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27 页/共 479 页

黑洞水府南二百余里。水出洞中,长流不竭,引以灌溉。又莲花塘,在府南,其水四时不涸。又那盎陂,在府东三里。皆潴水溉田,为利甚博。○布桑泉,在府西百八十里,亦有灌溉之利。   ○上映洞在府东。元置上映州,属镇安路。明初,废为上映洞。明崇祯十年,复为州,仍属镇安府。土官许朝卿管峒事,世守其职。   湖润寨在府东南。明初,土酋岑元全归附,授巡简司,世袭传至岑稳。隆庆三年,调征广东,阵殁,其子复继其职。   ◇归顺州东北至镇安府百余里,东至都康州界四十里,南至太平府安平州界七十里,西至交趾界二百余里。   宋羁縻蛮地。明初,为归顺峒,隶镇安府。弘治九年,升为归顺州《土夷考》:永乐中,镇安知府岑志纲分其第二子岑永福领归顺峒事,传子瑛,屡率兵报效。弘治中,都御史邓廷瓒奏:归顺峒旧为州治,洪武初裁革,今其峒主每效劳于官,乞设州治,授以土官知州。从之,仍增设流官吏目一员。后又以瑛子岑璋奏,改隶布政司。从之,仍隶镇安府。嘉靖初,改隶布政司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五十石,贡马。今仍曰归顺州。   ○归顺江在州北。流入镇安府,合于驮命江。   ○禄峒在州西。又州西北有计峒,西南与禄峒接界。元皇庆二年,交趾犯镇安、归顺二州,陷禄峒、计峒,焚养利州,寻引去。   ◇思明府东至广东钦州界三百里,南至思陵州界八十里,西至交趾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江州界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三百六十里,至京师九千五百二十七里。   古百越地。汉属交趾郡。晋、宋以后,皆为蛮地。唐置羁縻思明州,隶邕州都督府。宋隶永平寨。元至元二十四年,改置思明路。明初,改为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初,思明总管黄忽都归附,世袭知府,流官佐之。编户三里,秋米六百三十七石,贡马。旧领州七、县一,领州一。今因之。   府密迩交趾,江山环带,资为屏蔽。   ○回团山府治西南十里。以山势盘旋而名。又府南百二十里有公母山,以山顶有两峰相对也。○摩天岭,在府南十五里,道出思陵州;又府北十里有风门岭,皆高峻。   ○明江在府治南。源出上思州之十万山,西北流,绕府治而北流百八十里,入龙州之龙江。龙江,即丽江也。   太子泉在府治西。《志》云:元镇南王讨占城,师还思明,士卒饮明江水而病,祷于神,马跑泉涌,味甘美,汲之不竭,因为井,亦名太子井。明初,建楼其上。   ○迁隆峒府东二百里,东至上思州五十里。亦曰迁隆寨。宋邕州五寨之一也,为控扼要地。元曰迁隆峒。明洪武初,峒长黄氏归附。四年,置迁隆峒土巡司,以黄氏世其职。秋米四十石。   况村在府西。成化中,思明庶孽黄绍治兵况村,残思明州及下石西、上石西州,并据府治。弘治十八年,讨平之。绍子文昌后肆恶,迁府治于况村,筑城拒命,复讨擒之,思明始定。《志》云:有明江驿及永平寨巡司,今革。   下石西州府西百四十里。西至上石西州十五里,北至思明州界三十里。   本蛮峒地。唐置石西州。宋嘉间,分置下石西州,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二年,土官闭贤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佐之,属思明府编户一里,秋米二十五石,贡马。今省。   ○白乐山在州治北。峰峦耸秀,林木苍翠。   附见:   禄州府东南二百余里。   本蛮洞地。唐置羁縻禄州,属安南都护府。宋属邕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复置,寻没于交趾。永乐二年,开复。宣德二年,复没于安南州南三里有栋包山。   西平州府西南二百里。   本蛮峒地。唐置羁縻西平州,属安南都护府。宋属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省。永乐二年,复置。宣德二年,没于安南。   ◇田州东南至南宁府归德州三百里,南至奉议州界一百里,西至泗城州界百十里,北至庆远府东兰州界二百五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一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二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三百三十里。   古百粤地。汉属交趾郡。晋、宋以后,皆没于蛮。唐开元初,置田州。天宝初,曰横山郡。乾元初,复故,后为羁縻蛮洞地。宋亦置田州,隶邕州横山寨。元改为田州路。明初,曰田州府《土夷考》:洪武元年,土官岑伯贤归附,世袭知府。弘治三年,恩城州土官岑钦、泗城州土官岑应攻寇田州,自是田州与邻境互相仇杀。正德中,酋岑猛恃其强狡,凌粇邻境。嘉靖初,骄慢益甚,督臣姚镆遣兵攻之,猛走死。疏请改置流官,从之。未几,田州复乱,乃命王守仁总制军务。七年,诸蛮听命,守仁疏言:治田州非岑氏不可,请降府为州,分设土巡司以杀其势,而添设田宁府,统以流官知府,俾总其权。从之。未几,以都御史林富言,罢府治,惟分置十九土巡司。嘉靖五年,改为流官。七年,降府为州,复添设田宁府治焉。明年,废府,仍为田州,直隶布政司编户十里,秋米四千八百六十五石,贡银炉并马。旧领四州一县,领县一。今省。   州山川平旷,控带百粤,翼蔽南荒《风土记》:田州临大江,地势平衍,沃野方数百里,兵力悍勇。   ○田州旧城州东四十里。唐置州,治都救县,兼领惠隹、武龙、横山、如赖四县。大历以后,为羁縻州县。宋诸县皆废,而田州如故。元末,移于今治。今故址犹存。   废来安路在州西。元置来安路军民总管府于此。明初,岑伯颜以田州、来安二路来降。洪武七年,来安酋岑即广叛命,旋讨平之,寻以来安省入田州府。又唐兴废州,亦在州西境,元置,属来安路。延六年,来安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即此。明初废。   婪凤废州在州境。宋所置羁縻州也。元废。今为婪凤巡司。   ○横山州东南十里。以山势蜿蜒横列而名。又岜野山,在州东三十里。《志》云:州西十里有怕武山。○古钵山,在州境。万历二十一年,土目黄关据周安镇作乱,官兵讨之,贼败遁古钵山,官兵追及之于石崖藤萝间,斩之。周安镇,见前上林县。   ○左江州东南三十里。自泗城州流入界,又东入奉议州境。详见大川左江。○万洞溪,在州西二十里,水深阔,居民常渔于此,下流入于左江。又州西五十里有那坝泉,四时不竭,引流溉田。   ○工尧隘在州东南。亦曰工尧村,州之险塞也。嘉靖初,官兵讨岑猛,猛以劲兵屯工尧隘,别将沈希仪击之,去工尧五里而营,夜分三百人缘山而右走间道,三百人缘江而左绕出工尧山背,黎明接战,间道兵登山树我旗帜,贼惊溃,遂入田州。○武峒,在州东。万历二十一年,州目黄关作乱,掩州之武峒,大掠而去,即此。一名武笼峒。   凌时镇在州境。嘉靖七年,王守仁抚定田州土目卢苏等,因分州地置十八巡司,以卢苏为岩马甲巡司,余曰凌时,曰大田子,曰万冈甲,曰阳院,曰思郎,曰累彩,曰洎河,曰武隆,曰拱甲,曰床甲,曰婪凤,曰下隆,曰寨桑,曰思幼,曰侯周,曰县甲,曰篆甲,俱以土酋世袭。《会典》:有怕牙土巡司,又有平马土官驿,慕化、驮淮、横山各驿,俱革。   上林县州东南三百八十里,西至向武州界六十里。宋置羁縻上林县,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二年,土官黄嵩归附,授世袭知县,以流官吏目佐之,编户一里。今省。   附见:   恩城州在田州北二百五十里。   旧为蛮峒地。唐置恩城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因之。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土夷考》:明初,岑氏世袭知州。弘治中,知州岑钦与田州相攻,官军讨之,钦服罪。弘治末,思恩岑作乱,攻田州,钦孙桂佩党于,官兵讨,并诛桂佩。印失,今无袭。旧有编户六里。弘治末废。   上隆州在田州北八十里。   旧为蛮峒地。宋置上隆州,隶横山寨《宋志》不载。元属田州路。明属田州府《土夷考》:洪武初,以上林知县岑永通管州事。成化间,移置浔州府武靖州,州遂废。旧有编户四里。成化三年,州废。   ◇泗城州东至东兰州界三百里,南至果州界百八十里,西至上林长官司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贵州永宁州界百六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一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十五里。   汉交趾郡地。唐羁縻蛮地。宋置泗城州,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初,移州治古洞,仍曰泗城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岑善忠归附,世袭知州。宣德七年,岑豹袭职,桀骜亡状,子应及接,世济其恶,迫逐程县流官知县,攻杀上林安隆长官司,残破田州。嘉靖初,为田州所戕杀,自是衰息。编户二里,秋米一千六百四十一石,贡马,隶广西布政司,领县一。   州山川明秀,境壤深僻,与庆远羁縻诸州互相雄长《风土记》:泗城方千余里,兵倍田州,散居岩洞,石城险绝,芭蕉关尤峻而固。   ○泗城旧城在州西南。宋、元时,州皆治此。今治即古勘洞也。或曰:宋置勘州于此,元州废,改为古勘洞。明初,移州治焉。   ○凌云山州治北。极高峻。又治东有迎晖山,治西有饯山,东西并峙,为州之胜。   ○左江州东八十里。其上源即南北盘江也。自贵州慕役长官司合流入州境,又东南入田州界。详见大川左江。○澄碧水,在州东北三里。又州南百五十里有龙渊水。   ○罗博关在州界。有巡司戍守。又州界有芭蕉关。○古那村,在州西北,与利州接界。宣德七年,总兵柳溥以泗城与利州争地,议将古那易利州之利甲庄,不果。《志》云,有木沙、板驮、上林、博赛、泗城、往甸、归乐七土官驿。旧又有罗博驿,今革。   程县州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至南丹州界二百里。旧名程丑庄。洪武初,土酋归附。二十一年,升置程县,隶泗城州,寻以县距州远而距宜山稍近,因改属庆远府。宣德初,改任流官,还隶泗城州。正统间,为泗城岑豹所窃据,凡七十余年。嘉靖初,始征县印,贮于公帑。其地已为蓁莽,南丹、那地诸州俱图吞据,治兵相攻。旧有编户一里。   ○回顾山县东五十里。又县西百里有藩篱山。   ○布柳水在县西。流入那地州境,合于都泥江。   ◇利州东至泗城州界八十里,南至田州府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隆安长官司界百五十里,北至贵州永宁州界六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二千五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