阁冯元详定叙封所生母及致仕官封赠母妻事:「臣等详编敕仪制自有明文,若非嫡继,不合叙封。其致仕官封赠据《五代会要》及新编仪制,须曾任五品已上正官致
仕后,即据品秩施行。国朝已来,每因降赦,应预升朝,并许封赠,盖是一时覃庆,固非定格。其致仕官须是郎中已上方该封赠,兼逐时敕文封赠亦不该说,然官告院二十余年相承行遣。臣等议定,乞今后如遇恩泽,其升朝官在堂无嫡、继母者,许叙封所生母。其致仕(言)[官]于仪制难预恩泽,乞今后须曾任升朝官后致仕者,亦许封赠,如自京官幕职州县转朝官致仕者不行。」官告院又言:「文武臣僚准赦封赠父者,当院点检有右赞善大夫吕行简叙封故事。准《六典》司封之职,凡庶子五品已上官皆封嫡母,无嫡母即封所生母。子有五品已上官,若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为太妃已下,无者听之。汉天福十二年,嫡、继即许封叙。如非嫡、继,不在论请。大中(详)[祥]符仪制,嫡母、继母即许叙封。如非嫡、继,不在论请之限。其致仕官如未致仕曾任五品已上,合追封者与据品秩施行,别无条贯。」乃诏自除上条外,今依所议施行。
四年二月,诏:「诸州御前诸军将校所请加恩官告更不定年限。今官告院候奏到,并依例施行,疾速出给,不得住滞。」
五年六月,流内铨言:「幕职州县官拟授之后,逐甲具前衔所授替填员阙脚色状申奏降下,出给告身。窃缘选人有远地得替,或掌狱罢官、丁忧服阕理选年满、遇恩放选等,自来只用放选告词,一例修写官告。乞今后依黄甲体式,逐甲具状闻奏,乞降下官告院依奏状写告,更不用词。其合书官衔,即依除官体式系书。」从之。
仁宗天圣四年七月,提举官告院程(林)[琳]言:「选人官告小绫纸一副、木轴、小锦褾、青带,合纳钱一千;中绫纸一副、中牙轴、中锦褾、青带,合纳钱一千五百,并八十陌。欲望自今小绫纸纳钱五百,中绫纸纳钱一千,只于本院绫纸库送纳,若选人料钱十贯已下不纳。」从之。
十一月,官告院言:「准中书札子,比试到今日已前私名待阙人王家说已下三十二人书札,次第勘会正贴番额七人。如有正名阙,依条于舍人院试写官告,依例填阙。又有九人,旧充额外正权贴番名目,在院习学写告,乞罢此名目,直候正贴番有阙,旋拣补填。绫纸库告身案自来于守阙内选有家业行止四人,与三司军将同勾当,三年交割,无欠少遗阙不了,即依敕补充正名。今后勾当者八人,并系守阙,不曾习写官告。今试写家状及诗一首人,别一人供预书绫纸,一人守阙供预书绫纸,八人守阙告纸库告身案,并在舍人院主掌习学帐籍公事、供应法物,不曾学写告身。虽名试写家状及诗一首,比量低次。乞今后更不致守阙库案名目,据见勾当库案人年满即临时依敕拣选有家业人勾当。」诏:「官告院正名自今以十五人、守阙私名人共以二十人为额。今来见在人数权且依旧存留,候将来额内阙人
即得招收。今后勾当库案写官告,并须试验人材书札,方得收留。其权贴番守阙库案、守阙供预书绫纸,更不得置此名目。今后绫纸告身案得替补正名后,更令勾当三年,依天禧四年五月敕减选。候阙正名,即得差有家业守阙勾当。」
六年,诏:「追官或除名,比限敕到日取宣敕告身,令逐处当职官吏注毁,所追夺因依限十日内纳尚书刑部。」从编敕所奏定也。
十二月十六日,诏今后文武升京朝已上告词并抄录一本。
皇佑四年九月八日,诏颁官告条制:自亲(皇)[王]、宰臣至皇侄、皇孙,并依旧制。观文殿、资政大学士,如文明殿学士及端明殿学士、侍讲学士、阁学士、阁直学士、太子宾客、太常卿监、国子祭酒、司天监、初除驸马都尉、四夷授郎将已上蕃官、授正副军主并首领及(花)[化]外刺史身故子孙承袭以银青阶知州,并如三司使制。客省引进、合门副使并如太常博士以上制。内藩方都指挥使以上有带遥郡者用锦褾。五府少尹、通事舍人、两使判官、正畿令、防御、团练使、率府率、副率、诸色京官、检校官至员外郎以上、三司孔目勾神「神」字恐误。、勾覆官、诸司职掌官至诸州别驾、化外授上佐幕职州县官、指挥使至副兵马使、衙前职员等并如升朝官制。内枢密副承(主)[旨]有至将军以上、中书堂后官至太傅以上、虞候加至爵邑者,并用大绫纸、大锦褾、大牙轴。正员京官用小绫纸、小角贴金轴头、红地黄花锦褾、青带「轴头」字上原衍「贴金」二字,应删。。诸色京官、京主簿、诸州长史、司马、中书录事、班行借职及诸军指挥使以下、翰林待诏、书直、书艺、医官,并如京官灵台郎制。内礼直、法直授两省主事及勒留官制别驾者、诸州幕职州县官、检校官至员外郎者、供奉官至指挥使以下、检校至尚书者、翰林待诏等升朝官正官者,并用中绫纸、锦褾,牙轴。指挥使加爵邑,即更用大绫纸、锦褾、牙轴。诸司勒留官,诸州衙前官将,并用小绫纸。应宫掖并公主,并遍地销金斜花凤子罗纸。内命妇,销金罗纸。郡、县主,用金花罗纸「用」字原在「纸」字下,据文意乙正。。国夫人,销金团花窠罗纸。郡夫人、郡君、县太君,及遥刺正郎以上妻,并用五色销金常使罗纸。命妇,玉色素罗纸。其细衔自仆射、尚书、丞郎以下见任者,令兵部、司封并于官预先书押,以备中书取索。应曾降麻授恩者赠官,并用白背绫纸、大牙轴、法锦褾。降麻授官人才薨追赠者,用白背五色绫纸、银钩晕锦红里褾、大牙轴。见任将相正一品及二府追封三代,东宫一品以下,虽常任将相,各依本品追封其曾祖母、祖母。惟中书门下二品、平章事正一品、使相封国大夫人外,余封郡大夫人止,已有国号者依旧追封。应百官为父赠官,以父曾降麻授官,赠官用白背绫纸。及赠至大将军已上,并用大绫纸七张。升朝官,中绫纸。诸寺监丞、大理评事,小绫纸,并
各五张。应封赠文官曾任大卿监、丞郎、给谏;武臣大将军、遥郡阁使以上者,及因子孙追赠官至一品者,并用大绫纸七张,大牙轴、法锦褾。除大学士已上者用十七张外,但用七张、五张为差。从权判尚书都省丁度等所议也。
嘉佑六年正月,诏判官告院自今降敕差人理合入资序,仍给添支钱十千。元丰五年奉行官制,文武官告身属吏部,蕃官属兵部,封赠及内外官命妇等告身属司封,加勋并将校等属司勋。官告院四部告身及人吏随事隶本部逐记,各有告身案。朝廷敕授差除,各随本部书写、给发、进纳告身。七年,并司封、司勋告入案,入吏部预书库收掌,司封、司勋告身即依旧逐部郎官主管。
崇宁四年二月十四日,臣僚言:「吏部所给命妇等告造作灭裂,欲乞尚书吏部专置造官告一局,就差尚书都省门内臣,差架阁库官专一主管。」从之。
六月三十日,诏:「应书写告并隶尚书省制造官告局,候了送本案书印。发放漏泄等条并依旧。」
五年正月三十日,诏罢尚书省制造官告局,依旧令尚书右选主管。所有官告令用绫纸、褾轴等,令所属依新样制造。
大观元年二月二十四日,诏(覆)[复]置官告局。
十一月二十三日,主管官告局许仿言:「本局被受差除录黄,修写进告,多致漏泄。欲乞改制造官告局为尚书省官告院,别择处建置。应今后堂除、敕授差遣,书黄至尚书省,径送本院给告,然后付录黄于吏部,于事为便。」从之。仍隶左、右司。
三年六月,诏尚书省官告院复罢归吏部。
政和三年六月十四日,诏依旧置官告院,仍于吏部置局,差官二员主管。
七月十四日,主管官告院王燮言:「本院(未)[朱]记欲乞下少府监铸造天头原批:「渭清按:『未』当为『朱』。」,以『吏部制造告身案记』八字为文。」从之。
十一月十六日,臣僚言:「诸令文应因子孙得封赠而父祖亡者,所封母、祖母并加『太』字。臣看详法意,封则加『太』字,赠则不用,其意甚明。而有司奉行,法难用。欲乞应命妇因子孙官爵父祖亡,封其母并祖母者加『太』字,殁者并除去。」从之。
十二月四日,官告院言:「奏授官告见系吏部告身案承钞出给,欲乞依旧敕援例并隶本院。其本案人吏并乞拨归本院,其出告乞敕钞却发赴吏部逐案照会。」从之。
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诏:「官告院官二员主管,依元丰五年已前旧制。其法物库可废罢,绫纸、褾、轴等并文思院作坊后苑作制造。」先是,政和七年二月置法物库,以追降指挥罢。熙丰制造局合罢者,左藏库移牒拘收造告疋帛等。主管官吴震等以为言,故有是诏。
神宗熙宁二年八月十八此下数条按时间先后当移至前页徽宗崇宁年之前。今仍其旧。日,官告院言:「久例皇亲副率以上即用白绫纸、晕锦褾、大牙轴、色带子。若有例,依近敕比(涣)[换]文资出官者,未委合依旧例与外官条制。」诏依皇亲例供使。
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官告院
绫纸库合纳绫纸官钱赴左藏库送纳,所管绫纸专差使臣一员,月给食钱五千,添差三司军大将一名充副知,只差本院守阙一名抄写文字,月给食钱一千,更不拘收家业酬奖。皇佑编敕:本库如无正名,于有(加)[家]业守阙人内差,候勾当三周年无遗缺,补充正名。候替满日,再勾当三周年,减选出官。」
六年六月十二日,官告院言:「内殿承制无使纸条贯,不以有无食邑,例用大绫纸七张。缘本官自在殿中丞(不)[下],乞改正用中绫纸、褾、轴,如有食邑者如旧。」从之。
七年五月二十二日,舍人院言:「检会官告院条制,大学士已上并用白背五色绫纸、法锦褾;观文殿学士只用大绫纸、法锦褾、大牙轴、色带子。缘观文殿学士乃在资政殿大学士之上,是旧制 定,乞用知大学士例。」从之。
元丰五年六月十三日,详定官制所言定到制授、敕授、奏授告身式。从之。
哲宗元佑元年五月六日,诏自今监司落「权发遣」及「权」字毋给告。从中书省言也。
绍圣元年九月十五日,吏部言:「中书舍人朱服言:元丰五年条制阶官及职事官及选人凡入品者,皆给告身;其无品者,给黄牒。元佑六年改元丰五年专条,除职事官监察御史以上及除降官职依旧外,应内外差遣并职事官本等内改易或在任者,并给黄牒,乃与无品人等。」诏今后帅臣、监司并待制已上知州并给告,余依旧条。
二十八日,三省〔言〕:「近诏帅臣监司并待制已上知州并给告,余依旧条。契勘除帅臣并待制以上知州给告外,其监司不系升入路分本等内改易者止给黄牒。」从之。
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诏职事官监察御史以上因罪罢(点)[黜]并给告。从中书舍人叶祖洽请也。
元符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吏部侍郎黄裳言:「元丰官制,入品官皆给告身,其无品者给黄牒,故小使臣皆给告身。后来(待)[特]务从简,遂行先札指挥,于理未安。请自借职、奉职而上皆给告身,复元丰官制。」从之。又吏部言:「元佑法小使臣只降先札,乞自承信郎而上依旧给告。」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大礼毕,宫人迁秩,日夕降告,内降录黄,似烦碎,不系事体轻重,可令吏部出空头官告,疾速进入尚字五道,司(事)[字]一十道,典字三十道,掌字五十道。」
四年正月四日,诏:「诸妃告身绫纸:四妃用云龙,贵仪至婉容用葛藟石离,昭仪至充媛用兰燕,婕妤至美人用荇鱼。内命妇告身绫纸:内宰、副用遍地云凤,宫正、尚宫、内史、郡夫人、治中用云朵凤,国夫人用遍地云鹤,宝林至掌乐、管勾仙韶公事用云朵。」
宣和元年二月二十九日,中书省、尚书省言:「勘会官告院制告身、法物合用造绫纸,近已措置更定花样名色。虑(名)[民]间私辄仿效织造及买贩服用,当立法禁止。今拟条项:诸官告院制造告身、法物应用绫锦,私辄仿效织造及
买贩服用者许人告,赏钱三十贯。从之。
钦宗靖康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尚书省言:「官员付身敕札系大程官承发,近多留滞,不依限发放。欲乞今后发出付身、告命,并当日具名件并发下月日及承受大程官报尚书省,都门下实时出牓,如有违滞,并许当行人吏并科杖六十罪。」从之。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十二日,诏:「恩转官除文臣太中大夫、武臣正任观察使及宗室南班以上,并命辞给告身,其余令吏部具钞降敕。」
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日」下原衍「官」字,已删。诏:「应除授迁官等合出告身,并仿元年覃恩转官例,余并札子内补授名目人于所授敕札上量行开说补授因依,候事定日依旧。」
三月九日,诏:「文武除授迁转,并依旧给告。仍令官告院疾速制造法物,尚书省先次札(官)下除授迁转并已给敕官,候法物成日给告。」先是,除授迁官文武臣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下并给敕,缘臣僚言朝廷专降告命招抚及行军给降空名官告之类,若但给敕,非惟难以示信,且事体削弱,故有是诏。
六月十八日,诏:「封赠官告如阙绫罗,即以绢充,仍于左藏库支绢三百疋、次色锦五十五疋制造。」
二十一日,诏:「官告院依禄令支茶汤钱各十贯文,就料钱历批请。其权官并依正官例。」从本院请也。
二十八日,诏:「今后文臣带直秘阁、武臣带遥郡以上给告,朝奉大夫、武翼大夫给敕,其初补官人依自来条例给付身。」
八月十日,尚书省言:「官告自来书尚书左、右丞,今除参知政事亦合通签。」从之。
九月二十九日,诏:「刑部契勘应给降空名告札等先注籍,仍取会有无补授之人及姓名、因依销簿。」先是,刑部郎中苏恪言:「空名官告以待有功,欲乞每遇给降,仿『度』字号置合开簿,俾铨曹堂其受人之乞受人之乞:疑有脱误。,令具事目及字号报掌簿官销簿注籍,候参部自审验簿号,方许注授。」诏从之。
四年四月三十日,诏:「比年爵赏失实,名器浸轻,可自今后将帅监司守臣并不得陈乞空名告敕宣札。如实有功人,仰保明申奏,以凭推赏,虽大臣出使亦当遵守。」
六月八日,诏:「文臣朝奉大夫、武臣武翼大夫以上转官给告,文臣通直郎、武臣武翼郎以上转官给敕,选人初授官给绫纸,改京朝官给告,换阶官给敕。」先是,吏部侍郎綦崇礼言:「已降指挥,初补官人给付身。勘会选人有旧假官未入官者,并系初授敕或补牒,即未经出给告命,欲乞依初补官人例给告。」故有是诏。
九月二十五日,臣僚言:「奏补授官告敕自来不曾载三代、乡贯、年甲,欲乞今后被荫人告、敕并行书写。」从之。
十一月五日,官告院言:「吏部签发到奏钞到院,其钞内称说年甲、乡贯、(贯)三代,本院依本书写外,其录黄给告多无三代,或止有年甲、乡贯,及全不称说者。欲乞今后遇出给初补官人告命或无三代、乡贯、年甲者,令大
程官赍告取索家状,付院书填。」从之。
绍兴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诏:「四品以上官及职事官监察御史以上官告并用锦褾外,其余官并封赠权用缬罗代充,仍令所属依旧制描样开板制造,先装背四轴,申尚书省。」
六月二日,诏:「给降空名官告绫纸,已(今)[令]官告院置簿。今后诸处补授,令书填官司限一日开具申吏部。应(告)空名官告绫纸,官司半年一次开具已未书填道数,申吏部照会。」先是,侍郎郑滋言:「小使臣校尉自来给降空名官告绫纸,即未有诸处申发到书填补授姓名、因依,无以考察伪冒。」故有是诏。
三年十二月十日,临安府言:「武翼郎王倾遭居民遗火,烧毁高祖父超故任建雄军节度使告一道、曾祖父德用皇佑四年授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告一轴,并嘉佑元年任忠武军节度使告一轴,今录白曾祖德用神道碑一本干照。」诏令王倾召升朝官二员委保,是实王德用本家亲的之孙,即依条出给。
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诏:「除授馆职、职事官及帅臣、监司,并依旧法给告,惟计议官依编修官出敕。」先是。臣僚言五品以下命以敕札,殊损国体。送部检会,言:「旧法编修官出敕;馆职、寺监丞、博士,御史台检法、主簿,命词给告;承务郎以上磨勘转官出告。特恩转官仍命词外,任差遣出敕,监司并合命词给告。旧无计议官,未审是何付身。」故有是诏。
五年五月二十日,诏:「太师至尚书令绫纸,可降本格二等用十五张色背五色绫纸,其余官并递降本格。太师至尚书令,左、右仆射至开府仪同三司,并用十五张色背五色绫纸。知枢密院事至宗室环卫官,观文殿学士至观察使,并用五张白背五色绫纸。宣奉大夫至(俟)[候]用十张白绫纸,给事中至伯八张白绫纸「给」字上原衍「十」字,已删。。中大夫至子,七张白绫纸。七寺少卿至和安大夫至翰林良医,尚书诸司员外郎至翰林医正,并用六张白绫纸。奉议郎至太子诸率府副率,秘书省校书郎至诸军指挥使以下、遥郡(敕)[刺]史以上,马步军都头至蕃落马步军都指挥使,并用五张白绫纸。」以官告院言工部会告命品从数多,合行(灭)[减]损。故有是诏。
六年二月十六日,诏伪(告)[造]绫纸度牒依诈为制书法断罪。先是,工部言:「官告院所用绫纸花样不一,易以伪冒,乞下文思院别织一体花样,仍于绫上织字号,专充官告。其仿效制作之人,乞重立法。」故有是诏。
三月一日,诏文武官磨勘给告,并量收绫纸钱。先是,文思院织造告绫费用倍多,臣僚以为言,故有是诏。
同日,诏官告院吏人入仕年月并依吏部侍郎右选理二十五年。先是,官告院言:「本院人吏选补并守熙宁法,近吏部申明将本院主事满三年半外通入仕及三十年,方许出职,仍理其所少年限,勒令殿选。缘从来本院遵守旧法,近
吏部申明将满三年半出职,别无理年殿选之文。况六曹所理入仕年月各以人额多寡理年,有理三十年处,及有二十五年处。各缘充主事年月不多,如刑部都官止充主事满一年,或一年一季,止理二十五年出职。或遇大礼,又许解(法)[发]次名,三年半中约解发三人。本院缘守旧法,三年半止解发一名,更不理入仕年月。」故有是诏。同日同日,原作「官告院日」,据文意改。,诏:「官告院官去替半年,方许差人。其已差替人,并见阙未到之人,并别与差遣。如愿归吏部注授之人,特依省罢法与指射差遣一次,愿就宫(官)[观]岳庙者(职)[听]。」
七年三月十三日,诏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所有立奇功除正任及转横行遥郡官告,日下给付,免进入。以飞朝辞,恐妨起发故也。
十一年十一月十日,吏部言:「措置官员转官及封赠告制度,若依旧法制造,窃虑难以应办,欲量增绫纸。」从之。一、文臣太中大夫、武臣正任观察使以上转官,并用杂色锦褾、丝带、拨花大红牙轴。文臣监察御史以上,并行在职事官、寺监丞簿以上,外路帅司、监司转运判官、提举茶盐、市舶、常平等以上并除贴职之人,中大夫至奉直大夫;武臣通侍大夫至右武大夫及带遥郡,并武功大夫至修武郎以上,并用杂色锦褾、丝带、拨花中红牙轴。文臣朝请大夫至通直郎,武臣武功大夫至修武郎以上,并用红绫褾、碧绿绫带、拨花中红牙轴。升朝官量行添轴,改造褾袋。一、绫纸钱:内文臣太中大夫、武臣观察使以上并免,文臣中散大夫、武臣遥郡刺史以上二十贯,文臣朝奉大夫、武臣武翼大夫以上一十五贯,文臣通直郎、武臣修武郎以上一十贯,以上各欲增五贯。一、封赠绫纸钱:三公,三少,开府仪同三司,七贯五百文;东宫三师、三少,特进太尉,金紫、银青光禄大夫,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节度使,承宣观察使,六贯;宣奉、正奉、通奉大夫「通奉」上原衍一「正」字,据文意删。,左、右骁骑以下,诸卫上将军,三贯五百文「三贯」下原衍一「贯」字,据文意删。;通议、太中大夫三贯以上并欲增一倍;中大夫,中奉、中散大夫,防御、团练使,诸州刺史,左、右金吾以下,诸卫大将军,二贯六百文;朝议、奉直、朝请、〔朝〕散、朝奉大夫「散」字上原关「朝」字,据文意补。,二贯三百文;朝请、朝散、朝奉、承议郎,诸卫将军,太子诸率府率「太」字下原衍一「朝」字,据文意删。,一贯八百文;奉议、通直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一贯五百文;宣教郎以下,一贯已上,并欲增一倍;毋及朝奉大夫、遥郡刺史以上妻,七贯二百五十文,欲增四贯七百五十文;余妻六贯四百五十文,欲增三贯五百五十文;武功、武德、武显、武节、武略、武经、武义、武翼大夫,遥郡同,二贯三百文;武功、武德、武显、武节、武略、武经、武义、武翼郎,一贯八百文;训武、修武、从义、秉义、忠训郎,一贯五百文以上,并欲增一倍。从之。
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诏:「文武官给告日并下吏部,于年月日前系写主管院官名衔。」先是,臣
僚言百官迁(政)[改],惟官告院知其详,其监官欲书名于绫纸背,以防冒伪。而主管院陈掞言,纸背书名,日久易以磨外。故有是诏。
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诏〕应今后告命并用新法绫纸。先是,尚书省言,换给封赠今用杂绫纸,恐生奸弊。故有是诏。
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诏外国告身合用褾、轴、销金法物,并依旧制施行。
九月六日,诏:「内、外文武臣僚告敕并依大观格制造。裁减吏额,共置二十九人。后降下官告样十六轴,并物料等,(今)[令]有司制造。」沈该等奏,依已得指挥自来年正月为始。上曰:「此是大观式,朕已令各随官品画成圆册,他日可以按图制造。」
二十七年二月二日,将作监奏:「契勘依近降官告法式,应内外命妇迁转并赠封告命,并销金。续承指挥,内命妇迁转并封赠,外命妇封赠郡夫人以上,并依格用网袋外,其余以次并权不给。窃虑告身销金亦合参照,欲望除内命妇迁转并封赠、外命妇封赠郡夫人以上依法式外,其余并权住销金。」从之。
五月三日,工部状:「近降指挥禁止镂金、销金装饰之类,所有文思院见造销金告身绫罗纸、轴头,今欲将文武臣僚并内命妇迁转封赠、外命妇封赠郡夫人以上及外国封爵加恩告命等,并依已降大观格制造给降行使。所有应合用轴头上贴镂销金,乞止用拨花滴粉生色。」从之。
三十二年六月一日,官告院言:「契勘本院先降到大观格出告样制,照得内、外命妇十等式内除止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用十八张销金罗纸,并亲(用)[王]妻用十张销金罗纸外,所有皇太子妃并一字王夫人罗纸法物亦未有该载立定格式。今欲将所出上件皇太子妃(此)[比]附四妃、王夫人比附亲王妻罗纸张数、法物等书写出给投进。」从之。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九日,孝宗即位未改元。主管官告院鲁(言)[木养]言:「节次承吏部发到敕黄,出给诸军阵亡赠官告命,依法系宰执签书。窃见大礼恩霈文武百官封赠,除见任两府系宰执签书外,其余并是代书,欲权依大礼封赠例,免书宰执。」从之。
孝宗隆兴元年七月二十四日,官告院言:「契勘本院应出给功赏转官等告命,宰执、侍从、左司都事郎,官告院官依昨出给空名官告例代行签书,续承指挥除宰职分书与院官亲书外,其余官并代书。窃缘赏告代书数多,又恐日后无以稽考,欲乞将大使臣修武郎以上官亲书吏部尚书、小使臣从义郎以下亲书吏部侍郎外,其余官并乞代书施行。」从之。
八月十七日,官告院言:「见管主、令各一人,书令史三人,守当官五人,贴书七人,楷书一十二人。又缘趁办出给覃恩转(管)[官]等告命,人力不及,若更行裁减,必至干办不前。乞将本院正额人数许行依旧存留,候将来出告稀少日别取指挥施行。见在人且令依旧,
将来遇阙,更不迁补拨填。」从之。
二年闰十一月二日,主管官告院刘贡等言:「契勘本院每日出给告命,又遇大礼天行出给宰执、亲王、侍从、文武百官加恩封赠及后妃、内命妇封赠三代诸色告命,其所用绫纸、法物并系文思院预期造纳。今来左藏库阙杂花绫,窃缘大礼在近,临期难以办集,欲将应合投进告命依旧用大观格杂花绫出给投进外,其余文武官诸色功赏及常程等告命并权用左藏库见管制敕、官告、度牒,令文思院于本库支(跂)[拨],衮同打背五张、六张、七张、八张代杂绫花纸,充告身使用,候将来支使制敕绫尽绝日,依已降指挥并用杂花绫纸出给告命。」从之。
二十七(十)[日],诏应军功改正重迭告命,并特与免纳绫纸钱。
干道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诏:「令六部、三衙、官告院自今后出给功赏告命文帖等,子细声说元具功官司,立功去处,是何等第,某军、某将、某队、某职名、某人,内合降宣命人亦仰所属依此开具申枢密院给降。」
九月六日,诏:「吴璘今次起发诸路进马二千匹到行在,将合转官资之人并特与免绫纸钱。」
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诏:「应收捕盗贼立功不以常格推恩之人,内武臣与免纳绫纸钱。」
三年二月七日,主管官告院任绅、罗巩言:「契勘应文武升朝官以上封赠母妻告命「勘」字原在「母」字下,据文意乙正。,昨于绍兴二十七年已前系用七张五(张)[色]绢纸,红、黄各二张,青、赤、绿绢纸各一张。自绍兴二十六年已降指挥文武官告式依大观格制造,仍自绍兴二十七年正月一日为始,降到告式内文武官封赠母、妻用七张五色罗纸书写,红、青各二张,赤、绿、黄罗纸各一张。数内黄纸旧依合用二张,今却用一张;青纸合用一张,今却用二张,是致写告命黑、青一书同不见字迹。乞(今)[令]文思院下界将见今封赠合用罗纸数内青(数)纸二张,依绍兴二十七年已前体式用红、黄各二张,青、赤、绿罗各一张,以凭书写告命。及七张销金五色罗纸,亦乞依此造作,庶得书写,易为办认。」从之。
八月二十五日,主管(管)[官]告院言:「大小使臣因在外监司守臣按举降官,并不命词,止具罪由始末,载之告身。如系事干众人,止坐本人一名所得罪犯因依书写,免致紊烦。」从之。
十月十三日,兵部侍郎周操札子:「契勘官告绫纸自命官九品而上给降之式,用五等葵花样制,品则具在。自绍兴二十六年已后许用杂花凤绫二色,兼用已造下制敕绫参杂书填,制度荡然,无复别识。欲望睿断,尽复制敕绫纸旧制,将杂花凤绫二色并行住罢。」诏令文思院于左藏西库杂花绫内且行关取,与见制敕绫相兼使用,候织到新制敕绫日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