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57 页/共 477 页
先于康熙五十六年,经督学林之浚题改大学,由十六名增额四名。每恭遇恩旨广额之年,取
进文童各学均广额有差,至武童岁科并试,额取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例
不增广云。
祭器书籍学田详县志
书院附
志学书院在府治北景德寺后。中为大堂,后为会讲堂,各五楹,左右号舍四十楹。明嘉靖中
,提学御史耿定向、知府罗汝芳、推官李惟观建,大学士李春芳记。其前为门,三楹,万历
中知县姜奇方建,今废。旧志
宛陵精舍在志学书院西僧纲司右。北为致道堂,三楹,
中为咏归亭,南为观复楼,三楹,西为号舍八楹。明嘉靖中知县姜台建,邑人贡安国有《观
复楼记》。致道堂后为罗公生祠,方初建时,诸生集其中,讲习甚盛。至隆、万间,风流犹
未
息,今并废。书院旧有田地二百三十六亩零,地租原银四十三两五钱有奇。又景德寺周围
地
租,每年该银一十六两六钱有奇,又府城郭内外桥梁租每年该银二十六两九钱有奇,后止一
十四两四钱。嘉靖中知府罗汝芳请于巡抚、督学、巡按三台,移文给发征租,以为诸生会讲
供应。文成王阳明祠祀之,需岁以诸生二人,司其出纳登籍备稽核焉。主会讲事者:参政梅
守德、参议沈宠、生员郭忠贞、吴箕、胡希瑗、王点等为会长,司出纳。万历中时相江陵以
夺情事,议者多讲学人,传檄禁之。知府郑继之,知县詹事讲遂改书院为理刑公署。其田贸
值二百五十两以充筑北门坝公费,其地租一十四两四钱仍归于府。旧志
同仁会馆在西
门城内。明万历中祁门贡士陈履祥倡学,宁郡从者八百余人。宣城施宏猷、章中辅、南陵陆
行素、泾县万国寿、宁国杨怀凤、旌德吕坚、太平汪昌源等率众建馆,旁置庐舍,取租以备
修葺。祀罗近溪、耿天台两先生,履祥殁后从祀,而以及门诸子附焉。当时月率一会,郡邑
官及荐绅父老子弟讲学歌诗,或具馆谷,每岁四月朔大会三日,六邑咸集,兴起者众。旧志
横渠别墅在城外东南隅养马街。乾隆七年知县张大宗捐建,今废。旧志
义学无定所,旧于学田租内取给廪饩。雍正四年停。知县捐俸给之。旧县志
社学凡六所:一谯楼东,一铁牛巷,一北关外,一东狱观前,一南门,一东门。俱月城内。
明万历中,知县姜奇方重建。又旧社学一所在织染局西,今并废。旧志
南陵县
县学在县治东,即崇教寺旧址。大成殿三楹,左右两庑共十四楹,前为庙门三楹,又前为棂
星门三座。宋初学在县治南,绍兴间迁东南。嘉熙初,县令赵若琚修,王遂记。元季毁于兵
。明洪武四年知县甘润,教谕刘子潜重建。十二年知县吴冕,永乐七年县丞章昂、教谕汪素
,十六年知县杨真,宣德六年教谕任伦,成化元年县丞谢文祥,十三年知县孟瀛,嘉靖十
三年知县钱照,相继修葺。旧府志。嘉靖四十年改移县东,未及修
葺。四十四年知府罗汝
芳、知县郜永春终其事。会学南民房被火,便买前地扩为明堂。万历四年,知县林鸣盛复行
修葺。据旧县志及《江南通志》增入,以见源流,以补旧府志之阙。
万历十一年,知县
沈尧中以文庙未得正穴,移南四丈。二十八年知县朱朝望,四十四年知县黎宠先后修葺。崇
祯十年知县杜绳甲、教谕金之矿、训导姜志峻、张骏业同建“金声玉振”、“江汉秋阳”两
坊。
国朝顺治十年,总督马鸣佩、徽宁道孙登第捐俸檄修。知县杨必达、教谕汤原清、训导胡绳
共劝捐重修。康熙十八年知县屈升瀛、教谕顾芳菁、训导张翥建中大成坊,修左右两坊,于
河南筑墙曰“万仞宫墙”,以河水为泮池。四十六年知县康五瑞重修。雍正三年知县宋廷佐
、教谕章克长、训导童昊重建旧府志。乾隆三十九年,知县陈梅
谕邑绅士捐资重修。嘉庆元年,知县左辅劝谕合邑绅士分任修理。《采访册》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旧系陈友造,后裔世为修葺。乾隆三十年,其族孙性捐资重建。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