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25 页/共 479 页
思城州府西北百里。西南至太平州三十五里,北至南宁府下雷州界七十里,西至安平州五十里。
本西原农洞地。唐置思城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分置上思城、下思城二州,隶太平寨。元属太平路。至正中,并为一州。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赵雄杰归附,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属太平府编户二里,秋米一百八十六石有奇,贡马。今省。
○龙级山在州治西南。山蟠旋高峻,层级而上。又州治南有陇马山,高耸如马。○弄限山,在州北,峻险难越。《志》云:州境又有岜白、普眉诸山,皆雄胜。
○教水在州西南。流入太平州,合于逻水。《志》云:州南有流水,其下流入于丽江。
安平州府西北百十里。东至思城州五十里,西南至龙州二百余里,西北至交趾界百四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古名安山。唐波州置于此。宋皇初,改置安平州,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郭佑归附,授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五里,秋米一百九十石有奇,贡马。今因之。
○帽山在州治西北。以山形高耸而名。又西北有星山,亦高峻。○显山,在州东北,又州南有仰山,州北有秀貌山,皆险峻。
○陇水在州东北。又有大水、小水并流而南合于陇水,入太平州界合于逻水。《图经》:州东南有长洲、印洲,州南又有宝洲,陇水与诸川环流分注处也。
○古镫隘《图经》云:在州北。又州西北有兔零隘及兔零峒,又西有那营峒,皆与交趾接境,为戍守处。《志》云:州有烟邦、化隆二洞,亦与交趾接界。
万承州府东北百五十里。西北至龙英州界三十里,南至思同州五十里,东北至南宁府隆安县百四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古名万阳。唐置万承州,隶邕州都督府。宋因之,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许郭安归附,授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二百五十石有奇,贡马。今省。
○万形废州在州西北。唐所置羁縻州也,隶邕州都督府。宋并入万承州。
○马鞍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又南有武安峒。○连山,在州北。又州境有香寿山,亦高峻,为州之望。
○绿降水在州西南。又州南有布黎水,合流而南经思同州界,入于丽江。○思崖泉,在州西五里,有二源,灌田万亩。又更塘,在州东北八十里,广数顷,与隆安县接界。《南宁志》:塘旧属宣化县,正德中,为州所侵据。是也。
全茗州府北百六十里。东至茗盈州五十里,西北至龙英州五十五里。
本西原蛮地古名连冈。宋置全茗州,隶邕州《宋志》不载。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土酋李添庆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二十石,贡马。今省。
○端坐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又州东有狮子山。
○涧水在州南。自茗盈州流入境,又东南流入陀陵县界,注于丽江。《志》云:州东有布显水,源出茗盈州,流入界,引流溉田,两州数争其利。万历二年,立石分界,争始息。
镇远州府东北二百八十里。东北至南宁府果化州界百三十里,北至向武州界四十里,南至结伦州五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古陇。宋置镇远州,隶邕州《宋志》不载。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赵胜昌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九十九石,贡马。今省。
○天马山在州西北。又州东南有笔架山。俱高胜。
○岩磨井在州治南。水泉清冽,州人皆仰给焉。
思同州府东二百里。东南至罗阳县百里,北至永康州六十五里,西北至万承州五十里。
本西原蛮地旧名永宁。唐置思同州,属邕州都督府。宋隶太平寨。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黄克嗣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四里,秋米八十石有奇,贡马。今省。
○明山在州治东。岩穴相通。其在州治北者又有敦厚山。又马鞍山在州东,金星山在州西,俱高峻。《志》云:州境有寿桃峰、顿笏峰,皆以形似名。
○丽江在州南。自左州流入境,又东入陀陵县界。州西又有渌零水,流入丽江。
茗盈州府东北百六十里。西至全茗州五十里,东北至结安州七十里。
本西原峒地。宋置茗盈州,隶邕州《宋志》不载。元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李铁钉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一百三石,贡马。今省。
○帽山在州北。州北又有狮山。皆以形似名。
○涧水在州东。自结安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全茗州界。又布显水,在州北,亦西南流入全茗州,合于涧水。
龙英州府北二百十里。东南至全茗州五十五里,南至养利州六十里,西至镇安府上映洞界六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五十里。
唐羁縻蛮地旧名英山。宋为龙英洞,属邕州。元置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世贤归附,割上怀地益之,世袭知州,流官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二里,秋米三百七十五石,贡马。今仍旧。
○上怀废州在州西南。元置。明初废。
○牛角山在州治东。以山岩相对形如牛角也。又岩山在州南,笔架山在州西北,俱高耸。
○通利江在州治前。其源有三:一自州西北境流入,一自西南境流入,一自笔架山流入,俱至州治前合流,经养利州,历崇善县,入于丽江。
结安州府东北二百二十里。东北至都结州九十里,北至结伦州十五里,西南至茗盈州七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营周。宋置结安峒,隶太平寨《宋志》不载。元升为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张仕荣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今仍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七十八石,贡马。
○城门山在州治东北。以壁立如门也。州北又有石人山,州南有石牛山,皆以形似名。
○堰水在州西南。或曰即涧水也。自都结州流入境,土人堰水以溉田,因名。堰水南流,入茗盈州。
结伦州府东北二百三十里。东至都结州八十里,南至结安州十五里,北至镇远州五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那兜。宋为结安峒地。元置结伦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洞长冯万杰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百二十石,贡马。今省。
○倚坐山在州治北。以形似名。又州治西有兜鍪山,其并峙者曰高寺山。
○布卑水在州东。自都结州流入境,又西南入结安州界,合于堰水。
都结州府东北三百三十一里。西至结伦州八十里,西南至万承州百八十里,东南至南宁府隆安县七十里,北至田州上林县界五十里。
本西原农峒地旧名渠望。宋为结安峒地。元置都结州,隶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农威烈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九十八石,贡马。今省。
○印山在州治南。山形方正如印。又青云山,在州北,以高耸入云而名。
○布卑水在州治南。流入结伦州界。《志》云:涧水出州境山中,西南流入结安州,即堰水也。
上下冻州府西二百二十里。东至龙州四十里,西南至交趾界百里。
本西原农洞地旧名冻江。宋置冻州,隶太平寨。元分上冻、下冻二州,隶太平路;旋合为一州,隶龙州万户府。明初,仍曰上下冻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赵帖从归附,世袭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属太平府编户一里,秋米百有二石,贡马。今省。
○八峰山州西二里。八峰并耸。又州治北有青连山,自交趾广源州发脉,西连州境。今详见太平府。○拱天岭,在州南十里。山高峻而长,绵延百余里,东南接交趾界。峰头皆北向,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