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61 页/共 477 页
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明弘治中知县孙珍建,崇祯中知县叶重光修。本朝乾隆八年,拔贡程丙
然、岁贡于士位、庠生吴等倡修,嘉庆二年朱、仙二姓合修,有碑记。后为尊经阁,明末
圮
。康熙十八年知县马光重建,后徐姓复修。乾隆五十四年,知县张瑗、教谕王家杞倡建。《
采访册》
射圃本国清寺废址,后为豪民所占,署县事胡子亚清复之。又买吴仁伍
空地益焉,教谕王记,今废。旧志
教谕署在明伦堂左。儒学大门系明义民杨廷贵建造,裔孙善鸾重修,嘉庆四年杨裔承修。《采访册》
训导署在明伦堂右。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凤山书院在射圃前,一名明德书院。明正德中,知县王时正建。嘉靖中,署县事胡子亚、训
导王重修。隆庆中,知县徐一建楼五楹。今废。旧志
谢侯书院在关帝庙右遗爱堂。明崇祯八年知县谢绍芳建,并置田十亩为诸生会课之费。其
地今为西察院。《采访册》
西津书院在西津桥东浒。康熙十六年,知县马光因凤山书院久废,改建于此,制度轩敞,设
理
学先儒位,置田六亩六分。时里排未革,庠士施自珍等襄建芜关仓廒役竣,复同庠士洪大受
力成之。后知县陈主策复置田三号共六亩四分八厘,及理学会俱各输有田地,为膏火修葺之
资。县旧志
社学凡二所:一在城东北,明隆庆中知县徐一建。一在西街,万历中知县叶之盛建,今为
曾侯祠。旧志
旌德县
县学在县治东。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十八楹。前为庙门,又前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
。
宋初学在县东尉廨间,崇宁元年县令严适建。宣和中毁于兵,绍兴十三年县令赵伯杰重建,
东移十步许。乾道初县令齐庆胄拓之,教授徐锐记。淳熙间县令沈作霖,绍熙间县令李瞻,
嘉定间县令秦、方,嘉熙间县令赵时燧,相继修葺。德间又毁于兵。元至元十四年,
县尹葛师亮命主簿汪必成重建。十八年县尹单执中,二十八年县尹郝弼继修之。三十年县尹
刘瑞,元贞中县尹王贞重修,寻圮。至元中县尹刘性重建,至正九年达鲁花赤亦怜真、县尹
榻宝宝共修,教谕许道传记。末年毁。明洪武三年知县朱铎创建,永乐中知县谭青加修,正
统三年县丞陈贤重建,十一年知县冯本加修,景泰四年知县曹祥,成化初知县彭贤、尹清继
修。嘉靖十年,知县柳应阳徙而稍北,同知叶尚文续修。万历三年知县秦文捷改建,七年知
县卢洪春续修,宣城沈懋学记。二十六年雨坏,知县苏宇庶重修,崇祯末尽毁于兵。
国朝顺治二年,徽宁道张文衡、教谕吴邦俊各捐助创建。后徽宁道郝璧、袁仲魁、孙登第、
田伟抱,知县李滋发、周一熊、王融,教谕毛元策,训导卞日郅、刘完人、刘其液相继修葺
。康熙四十年,知县夏文炳以学宫地势卑下,将明伦堂旧址,并割县署地改建,自为记。雍
正十年,知县纪咸建泮池上石桥及门外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并照墙一堵
,
有记。乾隆八年,生员方璧捐资,自正殿两庑以及门墙牌坊概行缮葺,命其子郡庠生蛟督工
蒇事,学院观保,知县苏一圻并有记。参订府县旧志。嘉庆十年,
附贡生朱则汉、朱则
偕弟侄等二十五人呈请修造,捐银二万四千两有奇,殿基加高一尺,脊高五丈六尺,瓦覆以
瓷,柱易以石,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池石坊皆新之,规模视旧增壮。知府鲁铨记。
《学册》
崇圣祠在教谕署东。国初巡按卫贞元捐资建于正殿东。康熙四十年移学宫,祠亦重建。乾隆
九年徙今所。大殿仪门、大门各三楹,生员方然遵父禄遗命捐建,知县苏一圻记旧志。
嘉庆十年附贡生朱则汉等捐修,祠基移前七尺,增高四尺,间架檐楹焕然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