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第 25 页/共 40 页
楞伽第二云。第一相空谓一切法自相共相空。分析推求自他及共皆不生故。第二名自性空。谓一切法自性不生。第三名无行空。所谓诸蕴本来涅盘。无有诸行。第四名行空。诸蕴由业及因和合而起。离我我所。第五名一切法不可说空。谓一切法妄计自性。无可言说。第六名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证圣智时。一切诸见过习悉离。第七彼彼空。谓於此无彼。譬如鹿子母堂无象马牛羊。我说彼堂空。非无比丘众。非堂无堂自性。非谓比丘无比丘自性。一切诸法自相共相。彼彼求不可得。名彼彼空。此彼彼空。空中最粗。汝应远离。
别在有情心所灭故
受想等灭是有情。异无为之非情。
又不与彼阙缘义同
如缘色时。余尘已谢。谢名阙缘。则余声耳识等不生名阙。
故但与彼生灭义同
今相待假於所缘处心有生灭。若非择灭中。眼识对色者则生。余声香识则灭。此之生灭与相待中生灭义同。
三无为法通是无生
无生之义虽同而异。若择力所得灭。此是真谛理之无生也。若阙缘等有碍而不得生者。虽名无生。此非真谛。故曰通。
如前总后亦判利钝
破有见前总论止观。若历三假得入。名利。若不入者。应回转六十四番。名钝。
故此等总
引大品.楞伽等三总文。
即同初文。前於单见名之为总
於单四见前用止观二法。彼假入空。彼双寂毕竟清净之止。能观所观犹如虚空之观。文在四见之前。故云总对四见名之为总。
今於一见对别名总
前单四见之初。总对四见名总。亦可名为总中总别。今无见中又论总别。亦可名为别中总别。
不同有见因成末文总别
彼文云。性相俱空者。是为总相从假入空观。
粗免夷愆
若云。我知是。我见是。是大妄语。犯波罗夷。
从有人下。难中论师。寄非辩异
此中分科或恐误。合在下文也。若此中分科。应云。破无生为二。初正破。次有人下。难中论师。初文二。初征起。
三结
一我见。二非因计因。三疑。我即身见。非因计因即戒取下第十记初释。
卫元嵩破坏佛法
上表灭佛法。有文在下。
押
押应作压。
之与华恒
恒应作垣。垣墙也。
无为无欲之语
老云。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又云。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名常道之说
老云。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
守雌
老曰。知雄守雌。
守弱
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患智
智慧出於大伪。又云。绝圣弃智。
患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吾所以有身。
身毒
音笃。
苦县
苦。音户。
谥老聃
聃字是谥。老非谥。
柱史
在帝王柱之傍。为史官。
庄任漆园
史记云。庄子。蒙人。乃梁国蒙县人也。为蒙之漆吏。终身不仕以快其志。
着述改足
足。即喻反。
轧轧若抽
思轧轧若其抽。如抽丝也。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十
於大助中
助应作即。
贆
音标。
蜬
又音含。
五部
部类也。四谛下惑为四。九地思合为一。共是五部也。
一月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