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64 页/共 477 页

守之。顺治宁国府、宣城县志 元至元十二年,宁国路置总管府。《万历府志》 明洪武十三年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在外都司卫所。《续文献通考》 。宁国府卫一, 曰宣州,隶京师中军都督府。《江南通志》。隆庆六年,浙盗肆掠,改 徽饶道为徽宁兵备道。 顺治、康熙、乾隆志同。万历三十八年,以安徽池太广兵备道分治宁国 广德各半载。四十二年 ,徽宁分设两兵备道,徽安道驻池州,宁太道驻广德。《江南通志》。 崇祯四年,改徽安道为 徽宁道,五年移治旌德县。《徽宁杂纪》 按:明洪武 十八年,仿元万户府制,凡大郡置卫,卫 辖五所,兵五千人;小郡置守御千户所。宣州卫领二所,有经历司、镇抚司,仪门外列中前 二千户所,堂北为旗纛庙,大门外为军器局,其置官指挥使三人,指挥同知三人,指挥佥事 五 人,幕镇抚司镇抚一人,经历司经历一人。前中所千户正副十二人,属百户十八人。凡指挥 镇抚千百户皆世袭轮掌卫所事,经历则铨授流品,使以文法吏事纲纪卫政。原额兵二千名, 除 调补北边外,岁漕五百六十四名,南京班操九十八名,成造军器一百名,监守五门城铺一百 二十名,屯田三百名。至本朝改卫为营,始用客将镇守。宣州卫守备专司屯务,其属千总止 供漕运,不事干戈,不登埤,与文吏不殊矣。节录《旧志》 国朝顺 治二年,设徽宁兵备道, 驻宁国府,后移治旌德县。四年,设总镇营,统辖徽宁二府,改宣州卫为宁国营,设副总兵 官 镇宁国《江南通志》。宣州卫指挥各官改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乾隆府志》。十年罢宁国 营副总兵官,改设参将《江南通志》。康熙六年裁徽宁兵备道康熙、乾隆志同,雍正十一 年,复设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驻芜湖《江南通志》。嘉庆八年,以 安徽巡抚兼理提督,统辖全省军务,节制各镇,宁国营属焉。 宁国营 按:旧额参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官兵八百八员。名分, 拨 千把总各弁目驻防六邑险隘处所。顺治十五年,拨调崇明水师营兵一百名,康熙二年,拨调 漕标马步兵五十名。三年,拨调孟河营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雍正二年,拨调战守兵七名入 太 湖营。五年,拨调步战守兵五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乾隆四十六年,抽 拨守 兵二名移寿春营。四十七年,武职改给养廉,案内删除官弁名粮,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二十 二 名,守兵二十一名。四十八年,删除守兵十二名。五十四年,徽州营调拨外委把总一员,移 置泾、 太二县防汛。 现在官弁兵丁名数 参将一员公粮二十分,内马 粮五分,战粮十分,守粮四分 ,改为养廉银五百两。中军守备一员公粮八分,内马粮一分,战粮六分, 守粮一分,改为养 廉银二百两。千总一员公粮五分,内战粮一分,守粮四分,改为养廉银一 百二十两。把总三 员各战粮一分,守粮三分,改为养廉银九十两。外委千总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