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第 12 页/共 40 页
初闻佛偈
住住央掘摩等。凡三百六十七偈。
匿王去后
匿王欲伐。且见央掘去佛不远。王礼供已叹佛云。能降如是恶人。佛为说法。得罗汉果。
四事为涅盘因
一者亲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论痹
必至反。
街衖
衖。与巷同。
癴蜷
上吕员反。下巨员反。跛。躄病也。
[穴/(丬*臬)]
鱼际反。睡中语。
亦有不晓世语达远理者。如会稽道树寺顿悟禅师。能悟深理而不晓近事。出涅盘疏
涅盘疏云。昔徐仆射。理人甚善。为上虞令。犯事不闲。答问如天柱瑜。极解深义。不晓世语。言天柱瑜者。天柱。山也。在会稽。瑜。名也。时号顿悟禅师。不晓世语者。涅盘疏未治定本云。瑜常身病。有尼问疾云。阇梨无所苦已就灵姑卜云无苦。即问灵姑是谁。答云是剡。又问汝剡耶。答云是夜行。又问汝夜行耶。而竟不知越俗名鼠为灵姑等。故云不晓世语也。又如昔庄严门下有净藏法师。唯能并难。答无所以。彭城正公。能善解释。不便论义。
俱舍以九义立一瞿声
颂曰。方兽地光言。金刚眼天水。於斯九种义。智者立瞿声。九者。一方。二兽。三地。四光。五言。六金刚。七眼。八天。九水。皆名瞿声。
亦与四教四门四句意同
疏云。佛但说一。具四种意。如说有句。即具於无并双亦双非。但作有解不名智臣。此与四教义合。佛说生生灭。即不生灭双亦双非。但作三藏生灭之解即非智臣。此义又与四门义合。亦有门乃至双非门亦尔。
次第对盐等四
盐有器无水。双亦马双非。余四教四门。例之亦如是。
经中先合。对无常等四
经云。如来为计常者说无常相。令比丘修无常想。为计乐者说於苦相。欲令比丘多修苦想。为计我者说无我相。欲令比丘修无我想。或说空者无二十五有相。令比丘修学空相。
次对四常
不动者是解脱。中无有苦。故是名不动是正解脱。谓无相者。无有色声香味触等。故名无相。是正解脱。常不变易。名曰常住。或复说言一切众生有如来性。
此四亦是四门异名
不动有门。无相空门。不变双亦门。佛性双非门。不动藏。无相通。不变别。佛性圆。
十非
前论中已说。
六宗情期大同
史记。一阴阳。二儒。三墨。四名。五法。六道德。阴阳使人拘而多畏。儒者传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名者使人俭而善失真。法者严而少恩。道德者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
庄生归於自尔
庄云。云为雨乎。雨为云乎。各自尔。
老氏专叹去奢
老云。圣人去奢去泰。注云。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之者。使人不过分也。
马祀
牛羊豕。三牲之祭。常闻之矣。言马祀者。记曰。大夫之丧荐马。
羊烝
烝。冬祭名也。冬以羊祭。
脯祀
仪礼。祭之以酒脯。
粟祭
礼云。求食家之粟以祭之。然则粟祭非杀生。不是烧然之因。今恐是肉祭耳。以肉粟同音。写者误矣。
前广后略
如十乘无四三昧则后略。
神力品约教次第
经云。如来所有一切诸法自在神力秘要之藏。甚深之事。法力藏事。次第对名用体宗。
序品约行次第
经云。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佛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
何殊体踏
邪解禅师修体心踏心观法下。记中云。虽体踏如空。非体法实智。虽推踏不受。非无作舍觉。
利镬等
镬字应作镢。居缚反。
鉏
与锄同。
止亦名观。即停止止
下论云。停止止是行善。属观门摄。
观亦名止。即贯穿观
下论云。贯穿观是止善。属定门摄。
翻识为智
翻七识为四智。谓成所作智。大圆镜智等。
纯陀一品明涅盘施
经云。纯陀者。名解妙义。白佛言。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众生故。佛言。施食者有二种果报。一者受已得菩提。二者受已入涅盘等。
例道入例
下例字应作倒。
三三为权