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53 页/共 479 页
○废蒙怜路在司北。元至元二十七年,从云南行省请,以蒙怜甸为蒙怜路军民总管府,蒙莱甸为蒙莱路军民总管府,后废。其地皆在今司境。
○慕义山在司北。万历二十二年,陇川孟卯酋多淹叛附缅,负于木邦境内慕义山。时抚臣陈用宾议于木邦、天马、汉龙之地,置关以拒缅,淹袭杀其工役。木邦酋罕钦奉檄擒淹,淹觉,欲奔古喇。钦追及之于雷耸茂,诛之。缅失淹,于是东路寇掠稍缓。雷耸茂亦在司西北境。
○喳里江在司西,即潞江也。自芒布流入境,又西南入缅甸界。
○孟炎甸在司北。万历十一年,官军讨缅。缅酋莽应里西会诸路兵于孟卯东,会车里、八百、孟艮、木邦兵于孟炎,合犯姚关,寻败还,是也。姚关,见后湾甸州。孟卯,见陇川宣抚司。
天马关在司北。万历二十一年,缅入寇。抚臣陈用宾击却之,遂城天马及汉龙关以拒缅,是也。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东至老挝宣慰使司界,南至波勒蛮界,西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北至孟艮府界。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世传其土酋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元大德初,遣兵击之,道路不通而还。后遣使招附。元统初,置八百等处宣慰司。明洪武二十四年,其酋来贡。乃立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土司刁姓。
○南格剌山在司东北,为车里、八百之界。上有洞,南属八百,北属车里。
◇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东至金沙江,南至缅甸宣慰使司界,西至大古剌宣慰使司界,北至干崖宣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七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西徼地,地名香柏城。元元贞二年,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改为云远府。十七年,又改置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土司刁姓。正统后,属于思氏。《通考》:宣德中,夺麓川酋思暗地授孟养酋刀宾王,宾王懦,麓川孽思任发复拥众据麓川,并略取孟养地。宾王走死永昌。正统六年,王骥等平麓川,思任发走缅。十年,以孟养地与缅,购任发,诛之。于是以缅酋卜剌浪子银起莽居守。而思任子思机、思卜亦皆遁居孟养,招诱部众,复图为乱。十三年,王骥等复帅大兵入孟养,讨麓川余孽,屡破蛮兵。思机等竟不可得。师还,部落复拥任发少子思禄为乱,逐银起莽,据孟养地。骥知贼不可灭,乃许为土目,立誓而还。于是孟养在废除之数。嘉靖初,孟养酋思伦纠木邦诸部击缅,破之,杀其酋莽纪岁,遂与木邦瓜分缅地。既而纪岁子瑞体长,复有缅地。隆庆中,数侵孟养。万历七年,为缅所并。十一年,官军败缅,孟养酋思义来归。十三年,始立孟养为长官司。十八年,缅复并孟养。二十四年,孟养酋思轰弃缅来归。二十七年,缅攻孟养,抚臣檄各土司赴救,缅溃还。三十二年,缅复攻孟养。孟养酋思轰败死。酋长思华代据其地,遂服属于缅。
○密堵城在司南。又有速送城,皆距孟养十余程,为别部所居。其地濒金沙江,近缅甸之阿瓦城。万历初,为缅所据。十二年,官军败缅,孟养来归。移兵至二城,二城皆迎降。十四年,缅复攻陷之。既而孟养酋思威纠土兵图复二城,求援于官兵。官兵至遮浪,缅兵溃,复取二城,后仍没于缅。
○鬼窟山在司东,极险厄。蛮人据为硬寨,或讹为鬼哭山。正统十三年,督臣王骥复征麓川余孽思机等于孟养,败其兵于金沙江。贼于鬼哭山立三大栅,骥与总兵张亲冒矢石,战一日,而栅寨悉拔,即此。○芒山,亦在司东。王骥破思机于鬼窟山,又攻芒山等寨,拔之,是也。
○金沙江在司东界,即大盈江之下流也。正统十一年,麓川余孽思机据孟养,诏沐斌等调缅甸、木邦等兵征之。至金沙江,遣使招谕,许赦其罪,竟不出。缅、木二蛮兵亦不敢渡江,遂还。十三年,王骥复征之。抵金沙江。贼据西岸,立栅坚守。骥造浮梁亘数千尺,遂渡江攻拔贼栅,乘胜至孟养,进至孟卯。孟养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余里,诸部皆震怖。曰自古汉人无度金沙者,王师至此,真天威也。今详见大川潞江。
○戛撒在司南。道出缅甸,至为险隘。万历四年,缅人来寇,孟养酋思个潜遣军至阿瓦河,绝缅粮道。而督大兵伏于戛撒,诱缅深入。思个不战,但塞险隘,断归路。亟请援于官军,欲腹背歼之。缅大困。久之,援不至,陇川叛目岳凤集兵援缅,导之由间道逸去,缅自是复炽。
孟伦在司西。隆庆中,缅酋莽瑞体屡侵孟养。孟养酋思个退保孟伦,与缅相持处也。又孟矿寨在司西南。弘治中,思禄尝据此为巢穴。或曰,即孟巩也。又讹为孟拱。《志》云:近缅诸部有景迈猛巩、猛别诸部。万历四年,与官军期共击缅。既而官军援孟养者久不至,皆为缅所并。又十八年,叛缅莽应里复掠孟养,破孟拱。孟养酋思远奔盏西。盏西,在南甸境内。
戛里在司西南,孟养别部也。又有哈喇杜诸蛮,皆近孟养、缅甸之境。《志》云:司北又有阿昌诸蛮。○猛别,在司西南,近缅界。万历十一年,官军败缅酋应里,追至境。既而缅酋还守阿瓦,又遣亲信分守洞吾、猛别、雍会诸地。猛别,盖与雍会相接,近大古喇境。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东至交趾水尾州界,南亦至交趾界,西至宁远界,北至车里宣慰使司界。自司治西北至布政司六十八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俗呼曰挝家。累代不通中国。明永乐三年来贡,置老挝军民宣慰使司《通考》:老挝土司无姓,酋长有三等:大曰招木弄,次曰招木牛,又次曰招化。而袭宣慰者则招木弄也。其地在八百媳妇西南二千余里。又西千余里则西洋海。自车里至老挝,所谓六宣慰也。成化十五年,安南攻老挝,杀其宣慰,并攻八百。车里来告急,抚臣吴诚请降敕切责安南国王黎灏,使退兵,于是老挝复定。
○三关在司东南,老挝与安南拒守之界也。永乐中,征交趾叛人陈季扩。季扩败走老挝。张辅遣将蹑之,进克老挝三关。蛮人惧,弃季扩于南麽,遂擒之。
附见:
大古喇宣慰使司在孟养西南。《滇略》:永乐四年,遣官招谕云南西南夷,大古喇、小古喇等部落,皆愿内属。置宣慰司二、长官司五。《通考》:永乐初,大古喇、底马撒、靖定与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共为西南十宣慰司。而大古喇亦曰摆古。自缅甸度大江,不过两日程,即至大古喇之境。其地滨南海,与暹罗邻,亦近佛狼机诸国,善用火器。嘉靖三十三年,以兄弟争国,缅孽瑞体和解之。德瑞体,割马革地奉焉。瑞体寻以计灭其国云。
○底马撒在大古喇东南。永乐初,尝置宣慰司。后与靖定等司俱废,其地亦为缅所并。
洞吾在大古喇之北,有土酋据此。嘉靖三十三年,缅孽莽瑞体寄居洞吾母家。既长,遂据其地。又诈杀古喇酋排来等,而并其境。《滇程志》:自缅甸行十日至洞吾,又十日至摆古,为莽酋所居。旧《志》云:自老挝宣慰西行十五六日,至西洋海岸,即摆古莽酋地。
得楞在大古喇西南,古喇别部也。亦曰古喇得楞,与暹罗相近。万历三十八年,暹罗与得楞合攻缅甸,杀莽应里子机挝,摆古为之残破云。
◇南甸宣抚司东至永昌府潞江安抚司界,南至陇川宣抚司界,西至干崖宣抚司界,北至永昌府腾越州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二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徼外地,曰南宋甸。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南甸府。永乐十二年,改南甸州。正统八年,升宣抚司土司正宣抚刁氏,副刘氏。《通考》:司幅员甚广,为三宣最。万历十一年,为叛缅所残破,既而官兵败缅,复收其地。
○半个山在司北。《志》云:司置于腾越南半个山下。其山巅北恒有霜雪,南则炎瘴如蒸,盖天限华戎也。○蛮干山,在司东十五里,土酋恃其险阻,世居其上。又丙弄山,在司东十里。○温泉山,在司东二十五里,层峦叠嶂,绵亘二十余里。林木阴森,下有温泉。
沙木笼山司南十里。上有关,立木为栅,周围一里,正统六年,时麓川思任发叛,督臣王骥等自腾冲进讨,取道南甸,至罗卜思庄。前军哨至沙木笼山,贼党率众二万余,据高山中立硬寨。又于左右山巅连环为七营,官军攻破之。
南牙山司西八十里。山甚高峻,如建牙然,延袤百余里,官道经其上。树木阴森,石栈重叠,蛮人据以为险。又有清泉下注,与小梁河合,名南牙江。正统八年,督臣王骥等再征麓川,遣别将陈仪开南牙山,断贼走路,是也。
○大盈江在司西。自腾越州流入境,经干崖芒市又南流入孟养、缅甸界,谓之金沙江。
小梁河司东北三十里。源有二:一出腾越州赤土山麓,一出州之缅箐山麓,至此合为一。西南流经南牙山下,曰南牙江。又南入干崖,为安乐河,而合于大盈江。
盈乃河司东南百七十里,即腾越州之龙川江也。流入境,为孟乃河。又南入干崖境。
○黄连坡关司南三十五里。《志》云:自腾越西南行二百里,逾黄连关,即至干崖境。又有小龙川关,在司东北八十里。
罗卜思庄在司南七十里。正统七年,王骥讨麓川贼,自腾冲出南甸,进至罗卜思庄。又万历三年,木邦酋罕拔导缅兵,又合陇川叛目岳凤兵袭陷干崖。干崖守备李腾霄退守罗卜思庄口。《志》云:司所辖有罗布思庄与小陇川,皆百夫长分地。又有知事谢氏居曩宋,闷氏居盏西,皆在司西南境。万历二十一年,抚臣陈用宾议建关置堡于司西北,今废。○孟村,在司西南,北去腾越百二十里。自是而南,渐为羁縻荒外地。
◇干崖宣抚司东至南甸宣抚司界,南至陇川宣抚司界,西北俱至南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郡徼外地。其地旧名干赖赕,亦曰渠澜赕,白夷居之。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明洪武十五年,改镇西府。永乐中,改为干崖长官司。正统八年,升宣抚司土司宣抚刁氏,副刘氏,土经历廖氏。《通考》:万历十年,干崖为缅所并。十一年,官军复收其地。
○废南赕在司西北。其地有阿赛赕、牛真赕,为白夷峨昌所居。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置南赕,隶金齿宣抚司。《志》云:元金齿领六路一赕,六路:柔远、茫施、镇康、镇西、平缅、麓川也。一赕即南赕也。明初废。
○云晃山司南十五里。有瀑布泉,注为云晃河。又云笼山在司东二十五里。
白莲山司北六十里。中有一峰,状若簪笏,土官居其麓,下有白莲池。又剌朋山,在司西百余里,林木阴森,四时苍翠。
布岭在司西。旧尝开边筑堡于此。万历中,以兵废。《滇附录》:出腾冲至南甸、干崖,其地虽冬月衣葛,汗犹如雨。又西为布岭,稍凉,如腾冲。又西为雷弄,又西为揭阳,又西为孟乃,又西为火岗,其炙毒益甚矣。
○大盈江在司西。自南甸流入境,又南有槟榔江流合焉。《志》云:槟榔江在司西百五十里,源出吐蕃,绕金齿蛮界,经干崖阿昔甸,下流至比苏蛮界,合大盈江入于缅。或曰:比苏即汉益州郡属县,恐误。
○安乐河在司东云笼山下。一名云笼河,即南甸小梁河也。流至司治北折而西,入大盈江。○云晃河,在司治南,源出云晃山,下流与云笼河合。灌田千余顷。又司东北三十里有正西河,源出云笼山,流十五里合云笼河。
○雷弄在司西,干崖别部也。《滇纪》:司有蛮洒冈,旧为同知刘氏所居,其雷弄洞则经历廖氏所居。后即其地为回龙营。又知事管氏居猛语冈,三姓皆华人,以功授。万历三年,雷弄洞土目廖元相为木邦叛酋罕拔所劫,附于缅。十一年,官军破缅,仍来归。
盏达在司西,亦干崖别部也。副宣慰刁氏世居其地。万历十一年,为叛缅莽应里所陷,土酋刁思廷被擒,民物皆一空。官军破缅,复收其地。
◇陇川宣抚司东至芒市长官司界,南至木邦宣慰司界,西至干崖宣抚司界,北至南甸宣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六十六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徼外地。其地曰大布茫,曰赕头附赛,曰赕中弹吉,曰赕尾福禄塘,皆白夷所居。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置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七年,置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通考》:元至正初,麓川酋思可法数侵邻境,屡遣将讨之,不克。可法并吞旁路兵力,益强。明洪武十五年,平滇南。明年,麓川酋思伦发陷永昌,既而傅友德等谕降之。于是置宣慰司,授思伦发。十八年,叛,寇景东。二十一年,侵并孟定、孟艮、孟养、戛里,威胁缅甸、木邦、南甸、干崖,他出郎甸入寇,官军败之。既又悉发其众,寇楚雄定边,为沐英所败。二十二年,复内附。三十年,平缅诸蛮乱,逐思伦发,命沐春讨定之。思伦发复还。再传至思暗,与木邦相仇杀,因而失官,以孟养刁氏代之。刁氏弱,伦发次子思任发遂拥众麓川,略孟养地。故酋刁宾王走死,任发于是益骄恣。正统三年,土酋思任发叛。六年,讨平之,遂革宣慰司。十一年,复置司于陇把之地,改曰陇川宣抚司《通考》:正统三年,刁思任侵扰孟定、湾甸、南甸、潞江诸处,进陷腾冲,云南震动。命沐晟等率兵讨之。前锋度潞江而前,深入至上江,遇伏败绩。贼遂犯景东、孟定,残大侯州,破孟赖寨,胁降孟琏等长官司。乃复命沐晟等讨之,渡潞江直抵陇把,复败却。六年,发大兵讨之。议者初欲自湾甸、芒市、腾冲三道俱进,不果。至是枢臣王骥督兵至金齿誓众,仍分三道:一军出镇康,繇湾甸趣孟定,会木邦车里之师。大军繇中路出腾冲,而别军自下江夹象石渡,径抵上江贼寨。因风纵火,焚其上江寨。贼大败,上江平。大军自腾冲出南甸,进抵麓川,合军攻之,焚其栅,贼从间道渡江走缅。骥等班师。明年,思任发复自缅窥麓川,仍命蒋贵、王骥等进讨。自金齿至腾冲,分遣沐晟等仍自东路出,径捣麓川,而驰谕缅献任发。缅请奉命会骥等,疑阻,遂不果。东路兵克孟养诸寨,任发子仍潜窜孟养,不能得。十年,遂以孟养地购任发于缅,任发至,诛之。而思机等寻窃孟养地,与缅相终始矣。明年,改麓川为陇川,设宣抚司于陇把,以旧目恭项为宣抚,与南甸、干崖合为三宣。十二年,恭项以不法废徙,以多氏代。自是多氏世有其地。隆庆末,陇川酋多士宰死,子幼,土目岳凤谋据其地,导缅酋瑞体入犯。阳集兵于麓川东岸,声言捍缅,实迎之也。万历初,缅兵至。岳凤约木邦酋罕拔及缅兵袭入陇川,尽杀多氏族属而窃其地,附于缅。十一年,官军败缅,岳凤降,以多思顺为宣抚,管陇川事。自是数为缅所侵,土酋往往叛附缅云。
○麓川城在司南,近木邦界。旧麓川宣慰司治此。正统初,思任发以麓川叛,官军讨之,久无成功。云南镇将沐昂言:麓川地方险远,夷情谲诈。宜会集大兵,繇湾甸、腾冲、芒市三道并进,直捣巢穴。六年,王骥等讨麓川,自腾冲、南甸直抵贼巢。其处山冈峻险,周围余三十里,栅坚堑广,不可骤越。东南一面,傍江壁立。骥等相度攻取。贼伏兵泥沟箐,驱象阵突起,官军击败之。既而大兵四面云集分攻其西中西北及西南江上二门,又攻东北门及东北出象门,克之。贼从间道渡江,繇孟养遁入缅甸。骥等毁其城栅,班师而还。《志》云:平麓城即故麓川旧址,亦曰孟卯。在三宣之外,为诸蛮要冲。正统十三年,王骥讨麓川余孽于孟养,渡金沙江,逾孟养,还至孟卯。万历十一年,官军讨叛缅,缅酋莽应里西会缅甸、孟养、猛密、蛮莫、陇川兵于孟卯,东会车里、八百、木邦兵于孟炎,复并其众,入犯姚关。官军败却之。二十一年,缅贼夺蛮莫,寇陇川。陇川酋多思顺奔孟卯。明年,孟卯叛目多淹导缅兵繇孟卯袭遮放,官兵败却之。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檄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于孟卯,大兴屯田。时又檄筑四关堡于陇川,以为捍卫,于是境内稍定。
遮放城在司东南,近芒市,亦陇川之别部也。万历十一年,叛目岳凤执遮故头目刁落恩送缅。明年,官兵平凤,以多思顺为陇川宣抚,又以多淹为同知,居孟卯。多恭为副使,管遮放,即此。
废平缅路在司东北。其地曰骠赕,曰罗必,四庄,曰小沙摩弄,曰骠赕头,白夷居之。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平缅路军民总管府,与麓川等路并属金齿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并入麓川宣慰司。三十年,平缅诸蛮刁孟作乱,遂麓川酋思伦发,赴京陈诉。明年官军击平缅,擒孟,平缅悉定。是也。
废通西府在司西南。《元志》:大德初,蒙阳甸首领缅吉纳款,遣其弟阿不剌入贡,请置郡县驿传,遂立通西军民府是也。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