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69 页/共 3614 页

(出千金方)取屋上南畔热瓦熨心。凉易之。   中热不能食。   用生姜捣汁和蜜服。   治暑渴方   (出海上名方)用百药煎、腊茶为末。乌梅肉丸如鸡头大。含化。名为水瓢丸。   白梅汤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白梅(二十九斤)檀香(十两)甘草(十三斤半)盐(炒十五斤)上为末。每服一钱。搽生姜。新水下。酒后干哕恶心。话涩。如茶吃。   竹叶石膏汤   (出仁斋直指方)   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不可攻者。   石膏(半斤)半夏(汤洗七次焙一两二钱半)麦门冬(去心二两七钱半)人参甘草(炒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涤烦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积年伏暑。遇夏头昏。肢体倦怠。不进饮食。烦   渴   多困。   茴香(一两炒)槟榔(一枚)大黄(一两湿纸裹煨)上为细末。用白面与药末等分。滴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临卧烂嚼。温酒送下。   五圣汤   (出杨氏家藏方)   治暑积年深。每遇夏月不进饮食。疲倦少力。见日   色   则头目昏痛。   贯众黄连(去须皮)甘草(微炙)吴茱萸(汤洗七次)白茯苓(去皮五味并生用各半两)上咀。平分二服。每服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放冷。候日午时。先取香熟甜瓜一枚。切去皮作十二片。先嚼瓜一片。呷药一、二呷送下了。再如前嚼瓜一片。呷药一、二呷。看吃得几片。以药汁尽为度。不损脾胃。不动脏腑。须是觉大烦躁方可服之。   茅根散   (出杨氏家藏方)   治伏热伤冷。心神恍惚。大渴不止。肠鸣腹痛。不   思   饮食。   白茅根(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浓朴(去粗皮半两姜制)香薷(一两去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酒半盏。同煎至一盏。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橘皮汤   (出永类钤方)   治伤暑痰逆恶寒。若不恶寒。宜竹皮汤。   甘草(半两)人参(一分)橘皮(去白二两)上咀。每服二(三)钱。加竹茹一块。姜四   玉壶丸   (出广南卫生方)   治中暑伏热。昏困不省人事。   白面(四两白者)白矾(半两生用)硫黄(半两生用)上为末拌匀。新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新水下。不拘时候。   续传信方造桂浆法治中暑毒。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清痰。   桂末二大两。白蜜一(升)斤。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瓶中。后下二物。   搅二三百转令匀。先以油单一重盖。加纸七重。以绳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药成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亦多作。故并着其法。宜换冷水浸瓶底。   蜡梅丸   (出十便良方)   治止渴生津。   蜡梅花(末)干姜(末)甘草(末)枇杷叶百药煎乌梅肉(末各一两)蜡(五两)上熔蜡开。投蜜二两。和上件药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大。夏月长途。一日服一丸妙。   十全饮子   (出十便良方)   治伤暑病疟中暑等疾。   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扁豆紫苏叶香薷叶甘草浓朴半夏白术(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以新汲水沉冷服妙。若觉烦躁方可沉冷服。如脾胃弱。只温如常服。   黄汤   (出十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