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21 页/共 479 页

○甘场山在县治东。形如幞头,岩险可恃,县治倚其麓。又东二里曰凤头山,山形昂耸,因名。○榜山,在县西三里,形如挂榜。又西里许曰穿山,以石窦相通也。又交椅山,在县西五里,山形回环,因名。   高寨山县西二十里。旧县治在其下。其相近者曰北陵山,麓有水泉。又乌山,在县西三十里,峰峦高峻,上有泉,民恃险筑寨其上。○且福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势高耸,绵亘数里,县之镇山也。   ○龙江在县西南。自贵州独山州流入界,又东南流达于府城北。○三潮水,在县西十里,源出北陵山,注于龙江。其水一日三潮,潮至涨满,潮退则其流一线,可以溉田。民受其利,谓之圣水。   东小江水在县东。发源罗城县界,流入境,注于龙江。又有东北小江水,亦自罗城县流入境,二流分导,下流复合入于龙江。居民引以溉田,为利甚溥。○思吾溪,在县东南二里,下流亦入龙江。   ○德谨寨在县北,宋置。又西有江堡,《宋志》:大观三年,与县俱属融州。靖康初,复旧。元废。《志》云:县有归仁、思农二镇土巡司。○江口渡,在县南二十里,通道所经。县北三十里又有清潭渡。   河池州府西二百十五里。西南至南丹州百四十里,西北至贵州独山州二百里。   唐羁縻智州地。宋初,置河池县,隶宜州。大观初,改置庭州。四年,州废,仍属宜州。元属庆远路。明初,属庆远府。弘治十七年,升县为州编户十八里,领县二。今因之。   州密迩蛮左,山川环叠,为控扼之地《志》云:州境思恩、荔波二县西北界与贵州烂土、黎平诸蛮相接,不通王化。   ○怀德废县今州治。北宋置河池县。大观初,即县置庭州,改县曰怀德州,寻废,县复曰河池。元因之。明初,亦曰河池县,后改为州。《城邑考》:州治即宋怀德县,旧有土城。天顺六年,迁于屏风山。成化十三年,还治庭州故址。嘉靖四年,以土壤卑洼,城易颓圮,复迁今治,北去旧治三里而近。隆庆四年,始营土城。万历十三年,复增拓之。城周不及二里,门三。   富力废县在州东北。《一统志》:宋置河池县,以富力县并入。或曰,县盖湖南马氏所置,南汉因之,宋废。疑即智州所领羁縻县矣。○废智州,在州西。《志》云:唐贞观中,开生蛮置。今《唐志》不载。《宋志》宜州所领有羁縻州十,智州其一也。州盖宋初所置。或曰,州西南有三旺州,今为三旺里,盖明初所废。似未可据。   ○屏风山州东北三里。嵯峨环绕,如屏之峙。天顺中,尝徙县治此。又四一山,在州治北。州治南有吴山,环拱前后,为州之胜。又移岭山,在州北五里,道路萦纡,山崖峻险。州东南三里又有马鞍山。   智州山州西四十里。盘纡绵亘,凡百余里,智州旧置于山下。○都铭山,在州东二十里,山高峻,旧名都猛。又州东三十五里有鬼岩隘山,以岩穴深杳而名。又太平山,在州东,下临金城江。   ○金城江州东五十里。源出贵州界,下流入都泥江。《宋志》宜州所领有羁縻金城州,盖因江以名。○古浪溪,在州东五里,一名乾溪。又州南一里有秀水州,西有猫溪水,居民多引为陂塘。其下流注于金城江。   怀德陂在州南。又州东南有罗家水陂,州东有将村陂,东北有官村陂。俱灌溉民田,多者至千余顷。又悬崖泉,在县南,溉田十余里。   ○安远寨在州西。宋大观二年置,属庭州。宣和五年,移寨于平安山,寻废。今为安远里。   谢村站州西南八十里。又六十里而达南丹州。○金城渡,在州东五十里金城江上,渡旁旧置巡简司。《志》云:州有土堡镇巡司。又都铭镇巡司,今革。   思恩县州东北七十里。东南至府城百五十里。本生蛮地。唐贞观十二年,开置思恩县,属环州。宋熙宁八年,改隶宾州。大观初,又改属宜州,寻复故。元属庆远路。明初因之。弘治中,改今属。县无城,编户二十二里。   ○废环州在县西北。本蛮地。唐贞观十二年,李弘节招抚降附,置环州,理正平县,兼领福零、龙源、饶勉、思恩、武石、歌良、蒙都七县。天宝初,曰正平郡。乾元初,复故,后仍没于蛮。宋为羁縻环州,亦曰南环州,以别于陕西之环州也。庆历四年,南环州蛮臣希范作乱,陷本州,破镇宁州,诏广西提刑田瑜讨平之。元初,州废。○废镇宁州,在县西,宋所置羁縻属州也。《宋志》:熙宁八年,以环州之思恩县属宜州,又省镇宁州之礼丹县入焉。县亦宋所置。宋末,州废。   废溪州在县北。宋置带溪寨。熙宁八年,移思恩县治此。元丰六年,县还旧治。大观初,增置溪州于此。四年,州废,仍曰带溪寨。   ○寒山县南五里。山高多风,土人谓之寒坂。○绀山,在县北二十里,以山色名。亦曰捍山,以捍蔽县后也。岩嶂层叠,日光少见,土人谓之暗岭。   三峰山县东二十里。三峰并列,下有石岩洞,泉出其中,引流溉田。○回头岭,在县南三里,山势回顾县治。又龙岩,在县南五十里,有洞深邃。   ○环江县南六里。源出县西北蛮洞中,绕流经此,东北流合于龙江。唐环州以此名。《志》云:县西有环江渡,即江流所经也。○带溪,在县北四十里,源出荔波县,东流经此,旋绕如带,南流入于龙江。   ○普义寨在县南。《宋志》县有普义、带溪、镇宁三寨,是也。元废。《土司志》:普义相近有苑滩,正德中,南丹酋莫扬侵思恩地,于苑滩筑二堡,于普义、六传、川山、三疃筑四堡。嘉靖初,始还属思恩。《志》云:县有安化镇巡司、归恩镇土巡司。又普义、吉定、北兰三巡司,今革。○白面山寨,在县治西。《志》云:县治旧在清潭,宣德中,徙于白面山寨。天顺中,又移今治。寨盖邑民保聚处也,北去清潭不过百武。   荔波县州西北五十里。南至南丹州百八十里。本蛮地。宋置羁縻荔波州。元初因之,属南丹安抚司。大德初废。《一统志》云:宋置荔波州,明初,废入思恩县。洪武十七年,复置荔波县,属庆远府。正统十二年,改隶南丹州。弘治十七年,改今属。县旧无城,嘉靖四十年,创营之,寻圮。万历三十年,改筑,周不及二里。编户十二里。   ○水岩山县西十里。岩穴幽胜,水出其中,因名。又县北五里有方林山。○马鞍山,在县北;又有分水岭,俱与贵州独山州接境。万历三十年,界独山,还所侵甲站等村地,以此为限云。   ○劳村江县东南百二十里。或曰即金城江之别名。○带溪,在县东,流入思恩县界。   ○董界堡在县南,近南丹州境。万历八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界官堡,督臣刘尧诲谕却之。相近又有金竹隘堡及翁昂等村寨,俱南丹所侵地。万历三十年,复来归。   附见:   庆远卫在府治东北。洪武二十九年建。又河池守御千户所,在德胜镇西二里。明初,置于河池县城内。永乐六年,徙于此,隶庆远卫。有土城,宣德八年,易以石城。内有思恩仓,亦永乐中置。   南丹州府西二百四十里。东南至那地州百八十里,西至贵州丰宁长官司二百里,北至贵州独山州二百七十里。   唐羁縻蛮洞地。宋元丰三年,置南丹州《志》云:宋开宝中,土酋莫洪内附。元丰中,置州管辖溪洞,以莫氏世其职。大观初,改为观州,寻复故《宋史》:大观元年,广西经略使王祖道欲急边功,诬南丹酋莫公佞阻文兰州不令纳土,发兵取其地,杀公佞,改南丹为观州。公佞弟公晟密图报复。四年,废观州,仍以公晟知南丹州,历世承袭。元为南丹州安抚司至元末,莫国麟纳土,升州为安抚司。大德初,并入庆远路时议者以南丹去庆远为近,户口少,请省之。因立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初,复为南丹州。洪武二十八年,州废,改设南丹卫。正统十年,复置州洪武初,莫金内附,后复叛,遣都督杨文讨平之,因废州置卫。后卫治屡徙,州地既虚,夷民屡叛,乃复置州,以授金子莫禄,世守职贡,属庆远府编户十九里,秋米七百二十石有奇,贡锡。州今省。   州蛮峒错杂,控据咽喉,称为形要《西粤风土记》:南丹视田州、泗城差小,而兵力悍劲。东兰、那地兵亦精勇。   ○废观州在州东。本南丹州之高峰寨也。宋大观初,改南丹为观州。四年,南丹复故,移置观州于高峰寨。绍兴四年,复废州为寨,即此。○废永州,在州境。《一统志》:明初,省永、鸾、福、延四州入南丹州,建置未详。   中平废县在县北。宋所置羁縻县也。大观初,置靖南寨于此,属庭州。四年,移寨于废孚州。政和七年,寨还治中平县。宣和三年,仍置于废孚州,以其地废入南丹州。   ○孟英山州西五十里。产银。永乐十五年,遣内臣开矿,岁不过九十余金,旋变锡,遂罢。《志》云:州西有长春、三宝诸山,州南有金鸡等山,皆高峻。   ○都泥江在州南。自贵州定番州界流入境,又东历那地州,入忻城县界。详见大川右江。《志》云:州东南有红盆江,西有青云溪,下流俱入于都泥江。   ○罗侯关《图经》云:在州西。又西有下城关。又甲界关,在县东南三十里。《志》云:县东北二十里有莲花寨,又东有金鸡寨、巴峨寨。又有蒙寨,在州东南四十里。   木门寨在州东。《宋志》州有存留、木门、马台、平洞、黄泥、中村等堡寨,今皆废。○君峒,《舆程记》:在州南六十里。又东南六十里为中坑锡场,又六十里而至那地州。   东兰州府西南四百二十里。东北至那地州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思恩府二百四十里,西南至田州界百三十里,西至泗城州界二百里。   唐羁縻蛮洞地。宋崇宁五年,置兰州《土夷考》:宋时,韦君朝者居文兰洞为土夷长,传子宴闹。崇宁五年,内附,置兰州,以宴闹知州事,世其职。元曰东兰州。明初因之洪武十二年,土酋韦富挠归附,世袭知州,修职贡,属庆远府编户十二里,秋米一千一十三石有奇,贡马。州今省。   州群山森立,地僻而险。   ○废文州在州东。本羁縻蛮洞。宋崇宁五年,纳土,置文州。大观初,改置绥南寨。绍兴四年,寨废,仍置文州。《一统志》,洪武十二年省安习、忠、文三州入东兰州,建置皆未详。   废隆州在州南。宋政和四年,置隆州,治兴隆县。宣和三年,州县皆废,改置威远寨,隶邕州。又东南有废兑州,亦宋政和四年置,治万松县。宣和三年,州县俱废,改置靖边寨,亦属邕州。元初,二寨俱废。   ○五篆山在州西南。又州北有青云山,州西有胜山,州南有双凤等山,为州之胜。○福山,在州东北。其东有三佛山,又东北曰伐山。皆高胜。   ○隘洞江在州东北。流入南丹州界,合都泥江。又州西有九曲水,流经州南,合于隘洞江。《舆程志》:自州东南渡清水江,越狗遁关,出思恩府之道也。   ○雷山关在州东南。其地有雷山,因名。   那地州府西南二百四十里。西南至东兰州二百四十里,南至思恩府百七十里,西至泗城州界三百里。   唐羁縻蛮洞地。宋崇宁五年,置地、那二州《志》云:宋熙宁初,土酋罗世念等归附。崇宁五年,诸蛮纳土,因置地州及那州。元因之。明洪武元年,省那州入地州,改为那地州时地州酋罗黄貌帅先归附,诏省那入地,以罗氏世管州事属庆远府编户二里,秋米四百一十石,贡锡、马。州今省。   州界蛮犭之中,山川盘纡,有险可恃。   ○废那州在州南。宋崇宁五年,蛮酋纳土置。元亦曰那州。明初废。○废孚州,在州东。本地州之建隆县。宋大观初,析置孚州,其倚郭县曰归仁。四年,州县俱废,移置靖南寨于此。政和七年,复置孚州及归仁县,以靖南寨还旧治。宣和三年,州县仍废,置寨如故。绍兴四年,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