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33 页/共 3614 页

(素有宿昔之积。结于胁下为痞。今因伤寒。邪气入里。与宿积相助使脏真之气。结而不通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若吐若下后。七八日则当解。复不解。而热结在里。表热者。身热也。里热者。内热也。   热未知表未为散热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无大热者。为身无大热也。口燥渴。心烦者。当作阳明病。然以背微恶寒为表未全罢。   所寒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汤所宜。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慎勿下之。   (心下痞硬而眩者。少阳也。颈项强者。太阳也。刺大椎肺俞。以泻太阳之邪。以太阳脉下半表胃。   少阳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   可以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味苦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芍药(二两味酸平)大枣(二十枚擘味甘温)(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黄芩、芍药之苦酸。以坚敛肠胃之气。弱而不足者。   滓。温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湿家下后。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也。此伤寒寒。   黄连汤方黄连(味苦寒)甘草(炙味甘平)干姜(味辛热)桂枝(去皮味辛热各三两)人参(二两味(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阴煮取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伤寒与中风家。至七八日。再经之时。则邪气多在里。身必不苦疼痛。今日数多。复身体则浮知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发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生姜(三两切辛温)甘草(二两炙(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   通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风则伤卫。湿流关节。风湿相搏。两邪乱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也或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味辛热)白术(二两味甘温)桂枝(四两去皮味辛(桂枝、甘草之辛甘。发散风邪而和卫。附子、白术之辛甘。解湿气而温经。)上四味。   以五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浮为在表。滑为在里。表有热。外有热也。里有寒。有邪气传里也。以邪未入腑。故止言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味苦寒)石膏(一斤碎味辛寒)甘草(二两味甘平)粳米(六合味甘平)(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知母、石膏之苦甘。以散热。热则伤气。甘以缓之。   甘草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人参(二两味甘温)(半升味甘平)(补可以去弱。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   圣济之甘滓。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   名(结代之脉。一为邪气留结。一为真气虚衰。脉来动而中止。若能自还。更来小数。止是邪极。   卷一百二十七 伤寒门   释音   辨脉法   见(音现。下同。)谵(职廉切。病患寐而自语也。)剧(竭戟切。甚也。)(音硬。下往来也。)(匹灭切。)转索(上株恋反。下苏合反。)(阻立切。汗出和也。)趺(音夫。)腐(音府。烂也。)燥(苏到切(直立切。)侠(哕(于月切。逆气也。   困切。浊乱也。)怫郁(上音佛。下音熨。)痈(于容切。)(乙骨切。咽也。)豚(徒浑切。)盍(音合。)切。)糜(音眉。)悍(胡旦切   平脉法   参差(上初簪切。下楚宜切。)铨(七全切。)铢(音殊。)(音畜。水聚也。)其差(菽(音切。   下才音现。)股(音古。髀也。)(徒颊切。动惧貌。)谐(音鞋。和也)戾(音利。)痂(音加。)癞(力代切。)噫(乌介切。)酢(音醋。)冒(音帽昏冒也。)芤(苦候切。)   伤寒例   清凉(上七正切。)疫(音役。)忿(孚吻切。)疹(之忍切。瘾疹也。)飧泄(上音孙。   也。)逮(音代。及也。)砭(悲廉切。石针也。)(如劣切。)中病(上音众。)之长(下音掌。)嗌(音益。咽也。)沓(徒合切。)俱见(下音现。)嚏(丁计切。)瘳(音抽。病愈也。)痼(音固。)迄(许讫切。至也。)狭懵(上户甲切。下莫孔切。)殒(羽粉切。)(祖对切。周岁也。)(羽轨切。)膺(于陵切。胸也。)(音偶。又音虞。肩前也)。   辨湿脉证。   (充至切。恶也。一曰风病。)(音谒。伤暑也。)痉(巨井切。强急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KTKT(音殊。短羽鸟飞KTKT也。)挛(力全切。)内药(上音纳。)晡(布胡切。)洒(苏癃(音隆。)淅(胫(胡定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内诸药(上音纳。)啜粥(上昌悦切。饮水也。)协热(上音挟。)见风脉(上音现。)渍(疾智切沤也。)蛔(音回。人腹中长虫也。)茈(音柴。)瞑(音冥。视不明也。)悸(其季切。心动也。)人(下音参。)咀(上音父。下才与切。咀嚼也。锉如麻豆更(音更。改也。)沫(音末。)懊(上于刁切。下外刀切。又女江切。心乱也。懊悔声。)窒(陟栗切。塞也。)擗(脾入切。)(音县。目摇也。)(音栗。惧也蕴(纾问切。积也。)嘿(音墨。静也。)但见(下音现。)饴(音怡。饧也。)仍切。   火气上行也。)募(音慕。)渗(色荫切。)谛(音帝审也。)水蛭(音质。)盲。)峻(上音快。下思俊切。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