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59 页/共 477 页
于兵。
国朝顺治九年,教谕施化远劝捐重建,自为记。十六年,知县刘鸿磬、教谕汪伯位、训导丁
允
龄修。康熙八年圮于水。九年知县侯世重修。二十一年,知县蒋云翼、教谕杨言书、训导
汪
潆又修。二十七年,知县王成举、教谕曹于京、训导钟重修大成门,成举自为记。五十四
年,
故元教谕章鼎四后裔重建大成门,知县贾记。五十七年又圮于水,庠生赵鸣皋倡捐修整,
是年廪生翟尚重建两庑,青阳吴襄记。以上据府县旧志
。雍正□年圮于水,尚之子思、思晓复修旧县
志
。十年大风坏文庙墙瓦,生员胡承礼葺之《采访册》。十三年贡生
王
家栋重新学宫,金坛王步青撰旧县志。乾隆三十六年翟尚孙大程、大本重修两庑,嗣
后累岁修葺。三十七年章鼎四之裔章镇邦重修儒学门,摄县事江恂记。四十年贡生马元胜重
修学宫,知县颜记。《采访册》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明嘉靖九年建,万历二十三年知县陈大绶重建。国朝康熙四十五年,贡
生赵浚修葺,衍圣公孔毓圻记。旧志。乾隆五十三年,赵浚之孙永
淳县知县赵世琛重修。《采访册》
名宦祠在明伦堂东。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萧濂建于启圣祠右。万历二十八年,知县陈大绶迁
祠后,明末毁。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复建今所旧志。乾隆三十七年
贡生许黉重修。嘉庆二年岸前都监生杨良盛重修。《采访册》
乡贤祠在明伦堂右。明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萧濂建于礼门西。万历二十八年,知县陈大绶迁
于启
圣祠后,明末毁。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复建今所旧志。嘉庆六年,
黄田州同朱一相等重建。《采访册》
忠孝祠在乡贤祠西。雍正六年,太平府同知署县事于鼎元建于尊经阁东。十年,孝子胡龄
之
子举人考授内阁中书胡震芳、庠生胡承禧、胡成礼、监生胡德宏徙建今所。旧
志
节烈祠在崇圣祠后。雍正五年,署县事徽州府同知赵良奉 敕建。时贞节后裔赵功懋等捐
资公建。县志
文昌祠在大成门东。顺治十六年,训导丁允龄建。康熙五十六年,廪生翟尚重建县志。乾
隆三十六年,尚、孙大程、大本重修,嘉庆三年又修。土地祠在大成门
西,创修岁月并同。《采访册》
明伦堂在大成殿后,东由礼门入。元至元间县尹石珉建。明弘治元年,知县李时重建。万历
六年,知县李日文重修。 本朝顺治九年,教谕施化远修。康熙十八年知县邓琪修,四十
三年
知县孔毓培修。乾隆三十八年监生郑思瑾、思琦兄弟同修。后为尊经阁,顺治九年教谕施化
远重建,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傅泽洪命庠生赵师献劝捐复建县志。乾
隆二十六年贡生赵一廷重修,其子孙至今世葺。《采访册》
射圃在崇圣祠前。明成化六年知县强珍置并建亭,县丞王浚广之,今废。旧志
教谕署在大成殿右,旧在尊经阁东,后迁大成门右。顺治间教谕施化远名其厅曰“引胜堂”
,增建后堂五间,寻圮。康熙四十二年绅士重建今所旧志。后复
圮,借义学
以居者数十年。乾隆四十六年教谕龚进蕃劝捐重建,引胜堂前后规制大备。《采
访册》
训导署在尊经阁东,旧有二署,一在明伦堂东,一在明伦堂西。顺治十五年训导丁允龄重修
西署,寻毁。后因裁缺,东署亦圮。康熙二十七年,复设一员训导钟煌,重建于明堂池东岸
。五十七年圮于水,暂居尊经阁。乾隆九年,知县万世宁以建文明楼余资建于旧址,工未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