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64 页/共 3614 页
(出杨氏家藏方)
治伏暑伤热。燥渴冒闷。呕哕恶心。或发霍乱。
硫黄(二两)蛤粉(四两)上同研匀。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治中暑甚妙
(出传信适用方)上用上等重罗细面。以姜汁及水和成饼子。曝干。却碾末收之。每用二三钱。新汲水调下。
治夏月大热因饥中暑。晕倒昏塞者。
(出传信适用方)上急煎米饮。徐徐灌之。候渐省。只与大顺散及温气药服。或大燥吐。闷乱不止。急取本人汗头巾。或头发汁一盏。入青黛一钱调灌。须臾吐出恶毒涎水。定省后。以温粥饮投之
去暑方
(海上名方)以平胃散用大蒜捣烂。为丸服之。
治伏暑闷绝
用香附子为细末。冷水调服。
救生散
(出肘后方)
治暑毒。
用新胡麻一升。炒令黑色。取出摊干碾末。新汲水调三钱。或丸如弹子大。新水化下。
凡着热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
解人中大热方
取乌古瓦煎汤服。
六合汤
(出和剂方)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
作
。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
。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缩砂仁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二两)香薷浓朴(姜汁制各四两)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时服。内伤生冷通用。
枇杷叶散
(出和剂方)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冻饮料食不化。胸膈痞
闷
。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
利转筋。烦躁引饮。
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白焙)丁香(各半两)浓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二)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
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一盏。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香薷丸
(出和剂方)
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烦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
满。
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香薷(去土)紫苏(去茎粗梗)干木瓜(各一两)丁香茯神(去木)檀香(锉)藿香叶甘草(炙各五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温汤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儿每服半丸。不计时候。
冷香汤
(出医方大成)
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
刺
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
良姜(二两)檀香(二两)甘草(炙令赤二两)丁香(二钱)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川姜(三分炮)草豆蔻(五个去皮面裹煨)上为细末。每用药末五钱。水二升。煎十数沸。
贮瓶内沉井底。作熟水服。大能消暑止渴。服之永无霍乱疾。
来复丹
(出仁斋直指方)
均平阴阳。治中暑昏迷。霍乱泻如水。上盛下虚。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