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65 页/共 477 页
仍食战粮一分,外加养廉银十
八两。外委把总四员仍食战粮一分,外加养廉银十八两。额外
外委二员食马战粮一分。马战
兵三十二名经制外委及额外外委七名在内,月给饷银二两,米三斗。
步战兵六十三名月给饷
银一两五钱,米三斗。守兵三百八名月给饷银一两,米三斗。守门兵月给
饷银一两五钱,米
二斗五升。战马三十二匹每匹价银十三两九钱七分,月支草干银一两一钱
,小建支银一两六
分三厘三毫三丝四忽,每年准倒毙马十分之二,皮脏变价银一两,一切槽铡鞍屉等件马兵自
备。
按:各省兵饷,督抚于本年十月将下年四季及再下年一季应支数目预行核计造
册咨部,由
部核数拨给。所有宁国营饷银向安徽藩司库请领两季,存贮宁国府库,每月初三日移营放给
。其本色月米亦于初三日赴各县仓支放。至兵饷及马干俱扣小建,即将应扣小建银数解还司
库,以抵闰月饷银。
官弁管辖驻防
参将一员兼辖宣、南、泾、宁、旌、太六县地方,官弁兵丁驻扎宁国府城内。中军守备一员
,外委把总
一员,额外外委二员,专管宣城县地方马步战守。兵丁一百四十八名,塘拨兵丁十四名,汛
兵九十名驻扎宣城县城。演武场在宣城泰和门外一里许。明隆庆壬申,知府王嘉
宾增建,后
废。国朝乾隆壬戊与试生童重建,有官厅三间并旗纛台。墩汛十二处:
双桥汛兵四名,孙家
埠汛兵六名,洪林桥汛兵四名,梅村湾汛兵五名,西河口汛兵七名,赵家渡汛兵五名,湾
汛兵二十八名,黄池汛兵八名,海港汛兵四名,水阳汛兵八名,马山埠汛兵六名,新河庄汛
兵五名。
按:宣城原有一十三汛,康熙十九年奉文将窑湾一汛贴防芜采营,后芜采
窑湾俱改归
落篷湾兼管。乾隆四年并将落篷湾汛撤去,故止十二汛。查湾汛原设兵四十名
,乾隆五十
四年拨兵十二名分驻泾、太分防之查村、盛村,故只二十八名。
千总一员,外委千
总一员,专
管南陵县兼管泾县地方马步战守。兵丁四十二名,驻扎南陵县城内。演武场在南陵北门外三
里许,有官厅三间。墩汛一处。青弋江汛兵四名。
外
委把总一员,专管泾县地方。守兵三十四
名,驻扎泾县城内。其上坊渡等十一汛仍属南陵县千总管辖。乾隆五十四年,添设外委把总
一员,驻防泾县查村,领兵十二名,专管泾县六都十二图及太平县峻岭盛村山后等处地方。
演武场在泾县西,有演武亭旗纛台。墩汛十一处。上坊渡汛兵
二名,下坊渡汛兵二名,章家
渡汛兵二名,马头汛兵二名,震山苏口汛兵二名,纪家岭汛兵二名,铜山汛兵二名,鼓楼竹
丝冈汛兵二名,考坑汛兵三名,鸡子岭汛兵三名,白花汛兵三名。
把总一员,专
管宁国县地
方战守。兵丁一十八名,驻扎宁国县城内。演武场:旧在宁国县南,明正德间,
知县王时正移
置东郭外。墩汛三处:铣村汛兵二名,枫树岭汛兵三名,胡乐司汛兵三名
。
把总一员,外委千
总一员,专管旌德县地方战守。兵丁一十九名,驻扎旌德县城内。演武场:旧在
旌德县北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