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63 页/共 477 页
国朝顺治五年,教谕虞敬倡建泮池上石桥。康熙二年知县陈恭、教谕袁澄、训导董云申重
新之,陈恭自为记。二十年知县王邻因宫墙隘狭,市地拓垣,广旧址十之七三。十一年知县
张进捐修,雍正元年知县陈永宗、教谕汪席珍、训导黄昌俨劝捐重修,督学姚三辰、知
府黄叔琪并有记。旧志
崇圣祠在大成殿西。旧志
名宦祠在大成门左。旧志
乡贤祠在大成门右。旧志
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东,雍正二年敕建。旧志
节孝祠在学宫东,察院西,雍正二年敕建。旧志
文昌楼在明伦堂前,乾隆十二年建。旧志
明伦堂在大成殿右。顺治间教谕袁澄,训导赵君访建。乾隆十二年知县杨大倡捐重建,知
府宋记。东西为“成德”、“达材”二斋,前为礼门,又前为大门,又
前为东西二坊。旧志
射圃在天都书院右。旧志
教谕署在明伦堂后旧志。乾隆五十九年教谕俞怀祖劝输修整。《学册》
训导署在明伦堂后旧志,嘉庆元年训导王借俸兴修。《
学册》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天都书院在县治南里许。正堂三楹,后堂三楹,两廊各五楹,门三楹。原为开福寺废址,明
嘉靖中知县邱振建。初名文峰书院。二十二年知县刘元凯修葺,更今名。后圮,万历五年知
县张廷榜重建,主事萧良干记。七年改为迎恩公馆,知县潘应化复之,邑人焦文臣记。明末
复圮。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陈善政重建。中为讲堂,前为凌云阁,今尽圮。存地九亩零,召附近
居民耕种交租旧志。乾隆甲申,李峰倡修太学馆,在县治西,旧文
昌阁右,后毁址存旧志。乾隆乙巳重建。
社学一所,在县治西堂,五楹,左右廊各三楹,今废。周继高、周光斗每年垫出地租银四钱
入官。旧志
卷二十·武备志营汛◇宁国府志卷二十武备志艺文志
武备志
营汛
刘宋刺史加都督,领兵南豫,治历阳、姑孰、宣城。齐、梁、陈,兵制如宋。《
通志》
唐武
德三年,置宣州总管府。乾元元年,改采访使为观察处置使,宣歙观察治宣州。顺治、康
熙、乾隆志同。大历元年,复置宣歙饶道观察使,兼领采石军,镇宣州。
《旧唐书志》。大顺元
年,置宁国军,授杨行密节度使。顺治、康熙、乾隆志同
杨吴徐知诰
为宁国军节度使,镇宣
州。《五代史·职方考》。
南唐以东都留守燕王宏冀为宣、润二州大都
督,镇润州。《五代史·职
方考》。以李遇为宣州观察制置使,治宣城。《江南通志》
宋太平兴国四年,以宣州广德县为军。诸军在江淮间镇戍者江南东路,宣城则宁国府
宁国军。《宋史·地理志》。熙宁间,制忠节军,宣城、广德各一。元丰
中,在江淮间者为拣中骑射,江南路宣太平池广德置水军。建炎后,宁国为忠节,为武雄。
《文献通考》。绍兴三十一年,知宣州军事任古,修戎器,设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