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30 页/共 479 页

老鼠关在府北。《南使录》:丘温东南行十数里至褄关,度岭西南行两山间,初所见黄茅修竹,既而深林茂树,水阔不数尺,然周遭百折,或百步一涉,或半里一涉,凡六、七十处。复度一岭,夹道皆古木苍藤,有巨石挺出,篁竹薄丛,最为厄险,名老鼠关。西行,有山峰秀拔,绵亘不绝,是为寄狼山,翠壁苍崖,异木翳密,凡三十里抵刺竹关,有兵守之。关上两山相交,仅通马道,大竹皆围二尺,上有芒刺。盖其国控扼要地,所称鼠关、狼塞之险也。   决里隘在广源州南。宋熙宁九年,郭逵讨安南,前锋将燕达拔广源州,又破贼于决里隘,进抵富良江是也。○芹站,在府北,即陈天平被杀处。张辅讨安南,前锋度芹站,次昌江市,而大军从芹站而西折至新福县,遣将会云南沐晟之师是也。   坡垒驿在文渊州北百里。亦曰坡垒关。自凭祥入安南必繇之道也。今曰坡唯站。《舆程记》:自凭祥州界首关而南,三十里至坡唯站,又经洞濮站、不濮站、不博站,共二百十里至卜邻站,又百里至濮上站,又经丕礼站、昌江站、市桥站、吕块站,共二百十里度富良江而至安南城云。   新安府在交州府东三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州四,曰东湖、靖安、南策、下洪,县十三,曰至灵、峡山、古费、安老、水棠、枝封、新安、安和、同利、万宁、云屯、西岐、清沔。宣德以后,仍置海阳承政司,领府一,曰海阳。   ○枝封城在府东海中。即枝封县,为东面要地。或曰:县本名思封。唐置岩州,领常乐、思封、高城、石岩四县。天宝初,曰安乐郡。至德二载,又改常乐郡。乾元初,仍曰岩州。今新安县即其地也。后讹思封曰枝封。   都斋城在府东。其地近海,即海阳城也,交趾倚为重地。嘉靖六年,莫登庸禅位于其子方瀛,退居都斋海阳,为方瀛外援,即此。   ○象山在府东东湖州。一名安子山,相传安期生得道处。宋《海岳名山图》以此为第四福地。○云屯山,在府东北云屯县大海中。两山对峙,一水中通,蕃国商舶,多聚于此。又府东新安县大海中有大圆山,突起圆峤。永乐十六年,此山获白象来献。   ○白藤江口在府东北,海道之口也。旧自此进至花步,抵峰州。五代晋天福三年,南汉刘Ζ以交州乱,欲并有之,使其子弘操将兵趣交州,自将屯海门,为声援。弘操帅战舰自白藤江而进,交州兵逆战于海口,弘操败死。宋太平兴国六年,遣知邕州侯仁宝等伐黎桓,分兵由邕州、廉州两道俱进。既而行营兵败贼于白藤江口,仁宝率军先进,为交州兵所败。又廉州将孙全兴自白藤江进次花步,亦败却。胡氏曰:江当在峰州界   建昌府在交州府东南二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州一,曰快州,县六,曰建昌、布县、真利、东结、芙蓉、永涸。宣德后,仍属山南承政司。   ○海潮江在快州境。自阿鲁江分流,下通玉珠江,昔陈氏破占城军处。○夜泽,在东结县境。《方舆胜览》:昔梁武帝时,有阮贲者世为豪右,命陈霸先击破之,贲逃泽中,夜则出掠,因号夜泽。阮贲,当即李贲矣。   ○咸子关在快州西北。自东南海道入者,此为要会之处。永乐五年,张辅等追黎贼,至胶水县闷海口,地下湿不可驻,乃阳为班师,至咸子关,令柳升守之。贼来蹑,辅还军,遇于富良江,贼水陆进战,皆败走,复乘胜追至闷海口。六年,交人简定复叛,据宁化州,来攻咸子关,沐晟讨之,战于生厥江,败绩,其党攻盘滩据之。于是,复遣张辅进讨,败贼于咸子关及太平海口等处。   镇蛮府在交州府东南五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县四,曰廷河、太平、古兰、多翼。宣德以后,仍属山南承政司。   ○龙溪在府东廷河县。昔陈氏夜过此,溪不能渡,忽见一桥跨江,既渡,回顾不见,及有国,改名龙溪。   奉化府在交州府东南三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县四,曰美禄、西真、胶水、顺为。宣德后,仍属山南承政司。   ○胶水城在府西南滨海。永乐初,张辅等封安南,督舟师进逼胶水,贼遁入黄江、闷海等处。辅等袭贼筹江栅,破之,又追败贼于万劫江、普赖山,又败贼胡杜于盘滩,进次鲁江,贼率舟师逆战于木丸江,大败之,穷追至胶水县闷海口,即此。   ○鲁江在府界。永乐初,张辅等追黎季于此。既而别将与陈季扩战于鲁江,不利。鲁江,盖富良江之支流也。○虞江,在府境。永乐八年,沐晟追贼首陈季扩于虞江,破之,即此。   建平府在交州府东南三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州一,曰长安,县六,曰懿安、大懿、安本、望瀛、安宁、黎平。宣德后,仍即谅江、建昌、奉化、镇蛮、建平五府地置山南承政司,领府十一,曰上洪、下洪、天长、广东、应天、荆门、新兴、长安、莅仁、平昌、义兴。   ○上洪城旧《志》:在交州府东二百里。安南所置上洪府也。嘉靖中,莫登庸作乱,据安南。其故王黎讠惠之子宁结国人攻之,登庸败走海阳,据上洪、下洪、荆门、南策、太平诸郡,复潜师出大江掩国都,宁败走清华。登庸复攻之,宁走老挝。   ○神符海口在府南境义兴城南。永乐十年,张辅等讨陈季扩,破之于神投海口,其党潘可屯可雷山乞降。辅又进破贼于西心江。神投,或曰即神符海口也。   三江府在交州府西四百五十里。永乐二年置,领州三,曰洮江、宣江、沱江,县五,曰麻溪、夏华、清波、西阑、古农。宣德以后,仍即三江地及交州府嘉兴州、归化州地置山西承政司,领府六,曰归化、三带、端雄、安西、临洮、沱江。   ○凤翼山在府西南夏华县。山势回翔,如凤矫翼。   ○三江在府西。洮江、沱江、宣光江合流之口也,府因以名。   宣化府在交州府西北九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县九,曰旷县、当道、文安、平原、底江、收物、大蛮、杨县、乙县。宣德后,仍即宣化地置明光承政司,领府一,曰宣化。   ○三岛山在杨县境。有三峰突起。   ○宣光江在府北。源自云南临安府教化长官司,流入境,流七百余里以达宣化江。《一统志》:永乐初,沐晟自云南引兵出此。   ○野蒲隘在府西北。沐晟讨安南,自云南蒙自县经野蒲,斩木通道,攻夺猛烈,栩华关隘,贼徒悉奔。晟进筑垒于洮江北岸,造舟渡白鹤是也。○守镇营,在府西二百里。嘉靖六年,莫登庸作乱,交人武文渊以众来降,又攻登庸守镇营,破之。   太原府在交州府西北四百五十里。永乐二年置,领县十一,曰富良、司农、武礼,洞喜、永通、宣化、弄石、大慈、安定、感化、太原。宣德后,仍即太原府地置太原承政司,领府三,曰太原、富平、通化。   ○峰州城在府西北。汉交趾郡泠县。三国吴建衡三年,析置新兴郡。晋太康三年,改为新昌郡。宋、齐因之。梁兼置兴州。隋平陈,郡废,而州如故。开皇十八年,改州曰峰州。大业初,废州,县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复置峰州,领嘉宁、新昌、安仁、竹格、石堤、封溪六县,后增省不一。天宝初,曰承化郡。乾元初,复曰峰州。蛮废。○嘉宁废县,即峰州治也。三国吴置。梁始为州郡治。大同末,李贲为陈霸先所败,奔嘉宁城,既而杨等克嘉宁,李贲奔新昌獠中。隋、唐以来,皆为峰州治。《志》云:峰州所领有嵩山、珠渌二县,皆唐元和后置。   泠城在府西。汉县,属交趾郡。泠,读曰麋零。后汉因之。建武中,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掠六十五城,都泠,马援讨平之,是也。三国吴属新兴郡,后属新昌郡。梁、陈间,废县入嘉宁。   ○冗山在府西弄石县境。有岩洞,可通行舟。或曰即金溪冗中也。《一统志》作芄山,误。○陇山,在府西北洞喜县境,四面峭壁,中有村墟。   林西原在峰州西。唐时,原旁有七绾洞蛮,其酋长曰李由独,所属又有桃花等蛮,皆助中国戍守,输租赋。《唐书》:林西原,旧有防冬兵。大中八年,安南都护李涿罢防兵,专委蛮酋李由独戍守。由独势孤,南诏拓东节度使诱而臣之,安南始有蛮患。《新唐书》:安南都护府所领有羁縻林西州,领林西、甘橘二县。   ○典彻湖在府西。旧时湖陂浩邈,吐纳群川,今堙。梁大同十二年,杨等攻李贲于嘉宁,克之,贲遁入新昌獠中,诸军顿于江口。李贲寻自獠中出屯典彻湖,造舟舰充塞湖中,众军顿湖口,不敢进。会江水暴起七丈注湖中,陈霸先勒所部兵乘流先进,众军鼓噪俱前,贲众大溃,窜入屈獠洞中,寻为洞蛮所杀。胡氏曰:江,武平江也,即今宣光、富良诸江上流矣。   禁溪在府西境。后汉建武十八年,马援讨征侧等,追至禁溪。《水经注》《越志》作金溪,地在泠县西南。沈怀远《南越志》:征侧走入金溪冗中,二岁乃得之。竺芝《扶南记》:山溪濑土谓之冗。章怀太子贤曰:今峰州新昌县是其地。   ○新安村在府西南。《典略》云:梁杨等讨李贲,贲奔獠中,寻渡武平江,据新安村,即此。   清化府在交州府西南八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州四,曰九真、爱州、清化、葵州,县十一,曰安定、永宁、古藤、梁江、东山、古雷、农贡、宋江、俄乐、磊江、安乐。宣德后,仍即清化府地置清华承政司,领府四,曰绍天、镇宁、蔡州、河中。   ○九真郡城即今府城也。秦象郡地。汉元鼎六年,置九真郡,治胥浦县。后汉、晋因之。宋治移风县。齐因之。梁置爱州。太清二年,李贲为屈獠洞所杀,其兄天宝遁入九真,收余兵围爱州,交州司马陈霸先讨平之。隋平陈,废郡,仍曰爱州,分移风置九真县为治。大业初,又改州为九真郡。唐武德五年,仍曰爱州,领九真等县。天宝初,曰九真郡。乾元初,复为爱州。五代唐长兴二年,爱州将杨延艺举兵取交州,自是没于蛮。交人建绍天府,僭称西都,兼置清华承政司于此。   居风废县在府西北。汉置居风县,属九真郡。后汉因之。三国吴改曰移风县。晋仍属九真郡。宋、齐以后,为九真郡治。隋平陈,郡废,县属爱州。唐武德五年,于县置前真州,并置九皋、建正、真宁三县。贞观初,州废,以三县并入移风,隶南陵州。十年,州废,县属爱州。天宝中,省入日南县。《交州记》:居风有山出金牛,又有风门,常有风。后汉建武十九年,马援进击征侧,余党都阳等至居风降之,即此。或以为在今北江府武宁州界,误。   胥浦废县在府西。汉置县,为九真郡治。晋因之。宋仍为胥浦县,属九真郡。齐仍旧。隋初属爱州。大业中,亦属九真郡。唐武德五年,于县置胥州,并置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县。贞观初,废胥州,以四县省入胥浦县,隶南陵州。十年,州亦废,县改属爱州。天宝中,省入日南县。   日南城在府西。汉居风县地。梁置日南县。隋属爱州。唐武德五年,置积州,兼置积善、津梧、方载三县。九年,改曰南陵州。贞观元年,曰后真州。十年,州废,县属爱州。《志》云:津梧,本晋县,隋废,唐复置。又军宁废县,在府北。晋置军平县,属交趾郡。宋改曰军安,属九真郡。齐、梁因之。隋属爱州。唐武德五年,置永州。十年,改曰都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南陵州,寻复属爱州。至德二载,改曰军宁县。后皆为蛮所据。   安顺城在府东。三国吴置常乐县,属九真郡。晋、宋以后因之。隋属爱州。开皇十六年,改曰安顺县。唐置顺州,并析置东河、建昌、边河三县。贞观初,州废,并三县入安顺,属爱州。又隆安废县,在府东南。本常乐县地。晋分置高安县,仍属九真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属爱州。开皇十八年,改曰隆安。唐武德五年,置安州,并析置教山、建道、都握三县,又置山州,并置冈山、真润、古安、西安、建初五县。贞观初,废安州,并省教山等县,又废山州,并冈山等县,惟存建初一县,与隆安县并属爱州。八年,又省建初县。先天初,更隆安曰崇安。至德二载,又改曰崇平。后废。《志》云:建初县,本三国吴置,隋废,唐复置。○松原废县,在府南。晋置,属九真郡。宋、齐因之。隋废。唐武德五年,复置,又置杨山、安预二县,俱属爱州。贞观初,省二县。九年,复省松原入九真县。   无编城在府北。汉县,属九真郡。后汉因之。晋废。唐复置无编县,属爱州,后改曰常林。又都庞废县,亦在府北。汉县,属九真郡。应劭曰:庞,音龙。后汉省。三国吴复置。晋初废,寻复置。宋、齐因之。隋废。   福禄城在府西南。唐武德中所置羁縻唐林州也。贞观初废。总章二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楼等七千余落,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禄州。大足元年,更名安武州。神龙初,复故。天宝初,曰福禄郡。至德二载,改曰唐林郡。乾元初,仍为福禄州。后废。又桑远废县,唐福禄州治也。本曰安远,至德二载,改曰桑远,兼领唐林、福禄二县。○废长州,与福禄州相近。唐置,领文阳、铜蔡、长山、其常四县,亦曰文阳郡,后为蛮废。   俄乐城在府西南,即今俄乐县。宣德初,俄乐土官黎利反,官军讨之,遁入老挝,既而复还,官军破走之于清化。   ○戏马山在府东永宁县境。一名游英山。岿然独立,横枕长江。○安镬山,在府东南东山县,产美石。晋豫章太守范宁尝遣吏于此采石为磬。   ○小黄江在府东境。下流入海。《唐志》交州西至小黄江口,水路四百里入爱州界,是也。又有月常江,亦在府东。永乐中,张辅败陈季扩之党阮朔等于九真州月常江,谓此。   安府在交州府南八百里。永乐二年置,领州四,曰州、南靖、茶笼、王麻,县十三,曰衙仪、友罗、丕禄、士油、偈江、真福、古社、土黄、东岸、石塘、奇罗、盘石、河华。宣德后,仍即安置广南承政司,领府三,曰广南、茶麟、五麻;又兼演州地置安承政司,领府八,曰安、肇平、思、奇华、德充、演州、北平、清都。   ○州城在府西南。相传即古越裳氏国,周成王时,重三译而献白雉者也。秦属象郡。汉属九真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分置九德郡,治九德县。晋、宋以后因之。梁兼置德州。大同七年,交趾李贲监德州,遂结数州豪杰以叛,寻讨平之。隋平陈,废郡存州。开皇十八年,改曰州。大业初,曰日南郡。唐武德五年,置南德州总管府。八年,改为德州。贞观初,仍曰州。明年,兼置都督府。天宝初,曰日南郡。乾元初,复为州。至今不废。《通典》:郡东南至海百七十里,南至罗伏国界百五十里,西至环王国界八百里。《新唐书》:州地限重海,与文单、占婆接界。○九德废县,即州治也。三国吴置县。晋因之。《宋志》为九德郡,领西安县。齐因之。梁大同九年,李贲叛,据交趾,林邑来攻,贲将范修破林邑于九德,即此。《隋志》:开皇十八年,改曰光安。《唐志》:武德五年,分置安远、昙罗、光安三县,寻以光安置源州,并置水源、安银、河龙、长江四县属焉。贞观八年,更名阿州。十三年,州废,省水源、河龙、长江,以光安、安银属州,后皆省入九德。《志》云:萧梁时,置安远、西安二县,隋开皇十八年,改西安曰广安,大业末废,唐复置云。   越裳废县在故州东南。三国吴置县,属九德郡。晋初废,后复置,仍属九德郡。宋、齐因之。隋属德州,寻属州。大业初,州道行军总管刘方经略林邑,遣钦州刺史宁长真以步骑出越裳是也。唐武德五年,置明州,并置万安、明弘、明定三县。贞观十二年,明州獠反,交州都督李彦讨平之。十三年,州废,以三县并入越裳县,属智州,州寻废,县属州。○交谷废县,在越裳县南。萧梁时,置县,兼置明州。隋大业初,州废,县属日南郡。唐武德五年,置智州治焉,兼置新镇、员二县。贞观初,曰南智州,仍以二县省入。十三年,州废,县省入越裳。又金宁废县,在废越裳县西南。萧梁时置,兼置利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智州。大业初,州废,县属日南郡。唐属智州。十三年,省入越裳县。   浦阳废县在府东。三国吴置阳成县。晋太康二年,改曰阳遂县,又分置浦阳县,俱属九德郡。宋因之。大明后,以阳遂省入浦阳。齐、梁因之。隋初,县属德州,寻属州。唐仍旧。   茶笼城在府北。宣德初,黎利作乱,自老挝还宁化州,官军与战于安府茶笼州,不利,复战于清化,破走之。○奇罗城,在府东南,即奇罗县也。南滨大海。永乐初,张辅追黎贼至闷海口,贼以小舟遁走安。辅帅舟师追至海门,经鹊浅引舟毕渡。既而辅率步骑夹江东西,柳升率舟师前进至茶笼,贼败走,又追败之于奇罗海口,贼众皆溃,柳升捕得黎季父子,献军门。安南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