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68 页/共 3614 页
(出经效济世方)硫黄(一两)焰硝(二两或二两半)绿豆细末(四两或五两)上各生用为末。以绿豆粉糊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同油麻薄荷嚼。新水下。或嚼生姜亦佳。或丸如梧桐子大。
新水吞数十丸亦可。
异功敌暑丸
(出仁存方)
治伏暑或吐或泻。有效。
黄连(一斤净)陈仓米(二升水一碗拌湿)上于锅内如罨饭法。米熟为度。晒干为末。以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饭汤下。不拘时。
治伏暑吐泻阴阳不分。
(一名防己汤出杨氏家藏方)防己白芷(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
檀香丸
(一名含化丸出十便良方)
解暑毒。
檀香末(一钱)杏仁(去皮二钱半)乌梅肉(二两)紫苏叶(一两)茴香〔三(二)钱半〕百药煎(二钱半)甘草(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非时含化。
香薷锉散
(出仁斋直指方)
治解暑毒。止霍乱。
香薷(二两)浓朴(制一两)茯苓陈皮甘草(炙各半两)良姜(三钱)上锉细末。二钱半作一服。盐一捻。水煎服。一方有干姜。无良姜。
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使服之立苏。
(出本事方)半夏(四两醋一升半煮尽醋焙干)甘草(一两)桂〔一(半)两〕赤茯苓(二两)白茯苓(一两)上为末。用生姜汁作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十丸。热水下。若身大热背微恶寒。心中烦闷。时时欲呕。渴不能饮。头目昏痛。恶见日光。遇凉稍清。起居如故。此由饮食失宜。胃中空虚热留胃口。其脉虚大数。谓之中暑。
治热心闷方
(一名橘皮甘草汤出圣惠方)用饮热汤亦可。内少干姜、橘皮、甘草煮饮之。稍稍咽勿顿使饱。但以热土及熬灰土壅脐上佳。一方无干姜。有生姜。
镇灵丹
(一名降气丹出杨氏家藏方)
治中冰雪不能解者。阴阳交错。中脘
痞
塞。头疼恶心。
太阴玄精石硫黄盆硝(以上各一两)上细研。入银器内炒令鹅黄色。候冷入轻粉一钱。同再研极细。宿蒸饼水浸过。细干搜和丸如鸡头肉大。凌辰井花水面北叩齿七遍。吞下一、两丸。一方无轻粉。
治热方
(一名蒜浆)
治暑渴逡巡闷绝不救。
取道上热尘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气通止。又以热土壅脐上。令人尿之。脐中温即愈。
一
又方
(出圣惠方)
治夏月中热死。
用浓煮蓼。取汁三升。饮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
(出千金方)以使人嘘其心令暖。易人为之。
又方
(出千金方)用抱狗子若鸡。着心上熨之。
又方
(出圣惠方)用灌地浆一盏即愈。如人行路中。旋以利器掘开一穴。入水其中捣之。却取烂浆。以饮死者即愈。
又方
(出圣惠方)用黄连半两去须。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用地黄汁一盏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用水半升。和面一大抄。搅服之。
治夏月中热死
(出圣济总录)以捣菖蒲汁饮一二升。
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