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38 页/共 3614 页

(少阴病。下利。恶寒蜷卧。寒极而阴胜也。利自止。手足温者。里和。阳气得复。故为可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恶寒而蜷。阴寒甚也。时时自烦。欲去衣被。为阳气得复。故云可治。)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阳脉当浮。而阳脉微者。表邪缓也。阴脉当沉。而阴脉浮者。里气和也。   阳中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阳生于子。子为一阳。丑为二阳。寅为三阳。少阴解于此者。阴得阳则解也。)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经曰。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吐利手足不厥冷者。则阳气不衰。虽反发热。   不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膀胱。太阳也。少阴、太阳为表里。少阴病。至八九日。寒邪变热。复传太阳。太阳为诸血也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但厥无汗。热行于里也。而强发汗。虚其经络。热乘经虚。迫血妄行。从虚而出。或从口正虚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针经曰。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治。此内外寒极。纯阴无阳。故云不治。)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吐利者。寒甚于里。四逆者。寒甚于表。躁烦。则阳气欲绝。是便死矣。)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下利止。则水谷竭。眩冒。则阳气脱。故死。)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四逆恶寒而身蜷。则寒甚。脉不至。则真气绝。烦。热也。燥。乱也。若愤躁之躁。   从烦至躁。为热来有渐。则犹可。不烦而躁。是气欲脱而争也。譬犹灯将灭。而暴明。其能久乎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肾为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少阴病。六七日不愈。而息高者。生气断绝也。)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   死(阴气方盛。至五六日传经尽。阳气得复则愈。反更自利。烦躁不得卧寐。则正气弱。   阳不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当无热恶寒。反发热者。邪在表也。虽脉沉。以始得。则邪气未深。亦当温剂发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煮取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二三日。邪未深也。既无吐利厥逆诸里证。则可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热气。)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已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脉经曰。风伤阳。寒伤阴。少阴受病。则得之于寒。二三日以上。寒极变热之时。热烦于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黄芩(一两苦寒)芍药(二两酸平)鸡子黄(二枚甘温)阿胶(三两甘温)(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   以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少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客热。则口燥舌干而渴。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无热也。背为阳。背恶寒者。   阳气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白术(四两甘温)芍药((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肾水。而主骨节。身体疼痛。肢冷脉沉者。寒成于阴也。身疼骨痛。若脉浮。手足热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阳病下利。便脓血者。协热也。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下焦不约而里寒也。与桃花汤固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干姜(一两辛热)粳米(一升甘平)(涩可去脱。赤石脂涩以固肠胃。辛以散寒。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一服愈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寒邪入里深也。腹痛。里寒也。小便不利者。水谷不别也。下利不止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下焦血气留聚。腐化则为脓血。刺之以利下焦。宣通血气。)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吐利。手足厥冷。则阴寒气甚。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与吴茱萸汤。助阳散寒。)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则循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自阳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热。是以猪肤解之。加白蜜。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气断得。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   (阳邪传于少阴。邪热为咽痛。服甘草汤则瘥。若寒热相搏。为咽痛者。服甘草汤。若不瘥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甘草(二两甘平)(桔梗辛温。以散寒。甘草味甘平。以除热。甘梗相合。以调寒热。)上二味。以水三升。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