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62 页/共 477 页

《学册》 名宦祠在戟门左。康熙四十年重建,乾隆九年复修旧志。嘉庆十 年朱则汉等修建。《学册》 乡贤祠在戟门右,原名“企德”,一曰“崇德”,进士梅鹗有记。修建并同名宦祠旧志。嘉庆十年朱则汉等修建。 忠义孝弟祠雍正元年诏建学宫内,在明伦堂之南。乾隆十一年改建明伦堂西。 县旧志 节孝祠雍正元年诏建学宫外,在云路门东。县旧志 文昌阁在学东石垄上。明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李调元倡捐创建。后圮,万历四十四年教谕夏 之 鼎重建。国朝顺治三年,推官署县事杨光溥、知县王融、教谕毛元策、训导刘完人等复劝捐 重建。雍正间尽圮,乾隆十年合邑绅士即废址鼎新,累甓建塔五层,遂改名奎文塔。旧志 魁星楼在云路门之上,高楼飞观,仿古制规形图式。乾隆九年生员方然遵其父禄遗命,捐资 新建。县旧志 明伦堂在大成殿东,原名讲堂。宋乾道中县令齐庆胄重建,改为“言仁堂”。嘉定中县令方 改今名。明万历三年知县秦文捷改建,自正殿西迁正殿后,崇祯末尽圮。国朝顺治二年, 徽宁道张文衡、教谕吴邦俊重建。康熙四十年知县夏文炳徙今所。东为尊经阁,原名云章阁 ,宋嘉熙四年县令赵时燧、典史吴应中建。元元贞间,县尹王贞重建,改今名。后圮。乾隆 八年合邑捐建,移奉文昌神像,春秋致祭如制。堂之左右为“博文”、“约礼”二斋,前为 礼门,又前为大门,即云路门,后为文会堂。《旧志》。乾隆五十八九年 间,倾圮已尽。嘉庆十 年,朱绍训堂为光为显后裔,公捐修造,升高四尺,改用石柱瓷瓦。又于堂西增建书屋六间 ,庖厨一所,为课士地,共糜白金二千八百两有奇。《学册》 射圃在学东北。旧有敬一亭、会友堂、号房、膳堂,今并废。旧志 教谕署在明伦堂后,旧在文会堂东。顺治十三年教谕毛元策修,康熙四十年教谕张孝扬移建 今所。旧志 训导署在奎文塔右,旧在文会堂西。乾隆十一年移建今所。旧志 学官复设教谕一人,训导一人。弟子员额详见前。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旌阳书院在小东门内,即兵备道署废址,一曰义学。乾隆二年知县纪咸建正厅三楹,后楼三 楹,左右配房各一楹,二门。内左右厢房各三楹,二门。左右房各一楹,大门左右房各二楹 ,中为易简室基九亩。旧志 太学书院在学西。明监生姚天泽、宋元勋、郭宗琏买民地建。后圮。本朝康熙三十五年贡监 生重建旧志。今名“储英书院”。 毓文书院在县南五十里洋山, 职贡谭子文建。《采访册》 社学凡四所:二在城东招坊,一在旧察院旁,一在北门外。俱明洪武中知县赵约礼建,今并 废。旧志 太平县 县学在县治东。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几楹。前为庙门,又前为棂星门。宋初学在县治西 ,嘉中县令孙觉徙建今所。绍兴中县令蔡栌、隆兴中县令钱桢增葺,淳熙中,县令莫 以 县前民居蔽塞,建门楼面迎山水之秀,倪思为记。乾道初县令陈汝贤重修,吕广问记。庆元 中县令柳拓之。元至正中县尹李诚重建。明洪武三年知县李简,十五年知县齐景达继修。 正统三年督学御史彭勖命知县张增建,学制始备。六年知县蒋忠,弘治七年知县张瀚再拓 新之,乐安谢绶记。正德十年知县杨良臣复拓前基,易棂星门以石。十五年知县朱守为又大 葺之,增置祭器,易今斋名。嘉靖中尽圮,三十年乡士夫侍御崔涯,给谏周怡倡建,教谕王 佳士凿泮池。万历五年知县张廷榜重修,尚书毕锵记。天启间渐圮,教谕龚立本重修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