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第 36 页/共 40 页

金薄薄之   下薄恐应作传字。如傅粉。 种种非时浆   过午乃非时也。佛听饮浆。谓甘蔗浆。蒲萄浆等。 伏翼   编蝙。 貉   下各切。正应作貈。似孤。善睡兽也。 狯[狂-王+吏]   音决使。搜要云。今江东呼貔为狯[狂-王+吏]。貔。音毗。猛兽也。虎狗之属。 雌者曰[豸*(止/(止*止))]   搜要云。乃步切。 貙   音枢。虎之大者。 [豸*契]貐   上乌八切。下音羽。尔雅云。[豸*契]。貐类。貙。虎爪。食人。迅走。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十四 初地乃至十住   魔不能说圆。言初地等者。乃指别地圆住。余文只云说别地前。 论狡掷   掷恐是猾字耳。 通教见位同三藏伏   见本断位。未详。或写误。 论。前四分观   多贪不净观乃至慈心观。 文殊问经三十六垢   经有两卷。上卷只明三十六使是欲界苦下十使。集灭各七。道下二使。加四思惟为三十六使。经无垢名。恐是此耳。垢使义同。故得引用。 九禅中通有事理。但约自行化他而分大小   理者。如云菩萨闻思前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位。或止或观。离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云云)。事者如利益众生。禅中菩萨依布施众生。所作以义饶益。皆与同事。为除众苦。所应说知恩报恩。护诸恐怖离诸忧苦等(云云)。九禅并是菩萨不共之禅。二乘尚不闻其名。今以自行为小。化他为大。 通八地前亦复如是   若八地后下根受接入中者。此乃无缘慈耳。 论。自行十二门化他。赞法赞者   十二门禅。或自行。或劝人修也。赞法者。赞支林功德法也。赞者者。赞十二门。赞禅者也。 五轮禅后方始验於善恶相性   又云。今明因止证五轮。一地轮。因止出生初禅功德。如地生万物。二水轮。於地轮中若证水轮三昧。即发诸禅功德。三风轮。三昧即相似无漏。解发即入十信。四金沙轮。是菩萨即入三贤十圣位中。破尘沙烦恼。五金刚轮。三昧断一切结使。菩萨心中破无明细惑。言验善恶根性者。五轮之后。文云验善恶根性有四。一善法章门。二善根发相。三虚实。四拣简。 及以性等   外道世性。 九双   前文中次第不次第。杂不杂。乃至更不更等。 故全不列   九双中全不列作意。 修发相对合为一十六句   前第七记中已笺。 今止观文则无事修理发事发十二句。但有非事非理修事发四句   事修理发。事修事发。事修双亦发。事修双非发。理修亦四句。双亦修亦四句。今止观中无此十二句也。但有非事非理修事发。乃至非事非理修非事非理发。 论[明/心]然明净   [明/心]字无出。只恐是匆字耳。 [怡-台+龙]悷   上力董切。下音厉。多恶也。 有人具久   欲久未到久。 节节邪正如修证中   如根本禅中有八触。触中邪相有十双。一触体。二定乱。三空有。四明暗。五忧喜。六苦乐。七善恶。八愚智。九缚脱。十强软。正相者。一触相如法。二定相。三空相。四明相。五喜相。六乐相。七善相。八智相。九解脱。十心调。十皆如法。一禅既尔。诸禅亦然。 欲界净色在诸根上   胜义根在浮尘根上。 料乱   料应作缭。 热[榷-木+月]   黑各切。肉羹也。 鲭   音征。煮鱼肉也。亦作[月*正]。 相承释四欲界   四应作云。 落漠   无分齐冥昧义。 实体唯十。初一二三禅同一乐故。不应别说   一二三同一乐支。则不应开为十八与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