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58 页/共 477 页

元年陈族重修。《采访册》 名宦祠在崇圣祠后,嘉庆元年重修。《采访册》 乡贤祠在名宦祠后,嘉庆元年重修。《采访册》 文星阁在泮池东南,乾隆四十七年,知县周学元劝谕绅士捐资鼎建。《采访册》 忠义孝弟祠,雍正三年敕建。旧志 节烈祠,雍正三年敕建。旧志 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左右为“成德”、“达材”二斋。前为义路礼门,后为尊经阁堂,本刘 潜 、王秋、管世贤、何泽等督造。明崇祯中,知县杜绳甲重建,年久倾圮。乾隆九年监生叶大 雯重建。嘉庆四年大柱朽坏,其子职员叶时勉、叶时省修葺。嘉庆九年梁楹复圮,其子叶时 省、其孙生员叶蓁、叶栖鸿等重修。阁则万历四年知县林鸣盛始建,康熙元年教谕史鉴宗, 七年知县屈升瀛,二十一年知县杜源,教谕顾芳菁,训导徐钟麟,先后修葺。嘉庆元年重修 ,又有明经阁,在安贤寺后,今废。参用旧县志《江南通志》及《采访册》 射圃在学西,有亭三间,今废。旧志 教谕署在乡贤祠后。旧志 训导署在尊经阁后。旧志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籍山书院在县治东北。因山为石台,万历十三年,知县沈尧中建。康熙间知县屈升瀛修,今 为县丞署。《采访册》 春谷书院即察院故址。乾隆四十八年,知县周学元劝谕各乡绅士分任捐资重建。设立号房, 为县试童生之所,有碑记。《采访册》 太学会馆在籍山亭东。中厅一,左右店面各五间,通后前有圃地,太学生公建,今屋废碑碣 尚存。旧志 武科会馆新街关右,今废有地。旧志 社学凡四所:东一所在管姓祠前,北一所在城隍庙东,其西南二所俱在崇教寺东,今并废。 旧志 泾县 县学在县治北,即大安寺故址。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六楹。前为戟门即大成门,又前为 泮池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外有明堂池,池上东偏有洗心亭。旧学在县治南,南唐保大四 年,徐知证镇宣城,推官吴光辅兼理泾邑创建,知制诰徐铉记。宋咸平嘉佑间,两圯于水。 熙宁三年,县今陈夫、县尉刘谊重建。后毁于兵,隆兴元年县令钱复建。淳熙六年, 县令汪行中徙建今所。嘉定三年,县令王大为修葺,规制始备,自为记。又毁于兵,寺僧 遂 侵据其地。元至元二十六年,县尹施正大、教谕贺桂孙力复之。后尹朱文魁饬建,自为记。 延佑五年县尹苏济重修,宣城县丞程栗记。天历二年,县尹马晋撤而新之,杨刚中记。复毁 于 兵,明永乐十年,知县薛蕙重建。正统初,提学御史彭勖檄修,未竣,知府袁旭率属竟其工 。成化六年,知县强珍修,江浦庄昶记。十一年,县丞王浚大葺之,邑人左仲辉记。弘治二 年,提学 御史王鉴之、知府范吉属知县吾应麒重盖大成殿,至六年知县包羲民成之,皆训导陈宾董 其 事,古沧强珍记。正德十年,通判署县事林康修,滇阳陈珊记。嘉靖二十四年,提学御史冯 天驭属知府尹宇、知县叶祥重修,武进唐顺之记。万历六年知县李日文复建,新安汪道昆记 。十三年知县张尧文重修,邑人萧彦记。崇祯八年知县尹民兴重修,训导沈惟煌记。后复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