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22 页/共 479 页

○虎山在州南,以山形蹲踞也。又有马山,在州北。马山之西曰感现山。俱高耸。又有屏山,在州西,以卓立如屏而名。○红山,在州东南。又东曰翠屏山。《志》云:州北有慕晓岭,州东北有怀峡岭,俱峻险。   ○都泥江在州北。自南丹州流入界,又东入忻城县境。《志》云:县东有龙泉江,州西有巴罗江,俱汇于都泥江。   ○盘利关《图经》云:在州东北。又州东有龙泉寨,州西北有思廉寨。○水龙坑,在州西南六十里。《舆程记》:水龙坑山路险仄,沿溪越岭,三日而至东兰州。   忻城县府南百四十里。东南至柳州府宾州百六十里,西南至那地州百里。本蛮地。唐贞观中,开置芝州,治忻城县。天宝初,曰忻城郡。乾元初,复曰芝州。宋为羁縻地。庆历三年,废芝州,以忻城县隶宜州。元属庆远路。明初,属庆远府。《土夷考》:元置八仙屯千户,授土官莫保。洪武初,罢屯官,籍屯田兵为民,莫氏遂徙居忻城界。正统以后,犭犭童屡乱,知县苏宽不事事。犭童老韦公泰等举莫保玄孙敬诚为土官,宽请于监司,奏授世袭知县。一县二令,权不相统,流官徒拥虚名印,蹴居府城。弘治中,革流官,独任土官莫氏世居其职。编户一里,秋米二百一十九石。县今省。   ○废纡州在县西。唐所置羁縻州也,领东区等六县,隶桂州都督府。其南又有羁縻废归思州,亦唐置。宋初因之。庆历三年,以二州地并入忻城县。○废思顺州,在县东,亦唐所置羁縻州也,领罗遵等五县。宋初因之。又有废归化州,宋所置羁縻州也。庆历四年,以二州地并入柳州府马平县,后析入县境。盖县与马平接界也。   ○叠石山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又龙塘山,在县北六里。○张帽山,在县东北,山高耸,与叠石山相映带。   ○乌泥江县西六里,即都泥江也。自那地州流入境,经县北,下流入宾州迁江县界。○龙塘江,在县北,源出龙塘山,东南流入乌泥江。《志》云:县旧设三寨巡司,旋革。   永顺长官司府西南六十里。本宜山县古阳、述昆等乡。弘治间,增置是司,以邓文茂等世其职,割宜山西南百二十四村畀之,秋米三百五十九石。   永定长官司府东南八十里。本宜山县归善、洛三等乡。弘治中,增置是司,以韦槐等世其职,割宜山东南一百八十四村畀之,秋米三百三十五石。《土夷考》:宜山南境与思恩府接界。正统六年,老人黄祖记与思恩土官崇瑛合谋割地归思恩,土人韦万秀不服,遂倡乱。成化二十二年,覃召管等复作乱。弘治间,遣官抚之,叛者愿以黄祖记所谋割地别立长官司。抚臣邓廷瓒奏,从其请,遂置二司,设正副长官各一。自是遂为羁縻之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读书中文网 钱建文 制作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   ◎广西五   ◇南宁府东至浔州府贵县五百里,东南至广东钦州三百五十里,西至太平府罗阳县界三百十里,西北至思恩府二百三十里,东北至柳州府宾州二百五十七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四百十里,至京师九千二百七十里。   古百粤地。秦属桂林郡。汉属郁林郡。后汉因之。晋大兴初,分置晋兴郡。宋、齐以后因之。隋平陈,郡废,属简州。大业初,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晋州。贞观六年,改曰邕州置都督府,并督羁縻二十六州。自是皆兼督府之名。天宝末,置邕管经略使,为岭南五管之一。刘句曰上元后始置经略使,似误。《新唐书》州城内有经略军。天宝初,曰朗宁郡。乾元初,复故咸通三年,置岭南西道节度使,治此。五代时,属于南汉改岭南西道曰建武军节度。宋仍曰邕州亦曰永宁郡建武军节度。州仍置都督府,督羁縻州四十四。   元曰邕州路。泰定初,改曰南宁路。明初,改路为府《志》云:洪武十年改,领州三、县三,又羁縻州四。今仍曰南宁府。   府内抚溪峒《志》云:府境有三十六峒,错壤而居,外控蛮荒,实南服噤喉重地。唐置邕管于此,为广南唇齿之势唐咸通元年,南诏陷安南。明年,转陷邕州。四年,南诏复陷安南,遂进逼邕管。明年,围州城。盖州与安南接境。宋侬智高倡乱,邕州不守,而西路遂为鱼肉宋皇四年,侬智高陷邕州,遂陷横、贵、藤、梧、康、端、龚、浔八州,又陷昭州及宾州。荡灭之后,恒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镇于此,以镇压安南元至元十六年,邕州路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司。元贞初,以静江都元帅府分司邕州。近代用兵田州及经略安南,皆建节于此。盖地居冲要,势所必争也。   宣化县附郭。汉领方县地,属郁林郡。晋置晋兴县,为晋兴郡治。宋、齐因之。隋属简州。开皇十八年,改县曰宣化,属缘州。大业初,属郁林郡。唐、宋以后,皆为州郡治。今编户四十一里。   ○邕州城府南二里。相传唐时邕州治也。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经其下。咸通二年,邕州为南诏所陷,后复治此。宋皇中,平侬智高,改营今城,后屡经修筑。明嘉靖十六年,复营治之。有门五,城周六里。   朗宁废县在府西。唐武德五年,析宣化县置朗宁县,属南晋州,寻属邕州。宋开宝五年废。○思笼废县,在府西北。《新唐书》:乾元后,开山峒置,属邕州。又封陵废县,亦唐乾元后开山峒所置也,属邕州。开元十四年,封陵獠梁大诲等据宾、横州反,讨平之。宋开宝五年,与朗宁县俱废。   晋兴废县在府东北。唐武德五年,析宣化县地置,属南晋州,寻属邕州。五代末,南汉废。又横山废县,在府东,以近横山而名。唐武德五年置,属南晋州,寻属邕州。乾元后省。○如和废县,在府南。唐武德五年置,属钦州。景龙二年,改属邕州。宋景二年,废入宣化县。   废州府南二百八十里,东至广东钦州六百三十里。《通典》:隋大将军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不通。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遣钦州首领宁师京寻刘方故道,开置州,以达交趾,治临江县,兼领波零、鹄山、弘远三县。天宝初,改为临潭郡。乾元初,复曰州,以县界有水而名也。唐末废。胡氏曰:州在郁林西南、交趾东北。○废怀化州,在府西。本邕州怀化洞。宋元初,改置州,盖羁縻州也。绍兴以后废。   ○武号山府南十里。山势雄武,拱向城郭,为邕江之砥障。一名五象山。又青秀山,在府东南十里,雄峙秀拔,障邕水之口,拱揖望仙、白塔诸山。○马退山,在府北十五里。柳宗元曰:是山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盘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伏,绮绣错杂。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又北五里曰罗秀山,上有龙潭,山高峻,俯瞰北湖,亦曰罗山。又有苦竹山,在府北三十里,多产苦竹,因名。   横山府东八十里。山高险,横截江流,南蛮入犯,往往以山为孔道。宋置横山寨于山上,为控扼之所。又思王山,在府东北六十里。《志》云:山跨柳州府来宾县及宾州界,险峻难越。又都石山,在府东六十里,以岩石崔嵬而名。其相近者曰都茗山,产茶。○都龙山,在府西北六十里,蜿蜒起伏,势若游龙,远近诸山,皆相联带。又圣岭山,在府西三十里,峰峦秀拔,云兴雨至,居人每以为验,因名。又府西二十里有铙钹山,下有龙潭,流入大江。   昆仑山府东北百里。岩峻拔,高出群山,有道极险厄,古设关于此,以扼蛮洞,关上有台。宋皇四年,狄青讨侬智高,勒兵宾州,别将陈曙擅引步兵击贼,溃于昆仑关,青诛之,旋引军次昆仑关,元夜于军中会饮,引兵先度关,大败贼兵。又熙宁七年,交趾分三道入寇:一自广府,一自钦州,一自昆仑关,连陷钦、廉二州,又陷邕州。盖关为府境之冲要也。《志》云:关扼宾、邕两界,旁多岐岭与诸夷通,据关而守,则间道所当虑也。   望仙坡府东北一里,与罗秀山相对。昔罗秀者学仙于山上,故坡以望仙为名。狄青破侬智高,时驻师于此。坡下有白龙塘。《志》云:府南百里有回龙岩,下有龙潭。   ○大江在府城西南,即郁江也。其上流自奉议州流入界,经归德州及隆安县南,又东流至此,有左右二江流入焉。左江源出交趾境内广源州,右江源出交趾境内峨利州,二江俱东北流,至合江镇会为一江,又东至府城西南合于郁江。唐时,广、桂、容三道共发兵三千人戍邕州左、右江,三年一代。其后,戍军废,左、右江守兵单薄。咸通二年,南诏乘虚入寇,遂陷邕州。左、右江盖南蛮入寇之道也。郁江,自州南复引而东,经永淳县南,又东入横州界。《唐志》郁江,自蛮境七源州流出,常为州民患。景云中,州司马吕仁引渠分流,以杀水势。自是无没溺之害,民皆夹水而居。盖误以左、右江为郁江上源也。又刘句曰:水,在宣化县北,本河,俗呼郁林江,即骆越水,一名温水,盖皆郁江之异名也。唐时,州城未徙,故江在城北,非误也。余见大川左江及川渎异同。   八尺江府东南六十里。其上流自广东钦州界流入境,北流入于郁江。《志》云:府东南六里有扈江,西北十里有星盈江,府东四十里有大冲江,合远近诸山泽水,下流皆入郁江。   伶俐水府东八十里。源出昆仑山,流经永淳、横州界,合于郁江。○可泸水,在府西九十里,源出思恩府境大明山,流经武缘县界,至隆安县曲流村合郁江。   北湖府北十里。又北五里有铜鼓陂,陂水南溢,汇而为湖,中有五花洲。又有龙溪,亦出铜鼓陂,会北湖诸水南流入郁江。《志》云:铜鼓陂,昔时潴流溉田处也。永乐二年修筑,其后崩溃。成化、嘉靖中,皆尝修筑,为民利。○邕溪,在府南十里,源出钦州界,北流经故州治南入江。唐以此名州。《郡志》云:溪源出四方岭,经府西十里南入江。似误。   ○昆仑关在府东北昆仑山上。详见前。   横山寨在府东横山上。唐尝置横山县。宋置寨。皇元年,广源州蛮侬智高据安德州,沿郁江东下,攻邕州横山寨,杀守将,寻陷邕州。绍兴三年,诏市马于横山寨,置博马场,以东路经略安抚司总其事。开庆元年,蒙古兀良合台自交趾而北,破横山,进陷宾州、象州,趣静江。寨盖锁钥重地也。或作横江寨,误。   永平寨在府西。旧与横山寨并称要害。《志》云:永平寨去府十程,宋置,为戍守要地。○古万寨,在府西百四十里,亦宋置。《志》云:左江发源交趾界,流五百八十里至古万寨,又九十里至合江镇。是也。   迁隆寨府西八十里。因宋寨为名。又府西六十里有那南寨,七十里有那龙寨,百四十里有渠乐寨,皆设巡司戍守,俱洪武四年置。○金城寨,在府东九十里。本宋之金城驿。宋皇四年,广南西路将陈晓击侬智高于邕州,败于金城驿。明洪武四年,改为寨,并置巡司于此。又八尺寨,在府南六十里,有巡司,亦洪武四年置,近八尺江,因名。   合江镇府西五十里。左、右两江合流处也。宋皇中,狄青败侬智高于归仁铺,智高自合江口遁入大理,即此。胡氏曰:府西有左江、右江二镇。唐长庆三年,岭南奏黄峒蛮寇邕州,破左江镇,是也。或曰,左江、右江,即合江之异名耳。○归仁铺,在府东三十里。狄青讨侬智高,陈于归仁铺,贼兵大败,智高遁去,筑京观于铺侧,即此。   三官堡在府西那梧村。嘉靖三十年置。又大座堡,在府东北三十里,防宾州、武缘诸山寇。关山堡,在府东北八十里,防宾州渌里之寇。又渌开堡,在府西北四十里。又西有木冥村堡及渠乐堡,今名三河堡,防罗阳县白沙、那昏、长沙诸寇。○团罗堡,在府南九十里。又南二十里有那漏堡,防广东灵山、钦州之寇。   建武驿在府治西南。又府西五十里有凌山水驿及大滩马驿。又那龙寨旁有那龙水驿,府南五十里又有黄范水驿,府东六十里有施马驿,又东五十里有长山马驿。府当四达之道也。万历中,迁凌山驿于新宁州。   隆安县府西北百八十里。东至思恩府武缘县百二十里,西至万承州百四十里。本宣化县思龙乡之那久村。嘉靖七年,王守仁征田州,相度地利,奏置今县,属南宁府。十四年,筑砖城,周不及二里。编户十里。   ○三台山县东二里隔江。俗曰岜横。顶有三峰,因改今名。旁有那觉岩,深不可测。县东南八里又有金榜山,俗曰岜雅,有岩有池,四塞如城,中多泉石,奇胜不一。○火焰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俗曰岜桑,脉自归德州来,上有泉。六七月间,山表火焰自发,因名。《邑志》:县东三十里有岜桑山,亦高耸,上有泉池,非即火焰山也。又东十里曰逍遥山,上亦有池。又县东五十里有陇鸦山,岩石之胜,甲于一邑。   岜仆山县南四十里。有岩,可容数百人,旧为贼薮。设县以来,稍稍敛迹。又盖桥山,在县南二十里,中有岩穴,水积其中,架梁其上。○岜空山,在县西三十里,高出众山,山顶有岩,流泉下注大江。又多柄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亦高秀。县西南六十里有龙山,山形屈曲,宛如游龙。   梅龟岭县南五十里。广三十里,树木丛蔚,鸟兽繁植,盗贼常窃据于此。又更院岭,在县东三十里平洋中,突起五峰,逆镇大江,俗谓之梅花岭。又那龙岭,在县南半里,岩嶂层叠,下有甘泉。又南里许曰马晚岭。○龙床岩,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滨江岩内,有石如床,下有龙床潭,深不可测。《志》云:县西北三十里有阳明洞滨江,王守仁征田州时过此,因名。   ○大江在县城北。自奉议州流经县西,绕流而东南出。《郡志》云:江自田州经县界,至县东五十里,绕流九曲,其地名九曲村,又东南达于郡城。   可泸江县东南七十里,与武缘县接界。流入宣化县境,合大江,可通舟楫。○驮甘溪,在县东二里。又头玉溪在县北三十里,剥落溪在县东北二十里。皆出武缘县界,流入境,分引溉田,下流注于大江。又驮良溪在县西十里,驮兴溪在县南十五里,驮渌溪在县南二十里,流合驮兴溪,皆源出万承州,分灌诸村田,达于大江。   驮鼋溪县西北十里。发源都结州,流经县西岜空山,又东合大江。又墓乌溪,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源出思同州之明山。又桥峻溪,在县东南五十里,源出永康州。皆分灌民田,流注大江。《志》云:县西有冲柳溪,又有冲利溪,亦流注大江,有灌溉之利。   ○驮演寨在县西。有巡司。《志》云:旧在那村,今徙于那久埠头。又那楼寨,在县南二十里,亦有巡司戍守。又梅龟堡,在县东南五十里,有戍兵以扼梅龟岭之险,隆庆四年置。○那造水驿,《志》云:旧在府西九十里,后徙于县城西北隅,嘉靖四十五年革。   横州府东二百十里。东至浔州府四百三十里,南至广东钦州三百五十里,北至柳州府宾州二百六十里。   秦桂林郡地。汉为郁林郡地。孙吴永安六年,置合浦北郡。晋太康七年,改置宁浦郡《广州记》:汉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置宁浦郡。《晋志》亦云:宁浦郡,吴置。沈约据《太康地志》云:晋改合浦属国都尉,立郡。宋、齐因之。梁增置简阳郡。隋平陈,二郡俱废,改置简州。开皇十八年,改为缘州。大业三年,州废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复置简州。六年,改为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天宝初,曰宁浦郡。乾元初,复曰横州。宋因之亦曰宁浦郡。元曰横州路,寻复为州。明洪武初,以州治宁浦县省入,改隶浔州府。十年,降为横县,隶南宁府。十四年,复为州编户十五里,领县一。今因之。   州屏蔽岭西,控扼交趾。宋余靖以为九洞襟带,列城唇齿。杜杞以为地势险阻,实邕、钦、廉、三郡之咽喉。说者以为粤西之要在邕州,邕州之要又在横州。州盖粤西之锁钥,不特一二郡之藩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