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第 21 页/共 40 页
第三天寿
三禅第三天六十四大劫。
九念处
三藏三乘三念处。三因大异故。通教三乘共一念处。三因大同故。别教方便中三念处三观次第故。登地一念处。圆教一念处。
前七属方便
藏三。通一。别三。
即后二境
二乘菩萨用七方便之法。
止观辅行传弘决助览卷第二
止观辅行传弘决助览卷第三
丹丘沙门 有严 注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八
有界内真
或理性二乘真。或有真种子。
亦通亦别
搜要云。阴唯是别。将别对通。故复名通。余九各皆有互通及以相异。只是一法得名不同。故名二是。
不得名阴。因别阴等也
今观阴果若阴因者。乃烦恼境耳。别阴通诸境。
论无我界别
搜要云。不同阴入。况复九耶。
烦恼果
阴等。
岂同逆病
搜要云。业病也。今以怖为病。不同业境禅定等余境。
如不净观治爱魔。五处如理
涅盘疏云。五尸表五不净观。治爱魔。五系表五门观。伏见魔。今云如理。恐是五门禅如其理而治见也。搜要云。五系魔别者。首楞严制非阴烦恼等。
岂同心数及上定等
搜要云。非心所定等。上定者。观心性等。
及别见
地住已上别见。非小乘道品所治。
因观无常谓为极果
搜要云。小乘未极。挫为上慢。岂同下八。
分三科异
论。初阴入界三。初以四念治阴。
余九能治准此可知
停心治五障。
约诸品进
下品惑进入中品。中品进入上品。名进分。於下品不进名住等。
论。未得记菩萨轻得记者
记引经云。我证阿[鞥-合+(白-日+田)]跋致。余人永无。若详此文。义似得记者轻未得记者也。又记引大品观空不证品。尝捡经。乃是梦中不证品耳。经云。魔来语无方便菩萨言。汝当来世得菩提。佛言。阿[鞥-合+(白-日+田)]跋致行类相貌。是人永无。因以名字轻弄余人(云云)。学者详之。
从事理说
搜要云。从事虽隔。理具十乘。
彼彼三千互徧亦尔
搜要云。心佛众生三谛理徧。一生一切生。一生一切佛。一佛一切佛。一佛一切生。理三若互。事三亦尔。心性寂灭。法界无事。
含於三世内外
疏云。无常已灭名过去。若未生名未来。已生未谢名现在。自身名内。他身名外。或五根名内。五境名外。
及以二无作
此是论偈也。色摄十一法。二无作者。论云。及以无表色。以无表色与无作义同。故记主变其言也。疏下文云。善无表色。恶无表色。故成二无作也。
摄诸心所
善恶通大地。各十心所。
输门
委输。
族持性等三义释界
族者。十八界同类因。各生等流果。生法之本有十八类。故名也。持者。地能成持用。水能成摄用。火能成熟用。风能成长用。性者。出体也。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并疏文也)。
二十二门
谓三世门。内外门。粗细门。胜劣门。远近门等。
非三聚摄
无为法非色心等聚摄。
无为在下二乘境乃至复在禅境
不相应行有十四种。若无为。若得非得。若灭尽定。若无想定。在下三境中。余者并在今法入中摄。故云并在此。
一谓毗昙王数同时
毗昙本是异时。成论本是同时。而一异与上不同者。或写误。或别有意。
华他
上胡骂切。下音陀。汉时人。
一綖
音延。非。应作线。
张顾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