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055 页/共 1125 页
【宋会要】
孝宗隆兴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诏遣武略大夫,兼合门宣赞舍人
郭升
往四川传宣抚问
吴璘
,计置买马。
十一月二十二日,诏遣右朝奉郎、大理寺丞刘敏求往潭州,同黄祖舜监纳李显忠金银等,仍依大理寺正俞长吉差出吉州结正公事体例施行。
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诏遣胡铨往平江府、江阴军、通、泰州,尹穑往绍兴府、明州,并措置控扼海道及点检人船。
二十二日,诏遣将作监丞韩彦古往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司计议军事。
干道二年九月十一日,诏遣度支郎中唐琢、同提举浙东常平宋藻、守臣刘孝韪往温州诸县,遍诣被水去处按验覆实,具合赈恤事件闻奏。内刘孝韪将
州事权交割以次官。
五年八月二十七日,诏遣司农寺丞高绎往淮东西、湖广总领所,并池州给纳所及军前等处,点检应干桩管钱物粮米草料。
九月二十四日,诏遣右通直郎、淮西安抚司参议官许子中措置淮西山水寨民兵,并拨填忠义人耕作。
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宰执进呈皇子魏王赐夏药,梁克家奏曰:「旧宣赐二府夏腊药,率遣中使,后以起动州郡,止令进奏院递赐。」上曰:「闻中使所至,州郡不无烦费。」虞允文奏曰:「为害甚久,绍兴末,诸路安抚制置使及诸军主兵官赐皆从递。干道初,虽前二府亦已罢遣。今亲王领藩,恐须遣中使,以示陛下恩意。」上曰:「甚善。」
九月十三日,诏遣右承务郎、军器少监、兼权兵部郎官韩玉往建康点捡牧马,仍以奉使军器少监为名。
七年正月二十日,诏遣右通直郎、大理正、兼权度支郎官单夔往江州,点检措置拘收运司钱物。
十一月十三日,诏遣右宣义郎、大理寺主簿薛季宣往淮西,同赵善俊等措置赈赡安集。
淳熙元年正月五日,遣登闻鼓院耿延年往台州,同守臣措置赈济。
三年九月十日,分遣官往总领所点检财赋:户部员外郎马大同,鄂州;军器少监、兼权吏部郎官耿延年,建康府;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权考功郎官何万,镇江府。
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命度支员外郎周嗣武往四川总领所,点检驱磨五年内钱物收支见在数
目,出豁开具以闻。仍考究置所以来财赋源流,并关内、关外和籴利害,条具闻奏。以奉使四川点磨钱物所为名。先命右曹郎官谢廓然,已而改命嗣武代行,仍许辟属官二员。
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诏遣秘书省著作郎袁枢往真、扬、和、庐州、镇江府,将作监主簿王谦往严、常、徽、饶州、广德军,并点检措置赈济。
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诏遣监都进奏院王厚之措置诸路递角。枢密院言:「昨发文字至江陵副都统司,依条合破十日,而四十六日方到。其它往来文书,多盗拆违滞。兼访闻诸州军拖欠铺兵衣粮,弊端不一。」故遣厚之措置。十一月,厚之回程,诏特转一官。
十五年六月十九日,诏遣秘书郎、兼权仓部郎官王厚之往湖广总领所,点检措置钱物。八月,诏厚之同湖北诸司措置存恤诸州被水人户。
九月二十七日,诏遣干办行在诸司审计司黄遹往江阴军,相度开浚横河。
淳熙十六年五月一日,遣监登闻鼓院许介、监行在都进奏院王定往绍兴府,将五等下户和买二万五千余匹权住催一年,同监司、守令相度经久利便以闻。既而许介等言:「应行移、申奏朝廷等文字,乞作相度绍兴府和买利便所称呼,于礼部关借印一颗行使。合要前后臣僚及官司申请措置绍兴府和买案牍,令户部降下并转运司关借。其公吏等于内外诸处官司指名踏逐选差,并行重禄。」从之。
庆元四年十月三日,诏点检三总领所,淮东遣大理寺主簿谢严,淮西司农寺
主簿谢大过,湖广军器监主簿潘子韶。各盘量桩积米。
嘉定四年十二月八日,尚书省言:「已降指挥颁行新会,下诸路监司、州军收换第十一界、第十二界、第十三界旧会,〔所〕有新会并要作七百七十文足行使。节次指挥该载已是详尽,监司、州县皆当恪意奉行,尚虑循习旧来弛慢之弊,或有违戾,合议差官前往诸路州军体访催督。」诏差司农丞林行知前去嘉兴府、平江府、常州、江阴军、镇江、建康府、太平州,将作监主簿邱寿隽前去绍兴、庆元府、台、温、处州、建宁府,监登闻鼓院汪必进前去湖州、广德军、宁国府、池州、南康军、江州、兴国军,藉田令王棐前去严、徽、婺、衢、信、饶州、隆兴府、抚州、临江军、吉州,各限三日起发。监〔司〕、州县尚有违戾去处,仰所差官开具当职官吏职位、姓名,申取朝廷指挥。所差官吏止许带人吏二名、听从四名,令尚书省斟量日支食钱,仍于封桩下库以新会支给。经由州县,并不得辄受宴会、馈送,亦不许更行批支口券。其合用兵级,于经过州县差拨二十人使唤,逐州交替。
梁迥以合门使使江南,冒干货贿,诛求无度。凡所贡时果食物,贮以金银杂宝器者悉留,陶漆者还之。初甚毅然,不御酒食,鲜语忮强,虽承迎曲至,无以得其欢心,后主与群臣甚忧。既而厚赆赀直数十万缗,迥大喜过望望:原作「江」,据《宋史》卷二七四《梁迥传》改。,登舟宴乐,为酒令,呼伶人奏《恋情欢》曲,恋恋数日不发,南中士人多笑之。
诸遣使投龙简处此条之前原批「《茅山志》。三字写在『亦云』下,旁注,空一格写『寄案』云云。」又文末原批「寄案,徐辑无年月,姑附于此。」,建道场三昼夜,设醮一百二十分。若遣使或差官致祭,设斋醮,所须之物并检举,及时办集。若使人过有须索差扰者,随处具奏。江南道名山:衡、庐、茅、蒋、天目、天台、会稽、四明、括苍、缙云、金华、大庾、武夷。唐地志亦云。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二 诸使杂录
诸使杂录
【宋会要】
康定二年正月十二日,命诸路安抚使、副:翰林学士王尧臣、礼宾副使王易,陕西路;知制诰王拱辰、西京左藏库副使、恩州刺史马崇正,益梓州路;知制诰贾昌朝、合门通事舍人徐奎,河北路;三司度支副使杨吉、西京左藏库副使彭再问,河东路;御史知杂张锡、内殿崇班慕容惟恭,利夔路;侍御史论程,京东路;侍御史鱼周询,京西路;开封府判官方偕,江南东西路;施昌言,淮南路;三司判官魏兼,两浙路;范宗杰,荆湖北路。
横班东西班诸司使。唐制,百职皆九寺三监分典。开元中,始置诸使,其后渐增,由是寺监之务多归诸使。朝廷每有制诏,则云「诸司」「诸使」以该之,多以内侍省官或将军兼充。天佑后,五代用外朝臣,以卿、监、将军及刺史以上领使。本朝定(该)[制],内客省使至合门使谓之横班,皇城使以下二十名谓之东班,宫苑使以下二十名谓之西班。初犹有正官充者,其后但以检校官为之,或领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内客省使,崇正殿受朝则外东阶立侍。客省使、副使,引进使、副使,四方馆使,四方馆以通事舍人判,隶中书省,石晋始有为卿、监专判者。皇朝初以检校官判馆,淳化四年改置使名。东上合门使、副使,西上合门使、副使,以上为横班。延福宫使,明道元年置。景福殿使,大中祥符五年,宣政使、应州观察使刘承规以久疾辞职,特置是名,班在客省使上。宣庆使,旧诸司使止于宣政使,大中祥符九年东封礼毕,宣政使李神福当迁职,特置使名。宣政使,淳化五年,以王继恩有平贼(贼)之功,特置使名以授之。
昭宣使昭:原无,而前下注末有一「日」字,据原稿本卷第二二页改。,淳化四年置,以皇城使王延德、王继恩、庄宅使杜彦钧为之。以上朝参位在东班前;皇城使、副使,翰林使、副使,唐有翰林使,掌技术之待诏者。五代又有翰林茶酒使。皇朝初有茶 使,后止云翰林使。尚食使、副使,御厨使、副使,军器库使、副使,仪鸾使、副使,唐置营幕使,后置同和院使,梁开平初改仪鸾院使。宋朝置仪鸾使。弓箭库使、副使,唐有内弓箭库使,宋朝因之,后去「内」字。衣库使、副使,宋朝初置内衣库使,后省「内」字。东绫锦使、副使,西绫锦使、副使,东八作使、副使,西八作使、副使,旧八作使,太平兴国二年始分西、东。牛羊使、副使,香药库使、副使,榷易使、副使,旧有香药易院,因置使。毡毯使、副使,唐有毡坊、毯坊使,五代合为一使,皇朝因之。鞍辔库使、副使,唐神策军有御鞍辔(军)[库],五代置使,皇朝因之。
酒坊使、副使,唐有酒坊使,皇朝初加「内」字,后去之。法酒库使、副使,周太祖平河中,得酒工王恩,善造法曲,因置法酒库使。翰林医官使、副使,以上二十使为东班。宫苑使、副使,左骐骥使、副使,右骐骥使、副使,唐有飞龙及小马坊使,梁有天骥,后唐复为飞龙、小马坊使。长兴元年,改飞龙院为左飞龙院,小马坊为右飞龙院。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右天坊。雍熙二年改左、右骐骥院,使名从之。内藏库使、副使,太平兴国初置内藏库及使名。左藏库使、副使,唐以太府少卿知左藏出纳,五代有使,皇朝因之。东作坊使、副使,西作坊使、副使,唐有作坊,五代置使,旧为南、北,熙宁三年改今名,皇朝因之。庄宅使、副使,六宅使、副使,唐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止云六宅。皇朝因之。文思使、副使,内园使、副使,洛苑使、副使,如京使、副使,崇仪使崇:原作「侍」,据《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九改。、副使,唐有闲使,太平兴国五年改今名。西京左藏库使、副使,西京作坊使、副使,东染院使、副使,西染院使、副使,唐有染坊使,太平兴国三年分置东、西二院,使名亦分。礼宾使礼:原作「福」,据《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九改。、副使,供备库使、副使,太平兴国三年改库名为内物料库,而不改使名。以上二十使为西班。
太宗雍熙四年五月,以侍御史郑宣、司门员外郎刘墀、户部员外郎赵载并充如京使,以殿中侍御史柳开为崇仪使,左拾遗刘庆为西京作坊使。先是,太宗以五代战争以来,自节镇至刺史皆用武臣,多不晓政事,人受其弊,帝欲兼用文士,渐复旧制,故先擢宣等为内职。
是月,以右拾遗曹谏为崇仪使。初,谏知定远军,会戎人入寇,兵少而城不固,人心危惧,欲降于虏,谏斩数人乃定。因率厉士卒,虏不敢犯,遂引兵去。帝闻之,降诏敦奖,赐五品服。未几,召赴阙,改授此命。
淳化四年二月,以皇城使、苏州团练使王延德,皇城使、河州团练使王继恩,庄宅使、罗州刺史杜彦钧,并为昭宣使。诸司使旧无使额,诏有旨特置,仍定立位在东班诸司使前别为一行排立,定俸钱三十千。
五年八月,以剑南招安使、昭宣使王继恩为宣政使、顺州防御使。先是,继恩有平贼之功,中书建议,欲以为宣徽使。太宗曰:「朕读前代史书多矣,不欲令宦官干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他官。」宰相等恳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议赏典。帝怒,深责丞相等不能为朝廷惜名器,因命翰林学士张洎、钱若水议,别立宣政使之目,序立在昭宣使之上,以授之。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以宣政使、同修玉清昭应宫副使、新州观察使刘承珪屡表乞退刘:原作「初」,据后文改。,宰相曰:「承珪历事三朝,志存忠谨,年未甚高而体中多病者,
由劳心勤身所致也,宜少减烦冗,别加美名,以示优宠。」真宗曰:「可特授景福殿使,仍改州镇,班在客省之上。」特定殿使月俸如内客省使而给实钱。景福置使自此始也。时刘承珪以疾乞致仕,特置此职以宠之。
天禧元年十月,新授供备库使邵文昭、供备库副使徐继和言,并(立)自枢密院诸房副承旨、主事授官,望准例带旧俸给。诏文昭从所奏,继和月给见钱,(目)[自]余如内诸司副使之例。
四年闰十二月,翰林医官使霍炳为榷易使,兼翰林医官使,仍给见俸,他人不得引为例。
仁宗庆历五年闰五月十七日,引进使、恩州刺史王克基以节度副使系职三十五年,特乞解换一防御使承出外重难任使。诏除遥领陵州团练使知本州岛事。
皇佑四年八月,以权广州番禺县令萧注为礼宾副使,仍权发遣番禺县事,赏捕系蛮贼之劳也。
五年六月十九日,诏诸司使、副至三班使臣,应在京职任者,除合门臣僚外,余皆不许连两任。从侍御史 湜言也。
至和二年十二月,诏武臣尝有赃滥者,毋得迁横行,其有战功者许之。初,合门通事舍人柴贻范乞迁合门副使,御史言其尝坐滥事免官坐:原作「生」,据《长编》卷一八一改。,不可以例除也。
嘉佑三年八月,诏立定横行员数:客省、引进、四方馆各置使一员,东、西上合门使共二员,合门、引进、客省副使共六员,合门通事舍人共八员合门:原作「副使」,据《长编》卷一八七改。。内合门副使转引进副使,引进副使转客省副
使,即依诸司副使磨勘条例施行。遇合门使有阙,则以次迁补,不拘磨勘年限。内有历合门职事后,别无近上臣僚同罪奏举,及曾犯赃及私罪杖以上情理重者,若迁补名次到日,并与别除它官。内有任东、西上合(合)门使或四方馆使及七年无私罪上:原无,据《长编》卷一八七补。、未有员阙迁补者,与加遥郡。其改正任者,须是授引进使及四年转充团练使,客省使及四年转充防御使。其战功并殊常绩效、非次拔擢者勿拘。
三日,诏自今客省、引进、四方馆各增置使一员,以六员为额。东、西上合门使共增二员,以六员为额。合门、引进、客省副使共增二员,以八员为额。合门通事舍人增二员,以十员为额。所添员数,须俟逐官依定条年限合该迁转,如遇有阙,即与添差。诸司副使兼合门通事舍人,年限合该磨勘,依旧例。如在合门供职,与转七资;若不在合门供职,与转五资。
十月四日,诏客省、引进、四方馆使,自今遇有员阙,须改官及四年以上,方听以次除授之。
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一日,枢密院言:「诸司使额并正刺史以上及皇城使并无磨勘年限,横行使、副至合门通事舍人定员稍狭,并诸司副使磨勘改诸司使永例过优,俱未适中。今欲尽为永制:皇城副使、宫苑副使该磨勘者,各于本班使额从下与升五资,改转诸司使。其自左藏库副使已上,因酬奖及非次改转者,即依旧例转皇城副使。」并从之。
神宗熙宁五年十
一月二十六日,诏:「今后诸司使、副磨勘,历任内有战功、曾经转官酬奖者,与转七资使额,其余并转五资。所有合门通事舍人带御器械者、两省都知押班勾当御药院使臣等转七资使额条例更不施行。」旧诸司使、副有战功者磨勘改官,率用常调转五资,上谓无以褒励武人,而合门、两省职事皆左右近习,非勋劳不可超躐,故有是命。
哲宗元佑三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横行使、副无兼领者,许兼宫观一处。月给食直钱,使十五千,副使十千,其宫观合破添给勿支。
徽宗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诏曰:「昔神考董正治官,肇建文阶,以禄多士,联职合治,各有等差,名实既宾,以克用乂。而武选官称,循沿末世,有志未就,以迄于今,述而后明,靡敢怠废。朕夙夜惟念,易而新之,训迪厥官,自我作古。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凡尔有官,尚谨乃止,钦我成宪,其尔之休。所有武阶磨勘、迁改、请给、奏荫等事,凡厥恩数,悉如旧章。咨尔有众,祗于新书,毋忽。」横行新官:通侍大夫、旧官内客省使。正侍大夫、旧官延福宫使。中侍大夫、旧官景福宫使。中亮大夫、旧官客省使。中卫大夫、旧官引进使。拱卫大夫、旧官四方馆使。左武大夫、旧官东上合门使。右武大夫、旧官西上合门使。中亮郎、旧官引进副使。中卫郎、旧官引进副使。左武郎、旧官东上合门副使。右武郎,旧官西上合门副使。右一十二阶,大夫带遥郡仍旧,内通事舍人、合门祗候、看班祗候仍旧,皇城使以下新官:武功大夫、旧官皇城使。武德
大夫、旧官宫苑使、左右骐骥使、内藏库使。武显大夫、旧官左藏库使、东作(功)[坊]使、西作(功)[坊]使。武节大夫、旧官庄宅使、六宅使、文思院使。武略大夫、旧官内园使、洛苑使、如京使、崇仪使。武经大夫、旧官西京左藏库使。武义大夫、旧官西京作坊使、东西染院使、礼宾使。武翼大夫,旧官供备库使。右八阶带遥郡仍旧。皇城副使以下新官:武功郎、旧官皇城副使。武德郎、旧官宫苑副使、左右骐骥副使、内藏库副使。武显郎、旧官左藏库副使、东作坊副使、西作坊副使。武节郎、旧官庄宅副使、六宅副使、文思副使。武略郎、旧官内园副使、洛苑副使、如京副使、崇仪副使。武经郎、旧官西京左藏库副使。武义郎、旧官西京作坊副使、东西染院副使、礼宾副使。武翼郎。旧官供备库副使。医职新官: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旧官军器库使。保和大夫、旧官西绫锦使。保安大夫、旧官榷易使。翰林良医、旧官翰林医官使。和安郎、成和郎、成安郎、成全郎、旧官军器库副使。保和郎、旧官西绫锦副使。保安郎、旧官榷易副使。翰林医正。旧官翰林医官副使。诏令吏部依此颁行。
三年八月三十日,诏:「官爵以待劳能,今兴事造功,能者辈出,而官名不正,非所以宠奖多士。可下项依此,郎亦如之,惟不置通侍、右武、左武、拱卫、亲卫、翊卫、中卫、中亮、中侍、协忠、履正、宣正、正侍、通侍。」
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诏:「自今杂流入仕因功赏推恩,至武德大夫止,不迁横行遥郡,虽奉特旨,许执奏。」
九月十三日,诏横行额外人不支真俸,只支旧官请给。
十四日,诏:「自今(自今)通侍大夫须(宾)[实]及四年,方许换正任,虽奉特旨,亦令中书省执奏。仍令御史台觉察弹奏。」
六年十一月二日,诏:「武臣自今应自杂流入仕迁至横行者,其恩数、请给、奏荐
等,并依武功大夫法,着为令。」
三十日诏:「爵以待劳能,今兴事之臣多而官不足,可于武臣横行内增置亲卫、翊卫、中侍、协忠、履正、宣正、正侍大夫。」
十二月二十日,诏横行系杂流出身者,遇宴衙免赴坐。
宣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诏:「近岁爵禄之滥,见在京、外官横行一百一十八人,内在御前职事者止系五员,系臣僚下者至五十人,官以亲卫、翊卫等为称而给使于臣下,不以为嫌,殆有五季跋扈之风。应外官横行可并以见今官为数,敢有陈乞转行并奉行官司,并以违御笔论。虽奉特旨,止具奏知。见任臣僚之家差遣或为管勾事务者并罢,无职任令吏部注拟。」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三 提举所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三
提举所
【宋会要】
先是,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四日,诏张去为落致仕,依前延福宫使、安德军承宣使,提举德寿宫。仍诏以「提举德寿宫」为名,依所乞,令工部下所属铸造印一面。应行移公式等,并依入内省见行条例施行。差点检文字使臣二人,支本等驿券外,每月添给钱一十五贯、赡家钱一十贯。并三年为任,任满无遗阙,与减三年磨勘,再留依此。又主管文字三人,书写人二人,其请给等,主管文字依入内省书令史、书写人依书史见请则例支破。内有名目人每及五年转一官资,白身人候实及七年,与补进武副尉出职。所差使臣、人吏,被差官司如有拘碍不许抽取条制指挥,特依今来指挥日下发遣。仍于皇城司指差巡视、背印、投送、亲事官各二人,及于临安府差看管案牍兵士六人。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诏:「应在内日常应奉诸司,仰轮差诸色官吏等赴德寿宫如法应奉,不得少怠。有违,以大不恭论。应奉人数并物色,可令应奉诸司各行差破;宿卫并执从物人,可令殿前司、皇城司等处条具科差条:原作「修」,据本书职官五四之一九改。;德寿宫诸门依皇城门及宫门法,仍依行宫大内置巡警守卫,一切务令如法。」
十二日,诏左武大夫、昭庆军承宣使董仲永,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寄资武功大夫、遥郡团练使郡:原作「群」,据本书职官五四之一九改。、干办御药
院陈子常,并差提点德寿宫;武翼郎、带御器械、特添差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宋钧,合门宣赞舍人、权点检合门簿书公事兼宣词令宋直温,并差兼德寿宫管干事务。
十三日赦:「应德寿宫见今侍卫、亲从、官僚等,于今赦合转官外,特与合转两官资,碍止法者许回授。」
同日,诏太史局每日轮差主管文德殿锺鼓院官一员,司辰直官局学生内通轮二人,德寿宫祗应。
十五日,左武大夫、昭庆军承宣使、新差提点德寿宫董仲永等言:「被旨差仲永等提点德寿宫,今来事初,全(集)[藉]使臣、人吏管干事务,乞差点检文字使臣一人、主管文字二人、书写二人趁办。内点检文字使臣,许于已未到部、见任得替待阙、兼见领职局大小使臣校副尉内指差,与支本等驿券,每月添给钱十二贯、赡家钱八贯,三年为任,任满无遗阙,与减二年磨勘。再留依此。主管文字、书写人,许于已未到部使臣、校、副、尉及内外官司人吏内指差。其请给等,主管文字依入内省书吏、书写人依贴司见请则例支。内有名目之人每及六年转一官资,白身人候实及八年,与补进武副尉出职。所差使臣、人吏,被差官司如有拘碍不许抽差相兼条制指挥等,特依今来指挥日下发遣。」从之。
十七日,诏:「德寿宫差吏部大小使臣三十员充本宫祗应,可添校尉二十员,与大小使臣衮同(抵)[祗]应。请给、破券、理任等,依使已得指挥施行,并听
本宫指差。」
二十一日,诏:「德寿宫应修造合用工匠、(粮)[梁]木,可札与提举官,报所属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